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镜头下的意大利
查看话题 >堕落威尼斯

在路上
想到我学意大利语的岁月已经是十二年前了,就有了跟《半生缘》里世钧一样的感受:“真吓人一跳!马上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那时我有几个意大利朋友,其中一个今年在FB上找到了我,说起相识是十二年前的事,他也觉得自己老了。
更早的儿时,最早知道的一批意呆利人中有个马可波罗,伊是威尼斯人,在狱中编织了远在东方的遍地黄金的天方夜谭。很久很久以后,我从曾经的元大都逆向追寻到了威尼斯。七百年前的波罗骑着骆驼,七百年后的我开着车。可这一路并不愉快。我在欧洲人夏季度假热情最高涨的时候不幸凑热闹来到了意大利,公路严重堵车。并且,意大利人的无组织自律性体现在所有方面,连好好的高速公路都不能做到大体限速统一,所以牌子上忽而50,忽而80,忽而60。(槽点太多吐哪个好?“高速”?乱来的限速标识?)潮热的空气,无组织纪律性的征兆无一不让我觉得意大利就像欧洲的泰国。最后放弃了高速公路,从普通公路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小镇去威尼斯。

车留在了Treviso,换乘火车去威尼斯。人们都说,是墨索里尼让意大利的火车准时出发。原来纳粹才终于能让懒散的意大利人办成些个事情,惰性的人啊。
Treviso也是一个脏乱的地方,人来人往中,有游曳着寻觅目标的吉普赛小偷。在站台上,我瞥见一个貌似日本人的妈妈带着一儿一女,旁边有一对意大利父子,后来意大利儿子插到了日本人堆里,我正纳闷着,忽然明白他们是一家人,只是其中两个孩子长得更像亚洲人,另一个孩子更像意大利人....
水城威尼斯
火车行到威尼斯,就好像从脏乱差的现实突然穿越到几个世纪以前的历史中。
这是个没有汽车的城市,出了火车站,立刻就面对大运河。换乘公交船,在文学或电影中描绘的油绿的运河上行驶,在造型各异的桥下穿行,汽艇或是贡多拉(Gondola)迎面驶来,许多中东土豪带着他们包着Hijab或是其他种类头巾的妻子悠然坐在贡多拉里。

几个世纪以来,贡多拉是威尼斯人的豪华马车,平日里大家互相炫耀自家贡多拉的富丽装饰,为抑制奢靡攀比,威尼斯政府颁布禁令,禁止给贡多拉漆彩色,于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贡多拉就都是黑色了。 狂欢节时,戴着面具的游客们融入本地人,打情骂俏,寻欢作乐。那些迎面驶过的船上坐着的过客,面具之后,也许是公候贵族、也许是商人、也许是妓女。
我特别喜欢趴在阳台上看威尼斯人怎么划船,有人把汽艇解下来,嗡嗡作响地就跑掉了,留下一串水花。划贡多拉则更好看些,那些精壮的掌船的悠悠划着,在转弯处会在木桩上一蹬腿,时不时还唱个歌哩。某人云若一个雌性单身女游客来了威尼斯需要找一个一周情人的话,其实划贡多拉的小伙子就是最好选择——你看,其一,他们都是肌肉男,肉体很好;其二,本地人,对城市了如指掌,可以做很好的导游;最后,还很有钱(贡多拉很贵的!)!

现代威尼斯以她的蜿蜒碧波上的浪漫而著称,几百座小岛构成了迷宫一样的神奇趣味。游客们徜徉之间,却未必会想到建城之初的狼狈,那些曲折小径最初都是为了迷惑外敌才特地建成此般。
威尼斯的建城要追溯到568年,并无可靠存世历史记录,广泛认为是由于多座罗马城邦被野蛮的伦巴底人(Lombards,日耳曼人一支)和匈人(Hun,就是国内所说的匈奴,经常被与现代匈牙利人的概念混淆,但现代匈牙利人是后来的马扎尔人 Magyar 后裔,你在匈牙利满街都会发现Magyar字样,而匈人则是古代民族)所入侵,其难民就逃到了威尼斯潟湖,开始建造新城邦。
他们在海底淤泥中打下木桩,再铺设石板,之后就在石板上开始建筑。为此,阿尔卑斯山上的森林都被砍伐掉了一半。所以我觉得,威尼斯最初被选中是悲情的,其建设过程一边是伟大的,一边却略微可耻。不过要说可耻,后来的几个世纪的财富扩张才叫真可耻。

威尼斯商人的老房子
下了船,改步行。这城市的路弯弯曲曲,充满迷惑性,所以Hostel的经理要出来接他的客人。经理本人是米兰人,但他爱上了威尼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8年,也差不多养成了威尼斯口音(可为什么英语还是不太好?)。作为家中长子,备受期待,父母希望他回到米兰去,可他执着留在威尼斯,我问他是不是在这里有个心上人,回答却是否定的——原来他是单纯爱这个城市。
可是,原本的真正的威尼斯人已经逐渐无法忍受这个时代的旅游业对他们家园的伤害,早已纷纷逃离。本地人口锐减,满街都是游客,选购着来自中国的假冒意大利货。
来威尼斯就应当住在岛上,体会老派威尼斯商人的阔气。我入住了这样一所大房子,天花板那么高,两侧都是露台,一边对着广场和教堂,一边对着曲流和小桥。

一个老牌正宗威尼斯人弗朗西斯科在他的记录片中说过,横贯东西的商贸路线为威尼斯商人们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这些商人们开始了攀比炫富,宅子一个比一个建造得高大又富丽堂皇,装潢与艺术品一个比一个讲究。威尼斯的教堂更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有最好的装饰品,有最好的油画。(他的节目5星推荐,太适合来威尼斯前观看,一个真正的威尼斯人带你玩转威尼斯,讲述每座房子里发生过的故事。)
威尼斯人实在是太会造房子了,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话来说:“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Hostel经理(用他不太好的英语)介绍了我们这座老房子,这是一座相当老的宅子,大理石地面来自陆地,天花板隔层是一条商船的整块船底木,老家具长得莫名像中国过去的五斗柜,楼梯拐弯处的装饰物是从贡多拉上拆下来的门(过去的贡多拉是有门的,就像秦淮河上的船一样,也载着妓女,只不过西方人比较低级趣味,不搞唱曲,直接交易肉体)。房子有好几间卧室,说话间,从一个屋子鱼贯而出了一大批拉美样貌人士,有推着婴儿车的女人,她的丈夫样的男人,又一个男人,又一个女人,再接着又有推婴儿车的......叹为观止。经理说他们是厄瓜多尔人。我猜大概是兄弟姐妹一家人结伴出行吧,拉美人的大家庭好厉害!
餐厅对着小运河一侧的阳台,早餐丰盛极了,各种面包果酱黄油奶酪,还有工作人员现做卡布奇诺。一对德国老夫妇开玩笑说,打算就这么在阳台上吃着东西坐一上午看楼下的风景。德国老妇人还不时把头靠在她的老头子肩上,我看了有点羡慕,心里汪汪叫了几声。

天堂与地狱
威尼斯美归美,它的富有与美丽建立在无耻的基础上。
威尼斯人无耻到了在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他们居然不去打伊斯兰世界,反倒趁火打劫了君士坦丁堡,劫掠回奇珍异宝装点自己的城市。再后来,靠着强大的海军与商队力量,威尼斯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控制商业要道,经济繁荣自然也带来了文化艺术、生活各方面大繁荣。

威尼斯太不缺乏艺术了,他们有了威尼斯画派,无数教堂日趋精美。现在到教堂中可以看到威尼斯大画家贝里尼、提香等人的作品。私以为很多教堂比美术馆好看得多(威尼斯也有些无聊的美术馆),只可惜这个商人城邦的商人嘴脸延续至今,每个教堂都收门票,哼。

最繁荣期的威尼斯就如同天堂一般,于是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堕落,他们从别处横征暴敛、掠夺财富,用以终日狂欢、道德沦丧,生生把这个地方变成了黄赌毒俱全的地狱。
当然威尼斯是个寻欢作乐的好地方,除了上面提到过的贡多拉里的妓女,当然有更多在岸上的妓女。当地更有以道德败坏而闻名于世的浪荡子卡萨诺瓦,他甚至引诱修女与自己发生关系,似乎此人也颇具魅惑,能办到同时说服两名修女跟自己玩3P。如此这般,人人堕落,城中开始泛滥性病梅毒,奢靡懒惰的威尼斯人毁掉了自己的家园。
后来,1797年,拿破仑轻而易举消灭掉了被奥地利盟友所背叛的威尼斯,古老的共和国消失了。当初,威尼斯人无耻地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东西又统统被拿破仑抢到了法国,算是一场空罢。

现代威尼斯没有过去那种痛痛快快的彻底沦丧,只是与世界上大部分旅游胜地一样开满了酒吧。可威尼斯却能把现代酒吧开出新的历史传统,就像Harry's Bar这样,自开张以来,世界名流就蜂拥而至(用今天的概念来看这算是最早的高级网红店了),风流不羁的海明威也曾流连于此。这里的酒菜就以威尼斯画派大画家名字来命名,就像每个来威尼斯岛上住着的人都会来点一杯粉红色的贝里尼鸡尾酒(取名来自乔瓦尼·贝里尼,提香的老师,鸡尾酒颜色来源于他的一幅油画中的穿粉色法衣的圣徒,桃肉果泥与产区限定的普罗塞克起泡酒1:2调制),跟西装笔挺的服务生聊过去的几十年中此地的变迁。给我提供酒的服务生说他真的是威尼斯本地人,我觉得这已经很难得了。服务生对这里的历史与曾经来过的名流的事迹烂熟于心,他送了我一张50年代的这间酒吧的照片(其实送给所有来这里的女性顾客)。后来我想,他们每天晚上对不同的客人回答差不都的问题,会不会有点无聊?

我也被不知名的酒吧的热闹欢笑吸引驻足并入内过,那时里面正放着有一副深情的老鸭嗓的Claudio Baglioni的老歌Questo Piccolo Grande Amore,一桌意大利人跟着边摇边唱,我跳进去也一起唱,意大利人们笑死了。(友情粘贴这首歌的虾米链接https://www.xiami.com/song/eROtQ39fe6?spm=a1z1s.3521865.23309997.22.V4HBYc)
生与死
这里也曾有天灾人祸,许多威尼斯人丧命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瘟疫。
这里也曾遭受战争,拿破仑的船坚炮利就使得这里不堪一击。
我坐船绕行外城,外墙有跟我们的万里长城一样形状的城垛,城墙下还有若干小洞供船只驶出。冷兵器时代大概此地是不错的防守要塞,可是后来的时代,战争成为更有效率的人类灭绝行动。
与威尼斯的医院隔海遥遥相望的就是威尼斯墓地,这的确是很便利的安排,生还了就随你陆路水陆地回岛上去,死了呢,一条小船直接把你运到墓地去埋葬。你看,生与死就隔着一带海水。

我看到有同胞忙着打卡式到处拍照,也与海对面的墓地合影,非常想问问她,你知不知道你其实是在跟什么东西合影耶?

至于生活气息,也是有的,虽然说本地人已经不多了,虽然说这里的商店像丽江古城一样密布嘈杂,许多纪念品店是由印度人之类的外国人在经营,gelato柜台后面经常会有亚洲人的面孔。许多饭店的服务生也来自世界各地,某顿晚餐时某人把突尼斯服务生的口音误听成了犹太口音,惹得服务生大怒:What?I'm not Jew! I'm black! 于是我们都很担忧一会儿伊的主菜里会不会多出些突尼斯佐料。

无论如何,本地人手工制造的面具店铺依旧提醒你,这里还是威尼斯(通常有不许摄影标识所以没有照片)。鸟嘴形的面具提醒你瘟疫时期的恐怖黑暗,华丽的其他面具会让你想象得到狂欢节时的情景。至于本地的猫儿们也悠闲踱步,懒得搭理我们这些游客。

本地还有著名的“岛上书店”Libreria Acqua Alta,临渠而建,店中央的书架就是一条贡多拉。可惜吸引来的也都是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孔。

威尼斯是一个很难描述的地方,人民富裕过,海军与国家强大过,较少受到梵蒂冈教会牵制,也曾经十分堕落过。最让我遗憾的是这里很难观看到过去的本地人的生活,而是成了一个休闲观光圣地,打卡式游客来来往往,并不太留意每一个角落里发生过的故事,熙熙攘攘,以至于小住一夏式的度假在这里略微有点不合适。加上那个可怕的下沉传言,或许有一天这里会在海底得到永远的宁静。
可谁知道呢,宁静也许不是永远的。许多许多世纪后的未来人类也许会开发出海底度假,失落的亚特兰蒂斯,长眠的威尼斯,也许会被卡发成更奢华的满足挥霍无度的土豪们猎奇的胜地吧,供人们继续堕落。
无论怎么说,有生之年来到了依然立在海面的石板上的威尼斯,也算一种小小满足。
推荐的纪录片:
搭电梯
亚得里亚海的北方 https://www.douban.com/note/688629667/
匈牙利印象 https://www.douban.com/note/668557474/ 骚气布达佩斯 https://www.douban.com/note/670235132/ 深入腹地给你看看真正的匈牙利是个什么样儿https://www.douban.com/note/687947068/
斯洛伐克 布拉迪斯拉发https://www.douban.com/note/647234623/
捷克印象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236787/ 布拉格 https://www.douban.com/note/592541160/ &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358442/ 布拉格性爱博物馆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026289/
关于波兰 https://www.douban.com/note/602173029/ 克拉科夫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491723/ 华沙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756929/ 位于波兰的哈布斯堡大公府https://www.douban.com/note/608099674/
德国 柏林 https://www.douban.com/note/598094523/
奥地利 维也纳印象 https://www.douban.com/note/643463742/ 奥地利竞选https://www.douban.com/note/642296887/ 一个维也纳“爱情故事”https://www.douban.com/note/640839997/ 文艺美丽又分裂多元的维也纳https://www.douban.com/note/643729470/ 维也纳人间际遇https://www.douban.com/note/643952547/
罪恶乌克兰 https://www.douban.com/note/637628755/
泰国 https://www.douban.com/note/646820319/ 黑珍珠 https://www.douban.com/note/652340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