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沟通中,如何让对方舒服?
高情商、好口才,会说话的人情路都不会太差。这里是恋爱成长学会。教你洞察男性心理,三言两语拨千斤,触发对方兴趣点,聊到对方心坎上,一对一学习沟通干货,做会说话的情商精。
(这是前面口播,录制的时候和后面中间留白一些)
大家好,恋爱成长学会教师节感恩回馈粉丝,节目尾声将免费送课程啦,这个课程是我们15位明星导师根据50万+学员案例,结合实用恋爱技巧为大家倾情制作的《15节幸福经营课》哟~~
好啦,书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讲讲,如何在沟通中,让对方感觉到舒服。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发现,往往在交流过程中,有时候对方会不耐烦,我们要传达的意思和对方接收到的意思常常不太一样,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会被理解成贴心,也会被解读成讽刺。也许我们也没意识到,很多沟通是在我们的非意识层面中进行的,想要沟通舒服,让对话者感觉到愉快,我们要在非意识层面去传达愉快的讯息。
一、留意“场”,调整自己的情绪可以控制沟通
记得前几天在下班途中,我跟朋友聊天,朋友越说越焦虑,我听的有点烦,朋友发现我不想听,就说的更快更焦虑,然后我意识到这些,突然放松了一下自己,发现朋友也慢了下来,这时候朋友开始自省:“我为什么说这些?”
所以调整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从而改变沟通的走向。我曾留意到一件事,就是在亲和感的心理状态下,人们最能轻松自在地反应。亲和感是在“场”与“场”相吻合的行为中去建立的。如果彼此不配合,是无法建立亲和感的。打个比方,说话的速度若是比别人能接受的程度快很多,就不能建立亲和感,或者当人们去用眼睛组织视觉影像时,你却谈及感受,这样也不能建立相同的“场”。
但是如果你控制自己声音的节奏,配合他人的呼吸频率、肢体的韵律,和对话者保持一致,你就能将亲和感建立起来。这其实也是催眠的概念,通过寻找“场”的共同点,引导人们逐渐的改变心理状态,而不让他们感到突兀。比如有次我觉得朋友讲话太慢了,我用左手食指轻敲大腿打节拍,先和他的语速一样,然后加快,他表达的节奏也会加快。一方面可以契合着对方的“场”,另一方面,我也可借此来诱导人们改变心理状态。所以为啥催眠可以控制人,也是因为这个。
那如何建立“场”和“场”之间的联系呢?
二、不关注内容,关注“场”的关系
据我观察,以前我和圈外朋友的交流,有时候讲了一段心理学的理论,气氛有点尴尬,我自己感觉下,发现我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过了一会,为了平衡,他也发表了一段他自己的人生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种,他也成了指导者。
我知道我们说的内容不重要了,他不喜欢被人指导。于是,我果断的停止这类内容的交流,改成说笑话了。
还有一次,跟朋友夫妻俩一起聊天,朋友每说一句话,他妻子都插一句,粗暴的反驳他。他不爽,对妻子有情绪。私下里我跟朋友说,你说每句话,她都来反对你,这个真的够郁闷的。不过你说每句话她都来反对你,可见她多想跟你说话沟通链接,只是方式不太好,大概她也没找到更好的方式。朋友释然,过了会对妻子温柔了,他俩的关系也融洽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对于关系的需求,就如同身体对于空气的需要,和别人建立关系一直是我们沟通的潜在基调。就像我去“指导”朋友一样,表面上是由于理念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多说了几句,其实呢,是脑子深处里沟通的自我状态不一样。因为“指导”就隐含着他不懂,我懂,我指导你的状态。然后对方内心里就会觉得我很自大,交流是不平等的,所以总是下意识的产生逆反心理。
就好像员工跟老板的沟通,老板的说话可能含有隐藏信息:我是这个公司的大哥兼家长,大家要好好听从我的观点。而员工如果不认同这种隐藏信息,对指导式交流有潜在逆反心理:你说话口气太自大了,虽然你是我老板,但我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于是,两者之间的角色就像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一方说你要好好听我的话,另一方说我就不想听你的。于是双方的期待无法得到满意的回应,交流就充满了冲突和火药味。所以我们尽可能多去识别“隐性”的关系语言,减少在话语上、关系上的消耗。当我们察觉到这种关系语言不对时候,最有用的方法就是不接招。
三不接招
沟通很重要,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之间必须保持沟通,要直白的表述爱、感激与关怀。但是当我们察觉到隐性语言是带有强烈的控制、焦躁、愤怒的负面情绪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接招。
以前刚结婚那会,我曾给太太提意见:“早点睡,睡前不要看手机”,我态度不太好,太太很恼火,大早上向我各种抱怨,一直抱怨到前女友如何如何,然后我们就不该结婚如何如何。
以前我会接话,会觉得自己怎么又搞砸了,或者甚至真的会想,我真的是个笨蛋,看走眼了。
但当有一天,我学会了宽恕自己,相信自己,不再接别人对我的否定。
她说她的抱怨,我慢慢的洗漱,也不回应,洗漱完了,她准备再郑重的跟我沟通下,我预感是要谈判的,我一手拉着她一边说:“晚上10:00我给你按摩,这样你会睡的香一点。”她秒变小女人,什么事都没有了。
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没有跟她去吵,还有能力安抚她,甚至想出办法,其实是因为不接招。有时想想,如果你一味的停留在负面的抱怨中,那俩人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不愉快的。处理负语言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倾诉,把这个事情和你委屈倾诉出去,你就感觉舒服一点。但实际是,如果你处理事情不够得当,倾诉本身就可能导致负语言的传播和扩散。所以在处理生活小事是,“不接招”往往效果更佳。
小仙女们,点击我的头像,私我回复“领课”,价值89.9元的付费课程《魅力女神课》免费赠送,从0到1,手把手教你提升气质与品味,让你拥有高颜值、高情商、高价值,从此掌握爱情主动权,成为万里挑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