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随记:象牙塔小姐
出于某种原因,有两周的时间我一个人住在宿舍里。我和Pilot说,没想到我的独居生活是这样开始的。他说,你不是一直想这样吗。
确实如此,我沉迷“独居”这个词所代表的安静、隐蔽、自由,未来也想为此而努力工作。
这个期末实在清闲,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的考试,剩下的是小组作业和小论文。在最后一科考试前,我已经给自己放假了,暑假自然有事要做,但是还不必考虑。可以预见的是,除开这一次,我很难再有机会把握这样的时光。
总而言之,我无比放松地度过了这两周。这期间我刻意记下一些片段,可能毫无意义而言,但是是我认为珍贵难得的回忆。
# 1
为了活动僵硬的身体,一次性洗了好几件衣服。专心地清洗着,什么也没有想。
衣服大半是白色的,有图案的、没图案的,圆领的、V领的,还有背心和内衣,排成一列晾开,仰头看着,想到衣服里的水分会慢慢蒸发殆尽,而时间也将随之流逝。或者说蒸发掉的是时间,水分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悄悄流逝罢了。
过分单调和干净了,无论是此刻悬在头顶的孤寂,还是在洗衣液里浸泡太久而发白的双手。
# 2
洗澡的时候,窗外电闪雷鸣,雨声滂沱。新买的沐浴露是杭白菊茉莉香型,镇静的香气,再浓烈也不会过分,想用来涂抹在枕巾上。
注意到热水卡的余额只剩个位数,于是把热水阀门反复开关,为的是尽可能节约。出门买一趟热水卡真的很麻烦,特别是雨季间的夜晚。
虽然这么说,可是未来想要在南方生活,每年准时有雨季或者台风天的城市最好。
“你的心如久雨催涨的大河。地面标识一无所剩地被河流淹没,并冲往一个黑暗的地方。而雨仍在河面急剧倾泻不止。”可能因为心里有类似这样的洪水,才会那么留恋雨季吧。
老早读过一本小说,有一个情节大概是:男孩刚刚认识了一个女孩,约女孩一周后到某某餐厅吃饭。约会那天刮着台风,路上没有行人,男孩一边想着女孩应该不会来,一边骑着单车前往约会地点,雨水顺着雨衣流进脖子里。餐厅依旧营业,虽然一个客人也没有,守约的女孩和男孩一起吃了烛光晚餐。
我觉得这个情节很浪漫,它符合所有浪漫都具备的一个前提:发生得刚刚好。一个意料之外的台风天,一家就算天气恶劣也营业的餐厅,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约会,刚刚好,还有两位冒着雨也要赴约的人。
管它偶然还是必然,反正我没碰到过这样的浪漫。
# 3
睡前会谨慎地锁好门窗,因为听说校内出现过爬水管潜入宿舍的小偷。
刚开始总要给自己留一盏灯再睡,渐渐适应了无事发生,能够安心地关掉所有的灯去睡觉。房间里常常陷入岑寂,注意力无处可去,细微之处被放大,几乎肉眼可见自己的指甲如何生长,卷纸如何消耗,垃圾如何积累,也记得昨天和今天把《海边的卡夫卡》读到了哪一页。
仿佛一切都有迹可循。多么奇妙。
我并不感觉寂寞,你们大概能猜想到我会喜欢这种生活,一种自顾自的节奏,除了必要的约会,没有机会见到别人的脸,交谈被最大程度地省略……纵然我一无所有,可是身边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只与我有关。宇宙中心那颗孤零零的星球应该同我有一样的感受。
# 4
和很忙很忙的Pilot去电影院看《阿飞正传》。查了几天只有一家影院排片,好在离学校不远。有点遗憾是国语版而不是粤语版,以后会再看一遍。
屏幕上投映出张国荣的脸时,心里想着:还能在电影院见到你,真是太好了。
因为是太有名的片子,反倒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世上,总有人以为自己是飞鸟,总有人懵懂无知地陷入恋情,总有人勤勉打拼,总有人到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最后爱的会是谁,总有人站在生活的慢镜头下若无其事。电影里的众人太过贴近你我,以至于后来的电影想要记述平凡人时,都好像带着他们的影子。
角色能够超越真实的人吗?看过这部电影,我避无可避地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始终感觉难以作答。
# 5
发现自己没有预留足够的生活费,剩下每日的预算是20元,又苦恼又哭笑不得。
感激学校物价低廉,一日两餐足矣。有时候还余几块,会纠结于该买咖啡还是西瓜。
清闲有时候是不是注定要对应清贫?你看,我现在很闲,我现在也很穷。但是这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现在要面对的还只是看不了电影、喝不了奶盖、吃不了宵夜这种无所谓的事情,生活还没有真的要为难我。
如果你把这叫作Optimism,我会很不好意思的哦。
# 6
还是为了做点活动,整理了收纳柜和书架。把旧教科书都挪到右边,课外书则放在最方便的位置。书桌上预留了一块地方用来放下个学期的教材。
平时如果太过懒怠,也会让自己收拾东西,状态和洗衣服时相似,只专注于手头那件衣服的各个部分,或者某本书的具体安排。接触这些日常且真实的琐碎,靠近基本生活的小小过程对我来说很适合用于召回注意力,可以心平气静地开始接下来想做的事情。
最后把一摞没用的教科书搬到楼底,原本打算直接扔掉,但是正好碰到收废旧的大叔。
大叔接过书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十块可以不?”
“可以啊。”我点点头。
大叔笑了。“你当然说可以了,你又不知道有多重,”他把钱递给我,跟着又嘟囔了一句,“其实八块的话也……”嗯?给我算八块钱也可以吗?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卖的,却有一种“赚到了”的感觉,哈哈哈。
# 7
一整个下午都在听戴佩妮和蔡健雅,一些十几年前的歌,听不腻,有一种过去的好。或许每一个喜欢默默听她们的人,都有敏感又善于隐藏的情绪。相比起来,歌曲下网易云的评论扫一眼就腻了,不如单纯听歌来得直接。
# 8
每天早上起床,先开窗开门通风,从走廊的自助饮水机打一杯水,再回来刷牙洗脸,刷牙的时候浪费时间看窗外风景,洗脸之后浪费时间照镜子。等我反应过来,这种做法已经成了某种习惯,而这个新习惯满足了独自居住所必须的仪式感和规律感。
纵然没有一模一样的今天和明天,世界永远发生着变化,可是一旦保留了细微的习惯,就能感觉到稳定的归属感,因为至少有一处地方是因你而保持秩序的。如果说,被爱与爱人是人类不能割舍的习惯……想必我们有理由从中得到永恒。
# 9
用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单机游戏《底特律:变人》的实况剧情。这是一款可称神作的电影游戏,不过我现在想说的这点与整个游戏没什么关联。
当晚一点,空调定时关闭,房间里机械运转的声音停止,一片黑暗中,我听到窗外传来微弱的雨声。
《底特律》里也常常下雨,每一滴雨都是通过随机演算降落的,而不是重复播放的动画。这就好像是,每一滴雨,都由程序赋予其不同的意志,任由它们如何飘落、如何消亡。
程序、数据、机器,这些冷冰冰的字眼,和雨滴、雪花、落叶相结合,竟然令我感到安慰。无论科技如何飞速发展,技术走向怎样的尖端,人类都不会忘记如何表达自然。程序员愿意用数据去精心设计一场逼真的雨,其本质与诗人用文字力图刻画一个月夜有何不同?
# 10
我闭起眼睛想要尽快入睡,但睡不着,身体强烈需要睡眠,意识却清醒得太过彻底——这在我独居的日子里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每逢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在经受考验,要忍受长夜,与黑暗搏斗,被迫与恐惧为伴。
为了不虚度这段惊惶的时光,我闭着眼睛,试图思索各种各样的问题,好让自己的头脑摆脱空虚和无助。这是一种危险的状态,我想到的越多,就越感到疲惫无助,进而沮丧,强迫自己不许停下。当一个人不能自如地操纵自己的头脑,失去调度的思维会偏离轨道,趋向于暴力、毁灭、死亡,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他无法获得平静、汲取希望,无法使自己幸福。
我惧怕被无情地抛弃到孤独的梦境中去。我想要天快点亮起来。
[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锄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