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创造者那样,追求自我颠覆
文/狮妹
跟人生中的其他时候一样,在探索天赋热情这件事儿上,同样需要知行合一,认知和体验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体验,承认自己的局限,走出舒适区,是一件慢慢来的事儿。
一
在九大天赋类型的人群中,只有那些习惯用身体本能来接收和表达当下的信息的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敞开和接受度相对较高,我把他们称为天生的体验者,他们热衷发现新鲜事物,兴趣极其广泛,喜欢追求已有生活边界以外的体验,大多具备较高的灵感和艺术天分。
譬如李白,一个让人充满无尽想象的诗人,饱览山河,傲视权贵,挥洒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行为艺术。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开阔的思维和艺术天分,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时空里。
这是源于我们习惯对未知的事物和信息产生本能的抗拒和怀疑,认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体系才是真理,无法包容那些相左的观念,对生活边界以外的东西兴趣不大,更不愿意去了解那些跟原有认知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导致思维格局受限,感受力和直觉力无法在体内自由游走。
二
喜欢思考人性的张九,一直爱看心理学大师们写的书,曾以为心理咨询师会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直到他进入心理咨询的圈子,才发现这个领域的工作者们每天面对的是他人的情绪问题,而不是帮助别人思考人生。
张九的境况在众多的迷茫者之中并不特殊,从有限的认知里寻找未知的答案,就像在黑暗里丢了钥匙的人跑到路灯下面去寻找,无意识增加了人生道路上的试错成本。

停留在安全地带,对未知事物保持距离,妄加猜想,只是人类在长久的生存体验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惯。我们不一定能觉察到,在安全的前提下,它经常成为我们的认知格局和生命发展的一道无形屏障。
三
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第一次向公众说,人类生活的大地不是平的,是个巨大的球体。
过了100多年,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现象,论证了大地是球形。
接下来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除了少数学者,人们都不相信这种说法,理由是,假如是真的,那站立在地球另一面的人岂不是会掉下去?
直到16世纪的航海家完成了环球旅行,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大地是球形,人们才开始真正认识地球,你可以想象,即便铁证如山,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依然会表示不能理解。
又过了100多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才做出了让所有人信服的解释。
个人意识的变化又跟集体有什么不同呢?
我有一位熟识的朋友,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外星文明。最早听到这位朋友言之凿凿地说起外星人话题,让我心中生出许多诧异,顺带几分不屑,后来被好奇心驱使着看了几本相关书籍,竟然被来自“外星”的信息打开了思维格局,还借此解决了些实际问题。——我已经丝毫不关心它们到底来自地球还是星星了,并且期待有更多外来的信息撬开我的大脑。
经历过几次类似的事情,我总结出一条适合自我成长的经验:对于未知的一切,相信或不相信都不会是最佳的选择,对未知的探索才是真正有益的态度。
对于超出个人认知的部分,心生怀疑本无可厚非,却不能成为在未知面前止步不前的障碍。
牛顿逝世后的将近两百年里,力学定律都是科学界的绝对权威。当普朗克发现微观世界的物质不遵守经典物理学的规则,曾想尽办法调和它们之间的矛盾,被质疑几年后,差点放弃已经发现的事实。直到爱因斯坦有了新的量子研究进展,在科学界燃爆了普朗克发现的地雷,以及在玻尔等人的努力下,物理科学从陆地跃起腾飞。
当代人们的生活科技几乎全部建立在量子理论之上,然而,对于“观察者决定被观察者”,“物质在遵循一定规律下具有自由意志”这些早在一百年前就被量子科学证实的事实,并不是今天的人们具备的常识。
集体意识,即是我们自身意识的一部分。
四
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最熟悉和擅长的方式,跟外界一切的他人、事物和信息之间进行互动。了解身边那些拥有不同天赋类型的人,也是帮助自我成长的绝佳机会。
我们要向天生的体验者学习,向外界的信息敞开身心,敢于体验陌生的东西,让感受和灵感在身体里自由出入。
新鲜的信息和事物,是探索欲和创造力的养分,接受来自它们的滋养,已经枯萎的自我本能将会渐渐恢复活力。
未来的工作,会呈现高度的细分与整合,无论哪个特定领域,进入到足够的深度,都会走向对未知的探索和精神的成长。
探索天赋热情和发挥创造力,需要我们具备自我颠覆的勇气。
你准备好颠覆你自己了么?

关联阅读:
PS:
1、长期提供天赋咨询、职业方向咨询服务,详情请关注公众号:狮妹,狮妹工作室:职业咨询服务制度
2、目前在上海组建了天赋事业探索队、技能共享活动平台,陪伴式辅导个人把内在热情和天赋转化为外在事业,欢迎关注。
3、喜马拉雅音频专辑:《狮妹每日随记》、《天赋与热情——狮妹文章》
4、了解天赋模型,请关注公众号:狮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