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前几天和闺蜜约会,我和朵朵讨论了半天讨好型人格,我觉得,我自从听了蒋方舟的演讲,我意识到我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之后,我思考了很久,结合我爸以前对我说的话,我想了很久很久,我要不要改掉的讨好型人格,首先,咳咳,先解释一下讨好型人格:
1、善于发现对方的欲望和需求——成长生活环境中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害怕被偏执型人格的人责难怪罪,把自己不受责难寄托于对方对于欲望和需求的满足。
2、习惯性接受别人的要求,不懂拒绝——曾经,因为拒绝,他受过煎熬,长期以往,自我保护机制告诉他,接受所受到的伤害最小。换句话说,即便他不愿意接受,但他能脑补出不接受后那个心中的偏执型人格的人会如何对他。
3、脾气好,好好先生,但内心挣扎——因为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成长生活环境中都伴随着一个偏执型人格的上位人(长辈,领导或者同辈中不可违逆的人),所以他们非常害怕起冲突。还是前面说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告诉他,“以和为贵”才能“化干戈为玉帛”。但其实内心惊涛骇浪,又或泪如泉涌。
4、渴望得到回报——因为长期处于“白色恐怖”当中,他们特别渴望对方意识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得到安全感。然而偏执型人格的人恰恰是多疑和反复的,所以他总是得不到安全感上的满足。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他时常会过分的热情和真诚,这并不是虚伪,只是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他曾经失去而得不到的那份感情而已。
我觉得有的时候我的讨好型人格总是表现在,不懂得拒绝上,很多人让我做些事情我明明没那么想帮忙却总是习惯性地接受别人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其次就是帮助完了之后很渴望别人能感觉,你人还不错,而不是你既然帮我忙这么轻松,就再帮一个吧。然后我就陷入一个被无穷尽的帮忙中,然而对方却觉得我乐此不疲,一点也不体谅我的感受,我真的很久都被这种感受包围着,这点我一点都改不了,有的人让我帮忙的时候,我总是很痛快的答应,让对方觉得我做这件事很轻松,然后一直让我做。关于这点我真的改不掉,不知道为什么。
其次就是讨好型人格,给我带来的一个特别大的危害,就是我每次做什么事情都过于考虑大家的感受,我总是希望我不要是那个拖别人后腿的人,我希望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总是很讨厌我主动张口跟别人说,你帮我做这个吧,你帮我做那个,导致别人觉得我过于客套,可是我就是觉得,总是麻烦别人会让别人厌烦。
举个例子,我爸评价我这样的人活着很累,总是活着很累,但是我却觉得我这是一种孝顺,我和奶奶出去吃火锅,我总是害怕奶奶坐在空调口下面,我总是会走进餐厅找到一个很好的位置给奶奶坐,然后我走到有空调口的位置,吹着去,也不会告诉别人我其实也很怕空调吹,后来有一次吹得我贴了好多天风湿贴,我爸说你为什么不说,这个位置太吹了,我换个位置,我们可以空着这个位置呀,我总是觉得最不好的我可以承受,我就应该承受,可我觉得我爸说的对,这个位置不好,大家都可以不要坐,或者说,我们可以找个体质比我好的人来坐,不要委屈自己。我慢慢接受了我爸的建议,我发现我的生活有了改观,我慢慢敢于说出我不太想的事情,发现也没有那么可怕呀,原来大家不会觉得我事儿很多,反而会意识到,我也有需要被照顾,只有偶尔说一说,大家才会明白,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主动意识到你不好。
每次和火乐和朵朵出去的时候,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只有她们知道,我其实很怕空调吹,很怕冷,总是贴心的给我拿外套,不用我主动说也会明白,我很多事情的人,只有她们而已,让我觉得和她们聚会,我不必要非要每句话都接梗,不用考虑这个玩笑开得起开不起,不会担心这些话她们听了会不会出现别的意思,觉得我是个不好的人,用火乐的话说我们可以聊一整天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我们是三个性格不同的姑娘,但是我们却彼此理解,彼此明白我们说的话的初心是什么,所以,我们才心心相惜,走到现在,已经走过第12个年头,时代姐妹花永远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