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 | 关于一颗蛋的想象,有无限种可能
文/ 铜豌豆
小时候,小编会和朋友们讨论,长大后要嫁给什么样子的人,小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嫁给设计师!现在,小编仍然抱有这样一个奢求。为什么呢?最出色的设计师,都是全天下最体贴的人啊!
比如说,假设你是图中的小红人,当你想去看仰慕已久的蒙娜丽莎,却被一大群小蓝人围攻,唉,看画的心情都没了!怎么办才好呢?

设计师巧妙地改动为单向入口,并且将蒙娜丽莎移到门口处,这样,立刻就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居酒屋的收银台总在门口?
为什么游泳池有分栏线?
为什么地铁上有护栏?
为什么电话线长得像弹簧?
……
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日常设计,全在这个节目里了。
在这部由日本NHK拍摄,面向儿童的节目《啊!设计》(デザインあ)中,上面这个滑稽又有点狼狈的小红人经历一遍遍的糗事,让我们看到,啊,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好设计!

虽然面向儿童是这个节目组的初衷,但小编和众多网友一样,感觉自己终于补回了那些年被语数英老师抢走的美术课。在这个节目中你会看到更多设计,忍不住惊叹,啊原来是这样!
01
设计的观察
原研哉说过:“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美意识即美感,美丑的区分不是第一位,“感”才是。如何去感受呢?观察。

《啊!设计》中的有几个单元:“设计之人”“天马行空”“制造”“素描”“拆解”“物品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呈现设计中的观察,让我们用这样“设计”的视角来彻底重新观察身边平常存在的事物。
形形色色是从事物中发现设计的原点,关于一颗蛋的想象有无限种可能:


在《啊!设计》的线下展中,你还可以体验当一颗圆溜溜的梅子的乐趣:

总监制佐藤卓(对就是那个创造了明治牛奶等无数款经典零食的设计大师)说,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并不是让孩子们来学习的,只是希望能让孩子觉得设计还挺好玩的。
比如观察光影,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灯的形状设计呢?节目中没有说,而是通过画面的切换启发思考:


比如观察色彩,寿司的颜色是否会影响食欲呢?

观察瓶子,为什么瓶子有腰呢?



同样地,片中什么也没说,简单的三个镜头便一目了然,设计也有自己的语言。
比较如下两个酱油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一闪而过的吸管告诉我们,把孔按住,液体就不会流出来了。这是以前学习的大气压强知识,不过怎么和孩子解释呢?这里也并未做解释和说教,对于孩子来说,观察再思考才是更为重要的事吧。

02
多重视角
接下来,“拆解”这个单元是讲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事物。每个单元短短几分钟,每个物品热热闹闹地重现最小的形状,再次重组,再现了从极简至纷繁,再回归极简的过程。另外,这个单元简直是强迫症福音。




除了这个引起强烈舒适的单元,“天马行空”也是小编强烈安利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通过倒推的形式来思考“这样的设计好在哪里?”
比如,为什么浇花的长嘴是这样设计的呢?从一个倒推的小实验开始:


怎么办呢?只好想办法,给壶接上长嘴:

然而尴尬的场面又出现了,嗯……浇花的姿势不太对:

不过,改动一下长嘴的位置就好啦:


在“素描”这一单元中,由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画一件物品的素描。

上学时或欣赏画作时,我们更多时候习惯考虑一幅画应该打多少分,评论它是否好坏,然而,我们看到的这些风格各异的素描也皆是妙笔啊,多元的视角,一样很有意思,值得尊重。
03
设计师
听“设计”这个词,许多人都期望他们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但日本设计师内田繁说,设计是使日常丰富的基本。这个汇集了日本设计半壁江山的节目中,设计师们也纷纷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最满意的设计、设计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精进设计。
他们诉说的绝非课本上的理论,反而是一些生活中看上去微小而细密的事情。
原研哉告诉我们多想想“如果这样会怎样?”


他也在用自己的设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鲜活?比如他设计了会微笑的车。如果我们把烦人的喇叭,改成用微笑来与人交流,那么我们在看到车子的时候肯定会更开心吧。

设计了MUJI那款著名CD机的深泽直人这样说:


针对人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来做一些思考,正如深泽直人从抽风机联想到CD机,这样的设计实用也颇有诗意,音乐像风一样飘散开来。

一切观察皆从细微、弱小开始,如同日本设计师内田繁在《日本设计六十年》中所说,“弱小”与造出感觉世界的人类感情有着深深地关系。“夕阳西下时大自然营造的充满惊异的世界”“彼此擦肩而过时嗅到的香气带来的难以言喻的回忆片段”“诗歌的世界呈现的无限空间”“令人怀念的音乐唤醒了沉睡感情的那种时间”“黎明时刻中埋藏的昼夜分界线”等等,都是打动人心的东西。
在“制造”这一单元中,我们看到日本民间匠人们与设计师一样,同为日本设计构成的源源不断的养分,日本制造职人心满意足、平和的神情也让人感动。




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而在这个短短的单元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民间匠人传承的手艺活儿,也是这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养分。设计师内田繁在《日本设计六十年》中写道:“世界是不一样的。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固有的文化。设计应该在文化的固有性上成立。应该深挖日本的固有文化。”

原研哉说过:“日本国民教育从小的美意识,才是日本设计源源不断的宝藏”。在几个单元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意识,不仅有自然万物之美,也包含了设计者观照万物的体贴细密心思。



负责节目动画制作的中村勇吾说了一段话,这便是我们热爱设计,对设计与世界抱有极大好奇心的原因吧:
所有的创造都始于“观察”,这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原点。而在我们的身边,就潜伏着大量的美和有趣。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视点,就意味着一个自己的秘密世界。越是从观察中得到乐趣,自己的世界就越丰富。然后再试着去创造吧,把你做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看到。创造出丰富的”我“这件事,一定会让注视它的下一个”我“变得更丰富。
最后,分享楚尘文化的新书《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撰写这本书的内田繁先生,既是一位荣获紫绶褒章的设计师(注:紫绶褒章:以日本天皇的名义,赐予“在学术或艺术上有卓著的发明、改良或创作的人”),也被称为“一个可以改造日本人的设计教育和创意教育的人。”
《啊!设计》让我们看到精致又精进的日本设计和美育,而这本纵贯六十年的设计史则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到这个越过震后堆积如山的瓦砾的民族如何在设计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