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的视野
![]() |
序
这是一本“艺术批评”的入门书,向对艺术有兴趣的读者,包括文科及理工科大学生,以及教师与社会人士等,讲解“何谓艺术批评”以及“艺术批评的四个要素”等,次第从浅入深,并依照理论的发展介绍西方著名艺评家的艺评例子,使读者了解艺术批评的性质、类型与个别用途,甚至最后自己也能撰写艺术批评的文章。
“艺术批评”简称“艺评”,是常听到的名词,但许多人对它未必有正确的认知。“艺术批评”居于艺术与观众之中间,把作品的形式与意义传达给观众,所以“艺评家”的角色,等于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把自己所把握的艺术意涵传达给观众,开启观众的欣赏之眼。不过为了全面地做到上述的几点,“艺术批评”必须包含四个要素,即“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等。本书的第六章“描述什么”、第七章“各种的解释意涵”、第八章“如何做评价”等,皆对这些内容有详细的介绍。然而上述四个要素,随着文字媒体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出现率,一般来说,画家专册的艺评文章较详密;与此较之,报纸上的艺评就简要得多,也许省略了“描述”与“分析”而把重点放在“解释”与“评价”上。至于团体展或联展的艺评,在大规模美术展览上能提到名字或作品,等于得到肯定与获得较高评价了,不允许艺评家做翔实的介绍。随着文字媒体的不同,其写法的特色及局限,在第三章“艺评文的种类”与第四章“艺评的用途”中有详细的讨论,相应附上西方知名艺评家的艺评文,期许读者领会其中的奥妙。
值得注意的是,对同一艺术作品或同一艺术展览,不同的艺评家所撰写的艺评,绝不会相同。这是艺评家的素养、储备知识、艺术观、历史观、哲学观之不同所致。譬如,有者以伦理道德与教育眼光来审视,有者以意识形态来解释,有者以感染观众之效果来评价等,因所重视与评价的层面有所不同,就产生不同之意涵、解释与评价了。所以阅读艺评时,读者最好能洞悉艺评家背后的意识形态,否则容易被艺评家带着走,而迷失了自己的看法与判断。艺评家的素养、储备知识、艺术观、历史观等之不同,故产生不同艺评之类型与流派,在第二章“艺评家的素养与类型”及第十章的第一节“艺术批评的类型”中,有翔实的讨论。
现今,高中的美术课程以及大学的艺术批评课程中,都要实施艺术批评的教学,第十章“艺术批评教学”与第十一章“艺术作品意涵的解释原理”,就是探讨艺术批评教学的原理,以及其教学法之具体举例。期望读者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最后,本书有不全之处,尚祈读者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