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男性气质”时
查看话题 >不用遮阳伞是男人拒绝“娘炮”最后的倔强
一个有趣的事,之前日本有一群男性组成了一个“男性撑洋伞小分队”,与其为了面子挨晒,不如站出来说“No”,日本组织男性体验撑太阳伞纠正刻板印象!
前不久日本因为连续高温天气,多人中暑被送医院,其中7成是男性。感到危机的当地男性组成“男性撑阳伞小队”,并组织体验活动,向男性宣传撑阳伞的好处,体验之后大多数男性表示“想要尝试”。
“男人不能撑太阳伞?”这是最为主流大众潜意识里对男人的看法。总有那么一群人,把固有的刻板印象当权威,要求所有人都不能跨出它为你圈定的一亩三分地。
人们对两性的刻板印象,我暂且把它称作“两性必须论”:身为男人你必须要有阳刚之气;身为女人,你得有女人的样子。
没想到到了8102年了,还有人改良升级了这套言论,且不说别的,就说男人用遮阳伞就是“娘炮”的言论坑了多少人?

前几天刚开学,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就因为邀请当红偶像引发家长众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长们愤怒的点不是关心偶像有没有教育意义,而是怕偶像们外表“娘炮”影响了自家孩子审美,让下一代越来越娘?还出了个“少年娘则国家娘”的言论?

《开学第一课》对孩子的审美观有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我不知道,反正家长是给孩子们上了有关“歧视”的开学第一课!
孩子尚且不会因为别人和我不同而产生歧视心理,他们或许会好奇,但久而久之便会接受,相反是他们的父母,一直在引导他们去歧视他人,用“不男不女”“娘炮”这样侮辱性词语去攻击别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对少数群体校园霸凌的事件。
一档纪录片《不一样又怎样》中的一个故事,记录了主人公叶永志因为所谓的“女性化”长期被校园霸凌,最终遗憾逝去。

他死于校园霸凌,归根结底是死在那些振振有词说他“不正常”的人手里,这些人不仅没有负罪感,反倒生出优越感,仿佛自己的“正常”高人一等。
现如今,还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要靠自己的认知评判他人。因为别人化妆戴饰品注意形象管理,就被贴上了“娘”的标签。
受日韩偶像文化的影响和潮流驱使,当代偶像的确大多走“清秀阴柔美”的路线,在我看来这本是无可厚非,却被不少人的两性刻板印象而攻击的体无完肤。

社会学家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一书中提出:“男性气质并不是固定、单一的,是在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随着文化背景、民族、阶级、时代等多种因素形成的一个动态、多元的东西,也就是男人样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可怕的是,这种刻板印象除了对外在形象的要求外,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男孩玩汽车女孩玩芭比,反之就是不正常的。有些家长甚至为了使得孩子变得“正常”,连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要干涉。我们看看曾经的乐高是怎么做的。

攻击别人“娘炮”的行为本身就不够高级,是一种对外貌的歧视。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否跟随潮流趋势,不必刻意推崇但也无权批判。尊重多元化选择和审美自由,保持善良才是我们对下一代最正确的引导。

《开学第一课》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是真的,邀请节目嘉宾更应该注重嘉宾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力而并非邀请当红偶像造势。但要说这些偶像上个节目就影响了下一代的审美,我认为这种影响还不如他们的家长自身的歧视教育来得凶猛。
让“成为自己”变得主流,一切不主流也就被合理化了

想要做“小众群体”很难,毕竟这个社会属于主流大众。一个人站出来发声的时候会被千千万万的口水淹没,这也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顺应主流,不做“异类”,即使认为他们没错也要坚定的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我从不认为“小众文化”应该被大肆宣扬,但主流文化下对其的宽容和尊重也必不可少。我们不会刻意去教导自己的孩子学着偶像打扮自己,但也不能教孩子去说“娘炮”这个词;我们会告诉孩子抽烟喝酒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不会告诉他抽烟喝酒的都是坏女孩;我们会告诉孩子世界上有LGBT群体的存在,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正常的。

当我们学会消除歧视,尊重他人的时候,我们就有勇气做自己。
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的一部电影《芭蕾之梦》,男主比利来自英国底层矿工家庭,他的父亲一直认为他应该学些男人的拳术,但比利却意外发现了潜意识中对芭蕾的热爱。

挑剔世故的芭蕾老师威尔金森发现了比利的芭蕾天赋,甚至愿意放弃她的一班女学生,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小比利上。可是比利的家庭全然不理解儿子为何爱上女生的玩意。



就像在无数家长的眼中,男孩打拳女孩跳舞才是天经地义,男孩跳芭蕾是一件无比别扭的怪事,家庭的反对也一度让比利陷入痛苦而又艰难的抉择。

幸运的是,比利的父亲理解了比利对芭蕾舞的热爱,他克服了内心的不接受,开始之初比利跳舞,甚至为了送他去伦敦考试而奔走筹钱。影片的最后,父亲发自内心的为跳舞的儿子感到骄傲,说道:“我爱你,我的芭蕾男孩。”

到了今日,“跳舞是女孩的专利”早已被打破,舞蹈届也有很多优秀的男舞者,人们再不会觉得送男孩子去学跳舞是一件怪事了。
之前有位在ins上大火的美国小哥JulianMacKay,是位年仅19岁的芭蕾舞者,他的舞姿震惊了半个歌舞界,被称作是跌入凡间的精灵。

消除了人们的刻板印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大胆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事物,这一切变得理所当然,不必因为不主流而觉得羞耻。
我们一直在和刻板印象作斗争,也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职业:纹身师
@鲜芋圆:
我觉得在不给别人造成人身伤害,不妨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存在即合理。正是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才组合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可以不认同但不要去指责批判,这样不公平,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大家都要梳一样的发型,穿一样的衣服,我觉得这样和种族歧视不同肤色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尊重文化,尊重个人。

职业:文案
@鲜吕:
我就不是很赞同贴上不男不女的标签,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审美是从原生家庭到后期教育生活环境后期培养一步步形成的、不是说一两个独特风格的人就可以影响的,而且现在大多数明星的外形没有说是到不能能接受的地步、有时候是舞台效果的需要设定的人设,而且现在大多小朋友追星也是注重一个明星的人品,只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在一个健康的环境成长,受到教育是向上的,偶尔喜欢特别一点的服饰也不能说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艺术本就有很多形式,本就不是大多人都懂得,何必那么在乎中规中矩呢.....

职业:保险代理
@文艺 :
谁没有年轻过?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都不一样啊!家长要与时俱进才可爱。
@罗宾:
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OK,但是娘这个问题我不支持家长观点。
@鲜肉一号:
虽然个人也不太喜欢偶像群体,但是我认为这种情况是合理的,人类应该是多元的。可以选择自己想追求的,不应该被标签化被指责。

职业:学生
@小梦想 :
时代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吧 ,不喜欢可以规劝 ,但没必要去抹黑。
职业: 客服主管
@鲜肉 :
社会不断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包容性也越来越多元化。个人观点应该被尊重,家长们的观点没毛病,因为是属于个人行为,但任何行为都必须尊重对方,我们都是先进的社会人。
@鲜姑:
家长怕孩子被影响,却忘了真正影响孩子的是家长自己。

@粉黑色:
不管是不是娘,这种选秀出道的偶像能给孩子多少正能量。你说他唱歌好吧,开场曲有气无力。你说他跳舞好吧,走位跟广播体操似的还没伴舞的孩子带劲。开学是是干啥的,要读书的啊。厦门六中合唱团那么棒为什么上不了这个节目?
@鲜草2号: 男性还是得阳刚一点。
END
-
*请在下面留言区发表你的感言
你曾经有没有经历过被人指责“你这么做是错误的。”
-
以前我们做了什么
-
About Fresh
微博:@保鲜FreshFilm

© 本文版权归 保鲜FreshFilm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