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君无国

无君无国: 有一个大一学生因为发表了不爱国言论,最后被举报,开除。我对此事感到恐怖,不是学生的声音而恐怖,而是被举报和开除感到恐怖,历史总是循环在过去。德国过去有盖茨太保,一些人就是用举报表示自己的忠诚,民国时候许多人也乐于举报谁是赤化,甚至陷害诬陷,许多人还给日本人举报,送情报。苏联坐天下后,它幽灵一般朝各地糜烂,到处都是肃反,思想改造,阶级斗争,互相批斗,举报,儿女出卖父母,学生出卖老师。明朝锦衣卫的监控很厉害,但它不需要别人举报,清朝文字狱却是互相伤害,老百姓加入了易服剃发的队伍,加入文字狱的迫害恐怖中,举报更多的不是爱清,而是让自己摆脱统治阶级的怀疑。 人是如此的恐怖,假如孟子活在当下会不会被举报,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个“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出真相的孩子,最后会不会被舆论批判,说他是受到境外势力洗脑。东晋有个无君论的思想者叫鲍敬言,他推崇老庄,也必是继承了魏晋玄学的人,他说“无道之君,无世不有”,什么是无道,就是对老百姓很缺乏爱的君,他的国家一样是没有任何的爱民。这样的无道将是“忠良见害于内,黎明暴骨于外”,忠良为什么会死,因为他们敢于揭发弊端,激怒了利益集团,最后自然没有好下场,而老百姓在温饱线上挣扎,君也没有任何关怀。这样的君,这样的国,是以一种压迫和剥削存在的,又有什么好爱的。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也是无君无国的,他说“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墨子的爱可不是单方面的强迫,是互相包容,阶级博爱平等,所谓“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君能做到这些才可以要求别人爱你,一个仁心的君臣,如果看到穷人吃馒头,他是不会让自己吃鱼肉的,看到穷人穿破衣服,自己怎么敢穿名牌呢。 像秦始皇,他灭六国结果是在折磨天下,又焚书消亡历史痕迹,这样的人是救世主吗,天下会爱秦吗。隋炀帝坐天下,对内横征暴敛,对外慷慨大方,挥霍无度,一些外来使团都不忍心看下去,这样的国,这样的君,谁会爱隋。 黄宗羲也说过无君无国的话,所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老百姓希望的国是爱护自己的,历史上形成的国,君对待老百姓却是以猪圈化牧之,是当奴才养,任人宰割。黄宗羲又说“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明夷待访录·原君》。就是说无道无德的君建立的国,独吞了一切利益,却不愿与别人共享,别人只是得到一丝点,还要对他歌颂其德,鼓吹万岁万万岁。先秦孟子就批判了君的独乐主义,他提倡与民同乐,这样国家才能太平,获得民爱。 民国时期从小学就开始灌输,官方报纸也是大幅度宣传,街上更是许多横幅标语,都是所谓的领袖崇拜,让别人爱它们,民国极端的要求别人奉献爱,它却没有尽到爱所有人。陈独秀说“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要人民做牺牲的国家。”民国的社会现实是什么,教育,医疗,住房都不能彻底解决,老百姓处处负担,这样的时代谈什么爱呢。 历史上有个周厉王,他是无道之君,成语“道路以目”,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的就是他的时代,压制民声,强迫老百姓沉默,最后民怨沸腾一起把他放逐,没有说话自由的厉王,谁会爱他呢。世界没有绝对的忠诚,早儒孔子也是在列国之间游走,也没有专一去服务那个国,圣贤眼里,你要我服务你们,你们必须先服务我的思想。尧舜是儒家一直标版的圣贤之君,可他们遇到许由,巢父这样的高士,一样是得不到所谓的爱,对尧舜也只能拂袖而去,当然,如果高士活在苏联,一定就成为了反革命,会被枪毙。 人与人之间注定有分歧,牢骚,抱怨,思想不可能统一,机器程序也存在故障,父子兄弟也是一样。如果儿女因为抱怨,仁慈的父母是不会拿菜刀砍他们,把儿女赶出家门,断绝关系。西方并不乐意生孩子,他们考虑许多方面,是否能把孩子教育成人是重要的,如果孩子沦为罪犯,作为父母是很伤心的,可能是基督教环境影响。中国人生孩子完全是出于赡养父母的考虑,许多人因为肉体需要而意外怀孕,所以中国人许多父母都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教育孩子并不是成为服务社会的脊梁。 儒家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关系不能稳固,治天下就不能稳固,家庭故事如果是正常的,那么天下就是正常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于圣贤之道,仁义包容,子不教父之过,那民有报怨则是国家之过。坐天下应该是佛祖割肉味鹰的仁慈,以海纳百川的包容,以春孕育大地的兼爱,至于打压那都是俗人下流之法。李世民何以功成于“贞观”,是他鼓励臣子逆鳞,这是包容不一样的声音,这些大臣如果活在清朝,苏联,他们只能沉默,粉饰太平,妖魔化盛世。坐天下重在包容,爱不爱你也是别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