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非遗|第十八课:徽墨的三大流派之歙墨
大家还记得徽墨是何时开始扬名的吗?
唐末战乱
奚超携子奚庭圭南避歙州
奚氏的南迁呢
带动了南方制墨的发展
制墨重心南移
徽墨初露端倪
歙州渐渐取代原料殆尽的易州
成为了新的制墨中心
就在徽州制墨行业繁荣发展
国民GDP稳步增长的大环境下呢
徽墨界以地域为岭
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三大流派——
歙墨、休宁墨、婺源墨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歙州更名徽州,辖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徽州所产之墨,便统称为徽墨,延袭至今。
明朝时期
三大流派齐头并进
制墨名家辈出
徽州墨工多达120余人
可谓是墨林一代高手如云呐~
接下来
小编就给大家依次详细介绍介绍
这三大流派的制墨名家及制墨特点
首先登场的是
墨林世家——
【歙墨】

歙派在宋朝就牛得很
出了位响当当的人物“潘古”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他

潘古,为宋代歙派制墨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墨仙”。
他所制的“狻猊”、“枢廷东阁”、“九子墨”等墨,被称为“墨中神品”。
潘墨的主要特点是:“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
OK,欣赏完香香美男子
我们来到明中晚期
那时徽商崛起,为歙县带来了经济发展
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制墨业内
以歙县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等官宦世族为代表的制墨派崛起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位大咖吧

罗小华,字含章,名龙文,号小华,明嘉靖时歙县人。
他用桐油烟制墨并掺杂“金珠玉屑”等配料,品质精良,而且华丽,一看就瞄准的高档品市场,深受朝野上下欢迎。
罗墨品类繁多,知名者如“小道士墨”、“太清玉”、“佛无珠”等。既有仿古墨,亦有独创。怎么好像大佬既信佛,又信道?
呵,男人,能不能专一一点~?
程君房,明嘉靖时人,与罗小华同时而稍后,但声誉更高,名气更大,是歙派制墨的棋手和集大成者,被称为李廷圭后第一人。(这个赞誉,又是棋手又是集大成者又是XX后第一人的,拿脑袋想也知道是必考考点了)
他制墨“寂光内涵,神采坚持”,得意墨名有“玄元灵气”、“龙膏烟瑞”、“百子榴”、“青玉案”等。
明邢侗概括程墨特色为“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可谓一言中的。
程君房留下的墨谱《程氏墨苑》,是一部珍贵的版画艺术佳作,被认为是制墨的圭臬。(这位大爷觉悟高,留金留银不如留下书,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啊!)
方于鲁,字建元,号太玄,是与程君房并驾齐驱的一位制墨大师。
曾为程墨肆中学徒,深得程氏制墨技艺之壶奥。后自立门户,在制墨上继承传统技法,在墨模的绘画、雕刻方面更上层楼。(墨模制作上方徒弟青出于蓝啦)
方墨造型多姿,名墨有“太紫重玄”、“青麟髓”、“佛幔轻烟”等。
方于鲁编有《方氏墨谱》六卷,收录模式样图385式,汪道坤、汪道贯兄弟分别写文称赞,影响颇大。(这本书也很牛的哦,大家不要觉得是跟他师傅的风之作)
除了上述人物外
明朝歙派制墨家代表还有潘嘉客、方瑞生、汪仲淹、程公瑜等
可惜他们的资料不多
成就也没前三位高
本来还想凑个大明歙墨F4的
罢了罢了
直接来看清朝一枝独秀的曹素功吧

曹圣臣,字素功。康熙六年弃官,在安徽歙县岩寺镇创设曹素功墨庄,正式制墨经营,后承接吴叔大的铺子,并将吴的老店“玄粟斋”改为“艺粟斋”(因为康熙不是叫“爱新觉罗·玄烨”嘛,所以要避讳),干起制墨生意。
康熙南巡时,向其献墨,颇得赏识,遂赐墨名“紫玉光”,一时曹墨名声大振。
曹墨兼收徽墨各家之长,自成风格,得到宫廷、官宦士子等各阶层广泛称誉,制成的墨锭“黑如漆、纹如犀、声如磬”。
曹素功制墨注重质量,利于实用,除贡墨外应市的有“苍龙珠”、“天瑞”、“豹囊丛赏”等。
看到“豹囊丛赏”就想给你们拉一波复习回顾
记得吧?集锦墨又叫豹囊从赏~
制集锦墨的鼻祖——明代汪中山
制集锦墨的领军人物——明代高升甫
制集锦墨的接班人们——邵格之、吴叔大、潘嘉客
都是墨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好啦,今天的知识点不少
摊歙墨就摊了五个人呢
回头我们讲休宁墨~
下节课预告:
【徽墨的三大流派之休宁墨】
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留言提问
欢迎学霸备课
鹅类拔笛下回见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