江湖儿女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和期待贾樟柯的作品,从《站台》《小武》到《山河故人》,不仅拥有情怀也有信念和寄托。《江湖儿女》也是满怀期待,上映以来也没来得及看,昨天看了一下附近影院的排片情况,两家影院都没有排片,另外一家一天也只有两场,心想难道真有那么不被接受吗?
今天早场来到影院,匆忙也没吃早饭,开场第一帧画面让我踏实许多,最起码贾的风格还是原汁原味。
前面一部分的“江湖恩怨”有经典港片的风范,也看到了贾向90年代港片致敬,直到巧巧为了救斌哥,以枪逼退那群混混入狱后。本以为会再会杀回来,镜头转变,一种日常生活感情戏的风格。我说实话有点不太适应,虽然也是“江湖”,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巧巧为了斌哥坐了五年牢,出来之后自己千辛万苦找到斌哥,发现他有了的女朋友,这一段用了特别多的戏份,有两处特别让人出戏,一处巧巧是在邮轮上,这可以说完全是《山峡好人》原版镜头,一处是徐峥客串的“片子”,一出场忍不住想笑,可能徐峥的喜剧太根深蒂固,自带标签一样。
最后斌哥大量饮酒,身体残疾,又回到了巧巧身边,这时的巧巧开着他们最初的那个麻将馆,打麻将的还是曾经“江湖”里的那些人,此时的斌哥已不再是彼时的斌哥,虽不年轻却还气胜,最后还得巧巧来摆平。
在“江湖”里,什么都是未知,什么都在变,可能唯一不变的是巧巧对斌哥的那份情谊,可能已经不是爱情,外边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也只是拥有一个小卖部,本以为拥有枪能够掌控江湖,没想到完的更快。江湖这水很深。
最后一个镜头,巧巧听到斌哥发的“走了”,出门看了看,也没有去追,透过监控器,巧巧靠在墙上,画面很越来越模糊,却很美,很开放,让我不禁在猜想巧巧此时的心情。也让我联想到《站台》中赵涛听广播音乐时的那段舞蹈。
其实整个电影从开头到后面结尾还是很完整,意味深长,不受欢迎可能因为不够连贯和紧凑,有些镜头我个人觉得真是没有必要的,容易让人出戏,略感乏味。
今天也跟一个搞电影的朋友聊了聊电影,发现贾的作品跟善于用音乐来增强代入感,且用的恰到好处。好的作品不仅有好的画面感,更有每一帧的寓意和寄托,完美的结合也需要懂的人去欣赏,就像写小说看小说一样,要有积累,有感受。好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电影,都需要多种方式多方面去表达,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在这个快餐社会,可能大部分电影就是拍了赚点钱,观众也就全是打发时间随便看看,但对于一年去不了几次电影院的我来说,比较挑剔,还得有点仪式感,难免对比较期待的电影不管好坏总有点自己的视角,即使是很业余的。
不过还是很喜欢贾的作品,也期待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