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MBA课:如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走运?
文/ Johnny 豆瓣ID:黄萝卜蹲 公众号:漏报

运气很关键
“一万小时贫穷定律”,指的是一个人每天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哪怕你再怎么勤奋,也很难跳出当前的生活,进入快速的发展轨道。
但同样的,在生活中,有人总是很幸运,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遇上贵人相助,在关键时候得到所需要的资源。
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运气和机会的差异?抛开家庭出身这个因素,有没有其他因素是我们忽略的?
再有,我们普通人是否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运气,让自己越来越走运呢?还是只能守株待兔,坐等幸运之神降临?
蒂娜·斯里格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最富有创新,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她花了近20年的时间,研究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得到运气之神的眷顾。她在斯坦福大学设计的MBA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逐步提升了学生们的生活和事业。
我第一次了解到蒂娜·斯里格教授是从她的著作《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在此书中,蒂娜教授抛开旧有的教条,分享了她在教学,学生活动,个人期望,挑战假设,实现成功等各方面的经验。她还列举了自己在斯坦福大学做的项目,以及学生的成果,令我大开眼界。正因为此书,极大地开阔了我的思路和视野,也提升了对自己和外界事物的认知。

今年六月,蒂娜教授又把自己的课程和心得在TED上做了分享,非常有意思,同时又很有借鉴价值。本文结合我的经验和理解,对蒂娜教授的演讲进行整理。
运气能否改变?
首先,这个问题是否问的多余?
通常来讲,运气属于自我能力之外的因素,一切看上天安排,我们个人怎么可能改变运气呢?
但是在演讲中,蒂娜教授明确表示,一个人只要肯做出一点点改变,ta的运气就会不一样。
蒂娜教授用她出版第一本书的神奇经历来佐证了这个她的这个观点。
十几年前,教授乘飞机返校,这是一班很早的飞机,她本想像往常一样在飞机上睡一觉,然后到达目的地。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她决定挑战一次自己。蒂娜教授友好地问候了邻座的乘客,对方也礼貌地进行了回应。在互相寒暄介绍之后,蒂娜教授了解到对方是个出版商。就这样,一路上,出版商与蒂娜教授相谈甚欢,并且兴致勃勃地跟蒂娜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出版行业的看法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展望。

谈着谈着,蒂娜教授联想起自己的课程,她决定要进一步挑战自己,大胆向出版商分享一下自己在斯坦福的课程,并问出版商有没有可能将这个课程整理出版。邻座的出版商浏览一下,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还是感谢蒂娜教授的分享。
“没关系,即使不能出版我也没损失什么。”蒂娜教授暗地里这样给自己打气。旅途结束前,蒂娜教授和出版商彼此交换了名片,并表示以后要保持联系。
几个月后,蒂娜教授发消息给出版商,说自己对课程重新进行了设计,问他有没有兴趣来斯坦福听一听。这次出版商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应邀前来。
听完蒂娜教授的课程后,出版商表示这个课程真是太棒了,如果能出书的话肯定很畅销。于是,顺理成章的,蒂娜教授就有了她第一本书的出版,并迅速成为百万畅销书,再后来在全球范围内都一度成为畅销书。
这就是蒂娜教授出版《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的故事。
你可能会说,教授运气真好,刚好就在飞机上碰上了助她一臂之力的出版商。
但试想最开始,蒂娜教授如果没有向邻座的乘客友善地打招呼,就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环节,不会有出版商来听蒂娜教授的课程,也不会有后来书的出版。就因为蒂娜教授在飞机上挑战了自己,才一步步地改变了自己的运气。
如何改变自己的运气?
根据蒂娜教授的理论,一个人如果要改变自己的运气,其实不难,就是要改变三个关系。
1. 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关系(Change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self. )。
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指的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具体来讲,舒适区可以包括很多类型,有:
- 智力的舒适区,怕去解决更有难度的问题。
- 身体的舒适区,不愿意多运动健身。
- 社交的舒适区,只和自己熟悉的人往来。
- 情感的舒适区:不喜欢向别人倾述你的真实想法。
- 财务的舒适区:不敢冒风险投资。
停留在这些舒适区,等于是把自己和未知的运气隔绝起来。比如停留在身体的舒适区,健康的运气就会随你远去;停留在财务的舒适区,你就不可能有财务的自由。
同样地,如果蒂娜教授呆在自己的社交舒适区里,那就不会有偶遇出版商的这一经历。那么即使上帝在她身边安排了一个助她一臂之力的出版商,她也会和他擦肩。
如果把这条对应到现实生活中来,你就会发现,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是获得运气最快的方式。
一年前,我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苦于不得要领。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写作方法的文章,很受启发。但觉得不过瘾,又把作者相关的文章都翻出来读了一遍。看完作者的文章后,觉得作者非常实在,而且给出的建议和方法都非常实用。于是,我关注了该作者,又大胆地给作者写了个私信,跟她说了我的困惑和想法,希望能够得到她进一步的建议和指点。
写完信后,我其实并没有期待作者会回复,毕竟人家是大咖,怎么会理睬我这个无名之辈。没想到的是,一天后,作者竟然回复了我,给出了她的想法和建议。
从这位作者这里,我知道了写书评这个事情,原来还有只要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免费领到最新出版的书这种好事。后来,我从写书评切入写作,慢慢地有了一些感觉。
再后来,我陆陆续续写的文章或许有了些影响力,在豆瓣,我被连续选为自我、自我管理、言论频道的推荐用户。我写的专业文章被公司大号转载发表,同时被翻译成英文版发布在公司的社区上,全球的客户和同事都能读到。
也有人主动分享我的文章,还有留言,私信,让我认识了各种有想法的朋友。其中有一些朋友会在一起写作,我们互相审阅彼此写的文章,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有一些朋友给我的留言或者私信激发了我更多的灵感,写出一篇又一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这就是我的写作历程,我现在回想这个过程,我愿意说它是一个既幸运又有趣的过程。因为最开始的一个私信,我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才得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朋友。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都收获颇丰。
2. 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关系(Change the relataionship with other people)
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是要建立和他人的良性反馈闭环。
经常向他人表达感激和感恩就是最直接的方式。感激他人并不只是谢谢两个字这么简单。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你让ta知道因为ta的帮助而让你如何受益,这就是与对方建立了良性的反馈闭环,而且可以让自己更有可能获得机会。
生活中很小的事,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让你深受启发,如果你只是看完就过,那么你这只是在做简单的碎片阅读,对你的生活很难带来什么改变。但如果你去建立反馈闭环,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感谢反馈给作者,那你就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有可能和作者建立起联系。不但你有可能从作者的一个读者变成作者的朋友,而且你更能倾向于把文章的见解和方法应用到你的生活中。
如果有过考研经历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徐明德老师,我之前加了徐老师的好友。每天,徐老师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理财知识和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而且他开的在线课程也是非常受欢迎。前两天,他分享了他的一个学生给他写的反馈信,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建立良性反馈的例子(如下图)。

可想而知,因为一个小小的感谢,徐老师肯定对这个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相信这个学生今后的运气肯定不会差。
在演讲中,蒂娜教授说到自己每年发出的感谢信就数以千计,可见感谢他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3. 改变自己与想法的关系(Change the relationship with ideas)
当我们脑子里闪现一个想法时,我们往往会主观的评判这是个好的想法还是坏的想法。但事实上想法并没有好坏之分。
把梳子卖给和尚,咋一看真是个糟糕透顶的想法。可是有人却能以“梳去三千烦恼丝”来化解,让梳子成为香客来寺庙拜佛时的抢手货。抛开自己对想法的执念,换一个角度,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我属于典型的发散型思维,所以在前一家公司,我申请了一堆的美国专利。但最终通过申请的两个专利,是我自己都觉得是很烂的专利,其中一个是类似在电视机发送类似弹幕的文字和表情。我个人真的是很讨厌弹幕,但是美国人不这么觉得啊,觉得很新鲜有趣,是一种新的和电视机互动的玩法。这样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美国专利。
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尝试站在多个角度去看这个想法,你的运气也会不一样。
你的运气,你做主
经常看到有人说工作很苦闷,想转行,但是却不愿意做出不一样的尝试,去尝试认识相应行业的人士,试问,运气凭什么要眷顾你?
也有人说想提高某方面的技能,但是却不敢或是不愿意虚心向精通这个技能的人请教,试问,凭什么别人要主动来帮助你?
也有人把别人的帮忙当成理所当然,自己受了益处,却置他人于不顾。那么下一次,幸运之神哪敢再来?
只要肯做出一点点改变,你的运气就会不一样。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勇敢地走出自己地舒适区;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学会感激;改变自己和想法的关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你的运气,你做主。
(全文完。如对本文有任何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也欢迎订阅我的本公众号“漏报”,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关于作者(Johnny 豆瓣ID:黄萝卜蹲):喜欢自由和创新的80后,射手座,主业是给各大IT公司做技术咨询,写得了美国专利,下得了厨房,好奇心重于泰山,涉猎广泛,喜欢搬西方思想的砖。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