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延长之后
初一新生的家长会,本来通知上写明17:00结束的,却开到了18:30左右。其时,远处的高楼大厦已是华灯璀璨。走出教学楼,校园里已基本没有了灯光,到处黑乎乎的。我本来就是毫无方向感的路盲,一时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了。刚刚一起下楼的家长,转眼间,都消失了。不知道南校门在哪里,我只好见路就走。走着走着,感觉不对啊,从南校门进来的时候,穿过两栋楼就到了,这次怎么还走过了一座小桥,一片竹林,数排单双杠?这时,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好朋友肖教授的号码。
手机那端传来的却是儿子的声音,“老妈,你在哪里啊?怎么这么晚还没到家?”有点着急,有点慌张,有点责备,好像还隐含着哭腔。我想,儿子一个人在家,等着急了。我家距离学校走路二十分钟的距离,也就是说,我应该能在17:30之前到家的,晚到家了一个多小时,儿子能不着急吗?咦,他怎么在肖教授家里?这时,听到电话里肖教授夫妇说,“这么晚了,让嘟嘟在我家吃饭吧。”也好,等我回家烧饭,时间太晚了。嘟嘟有地方吃饭,我也就不着急赶路了。不着急,反而找到了出路。走到了另外一个校门口,问了保安,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这里是西校门。我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东西南北,一片混沌。保安指给我路,“喏,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走到头,往左拐,再一直往前走,就到了。”谢过保安,很顺利的找到了南校门,骑了电动车,去肖教授家接儿子。
儿子正在吃饭。穿着白T恤黑裤子,脖子上挂着家里的钥匙。貌似镇定,但在为娘我看来,那时的他就像一只惊魂未定的小兔子,无辜,无助,慌乱。感谢了肖教授夫妇的“通饭之谊”,我们娘俩就回家了。(古人讲究好友之间有通财之谊,真的通财的话,友谊是无法长久的。)回来的路上,我才知道,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儿子经历了怎样的“暴风骤雨”。
嘟嘟16:00放学。到家后就做作业(做作业?真的?我狐疑的眼神揭开了真相,不是的,老妈,做作业之前先打开电脑,进入游戏签了个到。)做着作业,看着时间,已经五点半了,老妈还没到家。难道老妈开完家长会去逛街了?继续做作业。再看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老妈还没到家。怎么回事?出什么事了?肯定是出大事了,否则,老妈绝不会这么晚还没到家。怎么办?打电话。没有手机,家里的座机也停了。怎么办?他先用IPAD下载了电话软件,竟然真能打出去,可是,没人接。我的手机调成了静音,当时不知道有电话,稍后,看到有来自美国纽约的三个未接来电,我还暗想,骗子越来越高级了,竟然从美国打来电话行骗。我当时怎么也没想到那是嘟嘟的电话,事后想想,应该能想到的啊,骗子肯定不会连打三个电话的。其实,坐在教室里开会的时候,看看延长了那么长时间,我的心里也有点不安,毕竟,嘟嘟一个人在家,可是,并不特别着急。十四岁的孩子了,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饿了,冰箱里有水果;渴了,水壶里有水。我没有做到将心比心,或者说,我没有信心认为嘟嘟爱我如我爱嘟嘟一样深。如果嘟嘟出门没有按时回家的话,不要说一个多小时,就是十分钟,我就已经坐立不安了。
电话没人接,嘟嘟慌了。“完了,老妈肯定出事了。”估计这时候已经开始哭了(他不承认)。下楼,借一个叔叔的手机打给我,因为手机处于静音状态,我没听到。电话没人接,嘟嘟更慌了。虽然慌,却并没有乱。他分析,因为平常经常接到骗子的电话,老妈有可能是不接陌生人的电话。于是,他想到了肖叔叔。肖叔叔一家人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好朋友。他家住在我家隔壁的小区,很近。嘟嘟打算去肖叔叔家求助。出门前,带好钥匙,因为担心老妈到家后发现他不在家而着急,于是给老妈在进门的屏风上留了张便条,写明他去肖叔叔家了,让老妈在家等他。
他骑车去肖叔叔家,终于接通了电话。我问他,“你去肖叔叔家哭了吗?”他说:“没哭,我在他家门口平静了一会才进去的。”其实,他到底还是个孩子。肖教授夫妇告诉我,“嘟嘟到我家时,可紧张了,小家伙急得掉眼泪了。”嘟嘟懂得了掩饰情绪,他的童年结束了。
事后,我向他检讨了我的疏忽,肯定了他的行为。遇事,慌,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人与人的不同在于,慌了之后,怎么办?有的人,一味地哭泣,哭,可以宣泄情绪,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有的人,逃避,反正也没有手机,什么也做不了,那就不做呗;有的人,想办法解决问题,一个办法解决不了,想另外一个办法,直到问题解决了为止。
想起嘟嘟的一个考试题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惧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寻亦收至。题目是:请分析孔融二儿的性格特征。嘟嘟的答案是:“孔融二儿不怕承担后果。”老师判错。我开玩笑说,“嘟嘟,你还不如说孔融二儿都是愣头青。”
我给他纠正,“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孔融二儿的性格特征是达观,达观是什么?是心胸开阔见解通达,是介于悲观与乐观之间的一种态度。悲观是哭泣着等死,乐观是即便砍了头还笑嘻嘻的,这两种态度都不对。悲观无益,乐观是没心没肺缺心眼。达观是正确面对即将被捕的现实,能改变,最好,若不能改变,害怕也没用,索性放下,继续玩琢钉戏。孔融二儿的性格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这个故事的可信性有待商榷。八九岁的在玩着“琢钉戏”的孩子,看到父亲被捕,自己也将被株连受到迫害,会“了无惧容”吗?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属于本能的心理反应。所以,遇到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感到恐惧害怕,没有什么不对的,倒是不感到恐惧害怕,反而会让人觉得不正常。违反人性的言论,无论如何堂皇,都不可全信。凡事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盲信。”
打脸的是,嘟嘟第二天放学回家告诉我,“老妈,你的答案也是错的。”老师给出的正确答案是,“孔融二儿的性格特征是临危不惧。”好吧,从此我再也不能随便指点孩子的语文学习。其实,临危不惧何尝不属于达观呢?何谓临危不惧?据说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加上他的学生颜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神情并不沮丧。子路问:“老师,你怎么还有这样的兴致啊?” 孔子答道:“我跟你说,在水中来去,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来去,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面对着雪亮的刀枪,不怕死活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掌握自己的命运,认识当前局势,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能做到临危不惧者,必定有达观的性格,因为临危不惧的前提是见解通达,不等于傻大胆,更不等于不怕死。
后记:对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我感到深深的忧虑。语文是用来丰富学生情感,陶冶情操,传承文明,激发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情感、情操、思维,都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模式。考试的时候硬让学生写出一个标准化的答案来,只会固化学生的思维,最终令他们丧失对语文的兴趣,甚至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当初语文教学的受害者?就我个人来说,真正的阅读从三十多岁才开始,想想真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