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负明月
马上就到中秋。
说到中秋,少不了月亮。说到月亮,又少不了想象。
东西方对于月亮的想象,自古以来就有。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
嫦娥抛下夫君后羿,独自吞下不死药,奔月成仙。最终,她在广寒宫上寡居,独剩玉兔一只,冷清清地捣药。
对此,李商隐还弹了一句千古名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个版本广为人知,但也有许多传说把她的举动换成被逼无奈,甚或是拯救苍生。
在我们无数次仰望月光与阴影时,也就凑出了许多或凄清或曼妙的意象。
中国第一部古装歌舞片《嫦娥》(1954)就以“月球奇景”作为卖点,投射了李翰祥他们对月亮传说的想象。

在《大闹天宫》(1961)中,广寒宫则被动画艺术家描绘了出来。

日本也有古老传说《竹取物语》,讲述辉夜姬在月上诞生,尔后落入人间,被伐竹老翁带回抚养。

看过《辉夜姬物语》(2013)的观众,该当记得那轮月亮之于辉夜姬的宿命。

大抵因为月亮清丽,与月亮相关的人与事,也都带有一丝孤清的唯美。
放到西方,塞勒涅、潘狄亚、阿尔忒弥斯等等月神,各有蛮荒而浪漫的古典传说。
西方人当然也对月亮传说有许多设想。
皮克斯短片《月神》(2011)里,船上的祖孙三代,以最朴素的劳作,来守护月亮。

美妙的地方在于,月亮的光芒,来自于表面的星星,那都与他们的打扫有关。
设定如此优美童真,这短片就像是造了一个动人的美梦。

而《超级无敌掌门狗:月球野餐记》(1989)也有个可爱的设定,那便是月亮上有取之不尽的各式芝士。
华莱士带着掌门狗阿高几经周折来到这片福地,大饱口福之余,又要面对此地的投币机器人。

从科学角度来说,目前月球上尚未发现智慧生物,但这并不妨碍电影作出各种想象。
早在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中,人们就把6名天文学家送上了月球。

在那里,星星如人般偷看他们的睡姿。而当他们因为寒雪躲入地洞,则意外地惊醒了月球人。

当然,在那个时候,月球人也是具有人形的。
即便是月亮,也排着人的五官,还被扎到脸上的炮弹舱弄得很不愉快。

德国短片《月亮上的人》(1999)则安排了一个孤独的小人,四肢健全,面目异样。
他独自在月亮生活,日复一日地挖矿,生活的色彩来自于地球这颗蓝色星球。
当美国发出第一艘载人飞船,他兴奋地感觉到生活必然会有起色。

就跟嫦娥、投币机器人等角色一样,他也承载着那种惹得来共鸣的孤寂。
同样地,动画片《月球人》(2012)里也有这么一位月亮先生。

他只出现在孩子的视野里,平日,都蜷缩在有限空间里。
终于有一天,孤独的他通过燃烧的行星落到地球,正好见证了地球大总统重燃征服月球的野心。

月亮先生的消失,让孩子们失望,而他在地球上的冒险,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些电影,都是任想象力飞翔的,而电影史上,又怎么少得了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故事呢?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让3位宇航员成功登月。
尼尔·阿姆斯特朗那句“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至今仍振聋发聩。
才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的《登月第一人》(2018)就以他为主角,呈现他成为登月者的过程。

因《爆裂鼓手》(2014)扬名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搭配瑞恩·高斯林,放映前就收获了许多关注。
而对登月事件,《永不言败——阿波罗登月背后的故事》(2003)、《月之阴影》(2007)等纪录片都有震撼的呈现。

剧情片《阿波罗13号》(1995)则在聚焦第一次登月后的时段。
乘坐过“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吉姆(汤姆·汉克斯 饰)成为“阿波罗13号”指挥官,满怀希望地尝试登月。
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美国主旋律大片,以出众的气氛渲染助人度过一趟奇妙的旅程。

与此同时,关于登月真相的一些怀疑、追问,甚至阴谋论,又给这段文明带来许多遐想空间。
伪纪录片《阿波罗18号》(2011)便虚拟出一个具有不明生物的月球。
于是,登月成了宇航员一个极其危险的死亡任务。

至于《变形金刚3》(2011),还能把故事揉入美苏太空竞争的历史中。
竞赛的缘由变成了赛博坦飞船在月球上坠落,而人们为了一探秘密,争先登月。

而在《钢铁苍穹》(2012)的设定中,即将战败的纳粹在南极,秘密发射了一支研究部队到月球。
他们在那里不断钻研技术,尝试建立反攻部队。终于,他们在2018年,等到了美国总统重启登月计划。

这些电影一方面打破幻想,一方面回归幻想,充实了月球在科学层面的本体。
但是,它更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月亮,能寄托人们诸多哀思与夙愿。
它的明亮娟好,叫人从古时就生出“千里共婵娟”的希望。这爱情的象征,深入人心。

《九品芝麻官》(1994)里的包龙星(周星驰 饰)与吴好缇(国语版为“莫再缇 ”,钟丽缇 饰)在屋顶上说话。
此时就连月亮,也是心型的。

《月光男孩》(2016)里,月光伴着海潮,照耀着男孩的委屈与惶恐。
但终有一天,月亮终于不再代表孤清,而是成了他们终于胆敢正视的美好所在。

月亮的圆缺变化,又叫人想得起人生与命数的种种起伏,叫人明了坦然与释然的心境。
《碧海蓝天》(1988)中的月亮,给孑然一身的杰克(让-马克•巴尔 饰)无尽安宁。

这种抚慰人心的意味,也可以因为它成了孩子心中父亲的象征。
动画短片《月亮与孩子》(2005)感人至深的地方是,早逝的父亲,被作者寄托到月亮上。
月亮时常与他“对话”,仿佛父亲从来没有离去。

又或者,月亮本身就是各种美好与奇妙的结合体。
《E.T.外星人》(1982)中的小孩带着外星伙伴骑车飞驰。
衬着一轮幽蓝满月,那份勇气与情义,定格在影史,也定格在人心。

《月升王国》(2012)哪怕是扎起的橙黄气球,也能象征出那只追求纯真、自由的月亮。
此时此地升起的月,再没有比它更纯澈的了。

今年中秋,别忘了抬头看看这轮圆月。
(注:部分图片出自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提前预祝各位花好月圆,顺心合意。
© 本文版权归 Mr. Infamo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Mr. Infamou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康复记 (23人喜欢)
- 手术记 (47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剧:百年内景镀孤独 (23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片(非院线片):可怜人间枯明天 (36人喜欢)
- 2024十佳私存之新片(LGBTQ):悲伤都市恋怪物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