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丨《带一本书去巴黎》

即将去法国旅行。有过意大利懵懂而傻眼的经验,面对丰富历史、文化、艺术的巴黎,准备工作自然不能少。比如重温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比如看记录片《卢浮宫的珍宝》、电影《达芬奇密码》等等。尤其钟爱林达的作品,资料详实文笔有趣,无论是《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都是我旅行前的必备书目。
提前购买了优惠的巴黎博物馆四日通票,计划好好了解巴黎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奥赛、蓬皮杜、荣军院、先贤祠、凯旋门、橘园、埃菲尔铁塔等等,也计划去卢瓦尔河谷看城堡。林达的这本《带一本书去巴黎》,重读之下才发现内容与我的计划大部分重合,让我对旅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今的巴黎,是奥斯曼将近20年的拆除与重建形成的模样,自1870年开始就很少改变。就如罗马带给我的冲击一样,光阴流转,人员更迭,城市始终未改。巴黎圣母院所在的西岱岛是心脏,是起源,从这里慢慢发展出顺时针的1-20区。拉丁区是大学所在地,玛黑区是历史建筑保留地,唯一没被奥斯曼拆掉的原味巴黎小店小巷。这一次的旅行,不知道能否再腾出时间在这两区走走。而跟着林达的笔触,从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1789年法国革命——马拉、丹东、罗伯斯皮尔——拿破仑称帝….一段段历史和重大事件,结合博物馆、教堂、城堡、艺术家、绘画及雕塑作品,总算在心里稍微有了一条脉络。
我不喜血拼购物,却爱用脚步慢慢丈量城市,用当地人的角度观生活。在我眼里,巴黎很美很丰富很货真价实,多面而吸引,古典很美,现代亦佳。我会沉浸在厚重历史与艺术的熏陶中,也会徜徉在丽兹酒店和米其林餐厅中,更会流连心爱电影的取景书店和花园中。书读得越透彻,便会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