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兴亡简历
问强问马,因为养马有法,秦国老祖被周天子封为卿大夫
秦襄公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情况下,毅然决然救王,被周幽王儿子看中,赏赐诸侯王,建立秦国
秦穆公有抱负,计取由余,送敌国国君美女,延缓他回国日期使得敌国国君对由余产生怀疑,最终用离间计得到由余辅佐秦穆公
秦穆公五张黑羊皮得到百里奚,之后通过百里奚的介绍得到了蹇叔
秦穆公被300勇士得救,蹇叔哭师,秦穆公沉舟破晋
秦孝公遇商鞅。商鞅起初在魏国,用则重用不用则杀,好友劝说商鞅快离魏国,商鞅未听好友言,辩道,辩道既然魏国王不会听你言重用我肯定也不会听你言杀我,果如是
秦惠文王采用张仪的连横对策,打破了苏秦的合纵之策,阻止六国联合统一抗秦。苏秦是悬梁刺股中刺股的发明者,苏秦张仪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秦昭襄王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策略。范雎忍痛假死,被卷席子扔厕所,众人尿后,逃秦路上识破魏冉怀疑,以后蹲猫等机会,借魏冉伐齐巧见秦昭王。
秦庄襄王,异人,秦始皇的父亲,在著名商人吕不韦和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帮助下,做了国君。吕不韦有言,种田可获利10倍,经商珠宝可获利100倍,拥立国君可获利无穷倍。短暂人生想闪光,1 自己得行 秦庄襄王 2 得有人说自己行 吕不韦和华阳夫人 3说自己行的人得行 华阳夫人很受宠,但自己无子嗣
吕不韦养3000门客,被嬴政罢官后仍然恋权不知隐退弃权,终酿杀身祸
李斯,年少有厕鼠仓鼠的老鼠哲学,自觉平台对一个人发展很重要,先师从荀子,之后审时度势只有秦国能吞并天下,从楚国辗转来到吕不韦门下,怀才就像怀孕,被吕不韦发现后又被嬴政发现,之后一直做到客卿,遭遇嬴政逐客令,李斯发表谏逐客书给嬴政,直击嬴政三个软肋,1 六国来的客卿为秦国做了显著贡献 2 六国的珠宝美女可以全盘接收为什么人才不能接受 3 把六国来的客卿逐出去之后会帮助六国灭秦,嬴政看完马上意识到错误,收回逐客令,李斯又升为庭伟
韩非子,韩国人,李斯和嬴政的统一大业,立即攻打六国不能留喘息机会给六国,韩国受到亡国危机后,毅然决然挺身去秦国,试图说服秦国不要打韩国,韩非的理由是:1 韩国一直帮秦国打六国 2 赵国和齐国一直友好,想连手削弱秦国,如果不打赵国反而先打韩国,其他人会想,和秦国友好反而被打,和秦国敌对反而不打 3 韩国一直是在战争中壮大,不易灭掉。嬴政拿着韩非意见和众大臣商议,第一个反对的是李斯,李斯辩道:韩国始终是秦的心病,如果在秦攻打赵和齐时,这个心病突然发作就会腹背受敌。除了军事手段,李斯还提出用金钱收买六国重要大臣,能收买就收买,不能收买就暗杀。姚佳用钱摆平前来进攻秦国的4国,结果韩非上书 1 姚佳把活动经费大部分钱给了自己 2 姚佳借着买通4国的机会,结交朋友 3 姚佳出身卑微,有黑历史 。姚佳辩道,摆事实,讲道理:姜子牙也是被齐国驱逐出国,帮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是个商人,士农工商,商人最低等…
晋被三分,原因有2 1 小宗一支篡夺王位杀了大宗一支大部门宗亲 2 小宗继位后因红颜祸水被忽悠误杀太子,以及其他几个宗亲继承人
赵 魏 韩 智博 ,智博向韩要地,韩大臣献计,应该给,如果不给智博会打韩,给了智博还会向魏赵要,如果魏赵不给智博就会打他们两,果然智博依次向魏赵要地,智博在水淹赵国时,得意忘形说了一句致命话,今天可以水淹赵,明天也可以水淹魏韩,两旁的魏韩首领听到后,就和赵三家联合一起打败智博分了晋。
秦国统一战争第一讨伐的是韩国,第一韩国弱,第二韩国理秦国最近,也是范雎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韩国灭忙原因有三 1 辛不骇改革是术的改革,是教帝王如何控制大臣,而不是像商鞅的富国强兵的法改 2 生存环境太恶劣,四面都是强敌 3 韩国队秦国的对策摇摆不定 错过了很多机会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大赵国。但同时犯了两个错误,1 因为一个春梦废太子立小儿子成国君 2 旧太子在朝拜新国君时又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封旧太子为戴国国君 3 发生沙丘之变后将旧太子留在自己的宫殿里
赵国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战争,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长平之战惨败,邯郸保卫战很成功。
长平之战失败原因:1 准备不足,无论是思想还是战争,思想准备不足,一败就求和,秦国使用反间计除掉了他们害怕的廉颇 2 底气不足,战败求和思路不对,求和条件和时机不对,以及求和谈判人选择不对,不应该选择赵国重要高管去求和,赵国底气不足主要表现是粮食不足,秦国商鞅变法是富农强兵,而赵国是胡服骑射,只中强兵不重富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 赵国择将不对 秦国选择的是人屠白起,而赵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邯郸保卫战:白起主张长平之战后立即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不应该给赵国留喘息机会,结果秦王自身有顾虑,因为长平之战虽然胜利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再一个赵国派间谍游说秦国,利用白起和范雎的私人恩怨成功说服秦王不打邯郸。
而是三个月后换将王灵才打赵国,结果战败,秦王想重新请出白起,但白起深知为时已晚不能赢,给秦王说了四个看似合理的理由:1 诸侯救兵将至,给了赵国搬救兵的机会 2 秦国长时间作战士兵都很疲劳 3 赵国会殊死抵抗,因为长平之战白起活埋了赵国45万士兵 4 内外受敌,救兵来后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 。
与此同时,赵国的平原君去魏国和楚国搬救兵。两个典故,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听了候生的建议后,实施窃符救赵,以及毛遂自荐,平原君的门客里面有个人叫毛遂,此人到楚国后,平原君在和楚国长时间没有谈判结果的情况下说:1 我10步之内可取你的性命 2 白起灭楚国都城,挖楚国皇族的坟。
易子而食的典故出自此时。
邯郸保卫战之所以成功原因:1 哀兵必胜,穷寇莫追 2 秦军混乱,三次换主帅 3 赵 魏 楚 合纵成功,联合打败秦国
赵国最后之亡,最后一个名将李牧也惨遭反间计,被本国国君密杀,李牧带兵守边特点:1 好生犒劳士兵 2 仔细构筑前线防御装备 3 胡人侵犯一律不战
李牧被暗杀后,赵国迅速灭亡,赵国灭亡庸君糊涂君太多,几个重要细节: 1 错用赵括 2 割地给齐国的大将田单,让田单带赵国兵打燕国,然而不用更熟悉燕国地形的赵奢,3 不分主次,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燕国骚扰赵国,赵国连续4年对燕国用兵,根本没有给士兵喘息机会,4 大将廉颇被人妒忌后施计不能被赵王所用
魏国灭亡最主要原因人才流失太多:1 吴起 吴起军事家,政治家 军事上吴起爱兵如子,著名的为士兵口吸脓疮,政治上主张魏王德政,但遭到本国人妒忌,随后被人施计暗算,被迫流亡到楚国 2 商鞅,商鞅被鉴举但遭无视,隧到秦国 3 孙膑 孙膑军事家 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减灶马陵计杀庞涓 但遭到庞涓妒忌,被迫流亡到齐国 4 范雎,范雎被齐国施计反间,流亡到秦国,范雎,战略家,远交近攻 5 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在赵国待了10年,回国后带五国联军大败秦军,但随后遭到秦国的反间计,被魏王废弃,郁郁而终
燕国灭亡主因:1 燕王听信谗言想学尧舜禹禅位给非宗族的国相,想留下一个美名给后人,结果惹来燕国内乱,齐国趁火打劫 2 燕国和齐国战斗几年,五国攻秦时,齐国存私心吞并了宋国,结果惹来五国攻齐,燕国在乐毅的才能下占了齐国首都,乐毅是郭伟用,郭伟用死的千里马马头的故事,说服燕王招来了贤才乐毅 3 燕国没有战略眼光,只顾眼前一时痛快,在赵国长平之战后没有给赵国修养身息的机会和时间,惹来了燕赵4年内战,消耗了双方体力,成全了秦国
楚国灭亡原因:1 改革不彻底,吴起改革时间不久,当时主张改革的楚王去世后,吴起改革也随之终结 2 楚国国内政治腐败 重用王公贵族其他有识之士得不到重用和施展,李斯 得贤才跑到秦国去 屈原被杀 3 楚国不明大势 六国之间互相吞并,不了解大趋势 六国之间内讧,没走战略眼光只顾局部眼前利益
齐国灭亡原因:1 国策方针不对,中秦国计策在五国讨秦时自己吞并宋国,随惹众怒,五国讨伐齐国,使齐国战败 再后来施行 “侍秦国紧“ 政策,在赵国遭遇长庆之战求齐国提供救济粮时,齐国断然拒绝 魏 韩 遭遇亡国求救齐国时,齐国因有五国伐齐之痛,拒绝提供援助 2 政治腐败 秦国收买齐国重臣 在享受到秦国“远交近攻“的实惠后,没有生存危机感也没了变法
秦始皇肱股之臣 1 王翦王贲父子 王翦有勇有谋,帮嬴政灭了六国中的五国 著名战役 是灭楚 李信声称20万即可灭楚,王翦说必须60万,李信败,嬴政道歉给王翦,王翦因知嬴政性格多疑,嬴政担心王翦带举国之兵发生政变,为了消除疑虑,王翦向嬴政开大口狂要财,嬴政随后消除疑虑,王翦作为将军有此头脑实属难得 2 网罗各国贤才,其中有位重要谋臣卫辽,谏言要军事外交同时展开,外交是指,重金收买六国重臣,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3 嬴政本身,在灭六国过程中,虚心纳谏,胸怀大志,不计个人得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反观六国其他国君,昏庸无能,人才流失,改革不利,听信谗言,忠奸不分,只顾局部利益互相吞并内耗
秦国统一天下:1 秦国代代出明君,代代重用贤才 2 六国不断犯错,各个犯错,互相内斗内讧
秦国变法图强,重用贤才,典型例子,秦武王时期重用甘茂打下了函谷关军事重地,甘茂在出兵函谷关之前给秦武王签了一份合约,甘茂讲到,曾参的母亲非常了解他的儿子,有一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众人告诉没有杀人曾参的母亲他的儿子杀人了,第一人告诉他母亲时他母亲正在织布,他母亲不信,第二个告诉时曾参母亲也不信,第三人告诉时,他的母亲跳墙逃跑了,甘茂告诉秦武王,你不是曾参的母亲,我也不是曾参,如果我兵出函谷关失败,肯定有人在背后说坏话,说一次你不信,两次你也不信,三次你就可能信了;同时甘茂还给秦武王讲了,魏文侯派岳阳打中山国故事,岳阳打中山国,连续打了三年才打下来,这三年期间不断有人在背后说岳阳坏话,但魏文侯把这些告状信全部扣留下来,等到岳阳功成圆满归来时让他看了告状信。秦武王听了甘茂的故事后,和甘茂定下合约,坚定毫不动摇信任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果不然甘茂打下函谷关。
秦国贤才,商鞅 范雎 李斯 白起 王翦
秦始皇统一文字失败原因,小篆虽然美观好看,但笔画繁多书写困难,不利于交流,不符合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文字自身发展规律应该是,书写简单易于交流
始皇焚书坑儒,指的是焚诗书,坑方士。焚书起因是博士和李斯的封建制和郡县制争辩,坑儒是术士背后议论秦始皇然后想携款逃跑引发的。这两件事被后世诟病。
秘不发丧原因:1 遇刺客逢强盗天下不稳 2 无皇后无太子 宣布死讯后会引起社会动荡
李斯变节,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仰天痛哭失贞,赵高五个回合拿下李斯,拿李斯和蒙恬做五个对比,李斯自叹不如蒙恬,之后摆事实讲出历史上丞相都没有好下场,最后搬出如果不跟着他走,下场是子孙收牵连,如果服从则子孙万世可受荣华富贵。随后李斯的心里防线崩溃变节。
李斯胡亥赵高三个人发出假遗诏,给蒙恬和扶苏赐死。扶苏拿到假遗诏,由于太过单纯没有政治经验,愚忠愚孝下相信假遗诏,且欲死,对比之下蒙恬则老道很多,不相信遗诏。
赵高以公报私,因对蒙毅有旧怨,再一个感觉对蒙恬蒙毅两兄弟是他前路的绊脚石,于是毒死两兄弟,实不知以后当赵高掌权时,刘邦揭竿而起时,才会觉得蒙恬蒙毅的重要性,杀蒙恬蒙毅两兄弟是一把双刃剑🗡。
胡亥执政后为巩固政权建立自己亲信,通过后来也被广泛使用的手段,贫者富之,贱者贵之。
李斯被赵高视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设计加罪,李斯识破赵高图谋,上表奏章举了两个例子:1 宋国有大臣子晗,说老百姓喜欢奖赏讨厌惩罚,大王你做好人给老百姓奖赏,我做恶人,结果几年下来,大臣害怕子晗。子晗控制朝政,顺理成章杀了王自己成王 2 田畅代齐 田畅很富有,老百姓向他借粮食时用大斗借,还的时候用小斗还给他,逐渐控制民心,杀了齐国君自己带而为之。没想到胡亥不但偏袒赵高,而且把奏章给赵高看。赵高恶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先将李斯投到狱中,之后使用狼来了的计策,逼供李斯说假供词,用自己人假说是胡亥派来的复案人先后两次审讯李斯,然李斯不知情以为是胡亥派来的,说了自己的冤屈之后就被暴打,两次之后等胡亥真正派来的复案人来复案时,李斯不敢说真话,说了假供词,胡亥以为是真,杀了李斯。
赵高望夷宫中鹿为马,将胡亥深锁后宫,隔断胡亥与大臣之间的沟通交流,独断朝政。赵高给胡亥说,你政治经验不足,如果朝政处理不好,会在大臣们中失去声望,不如在后宫有事咋们两商量,即可在大臣们中间树立神秘感,也可以树立威信,胡亥听了觉得有道理,随后听了就被深锁后宫。
秦始皇的弟弟子婴设计杀了赵高。赵高本想自己做皇帝,无奈心中十分不安,结果只好拉出子婴做垫背的,让子婴先在宫中斋戒几天完了去庙里做加冠礼,子婴和儿子商量好计策,斋戒完成之后就是不去庙中加冠,料到赵高会来质问,赵高来后果断刺杀,了结了赵高。
赵高五大关键事件1 说服胡亥,胁迫李斯(过于自私过于考虑自己的安危,实际上最后也没有好下场),篡改诏书 2 杀蒙恬蒙毅兄弟 3 杀皇子皇女 4 杀李斯 5 杀胡亥
之后权利达到顶峰,然而没有逃过一个古今中外都通用的规律,上帝要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从判断是功臣是奸臣的标准1 动机 2 作为 上看 1动机 赵高五个关键事件全是为了自己 2作为 不断攫取权利,没有为人民和国家做任何事情 。世界上的坏人有两种1 对谁都使坏 2 对大部分人使坏只对少数人好 ,赵高属于第一人种人,杀胡亥时连自己的女婿严乐都不放心。
子婴继位时,后秦始皇时代已经四面楚歌大势已去,王翦孙子带领的长城军团,张翰带领的骊山囚徒,征战南粤的50万军队,已经先后被项羽灭掉,子婴最后的一点反抗也被刘邦的两个顶级说客,李益疾和路佳,说服协商叛变,之后被刘邦背信弃义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打败。最后子婴被项羽所杀,秦国帝国正式灭亡。
秦灭亡原因1 秦三代皇帝失职 2 不施仁政 大兴宫殿 修赤道 修直道 修长城 修陵寝 战胡人 讨伐南粤 3 失民心 天下苦秦久矣 秦国统一六国 六国名将和谋士胜过陈胜吴广百倍 然而陈胜吴广推翻秦国 不得民心 4 大臣集体失语 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不能自我修复,出了问题没人可以纠过,皇帝一人大权独揽,没有分权,因此没有人可以制衡皇帝,大臣们不敢劝谏,国家的兴亡全由皇帝自身的素质决定。
秦始皇死了,但是他建立的皇帝制度皇帝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直到如今这种皇帝思想在中国心中还存在。他的失败成为反面教材,被历代大臣劝谏时而引用。
秦始皇统一国土,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制,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制,直到孙中山才结束了持续2000年的郡县制。封建制权利在下,郡县制权利集中在皇帝手里,封建制下因为言论自由容易产生思想家,郡县制则不行,因为郡县制思想统一,封建制下每个诸侯王之间是竞争关系,容易产生贤臣良将。
西方有学者曾这样感慨,如果我们有秦始皇多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四分五裂,分成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