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说说美国就医体验吧
*时而有病友微信问,美国就医方便吗? 贵不贵? 这病在美国能治好吗?
自2016年3月3女儿在埃默里大学高烧昏迷住院,我们跟中国三甲与美国医院打交道已经两年半,其中差异体验,真是一言难尽!
那年,两次911急诊(相当于国内120),埃默里ICU急救5天(上了呼吸机),普通脑科病房14天(神经科专家带头的治疗团队,配内科/免疫/毒理等多科医生,每日查房如走马灯),康复治疗中心25天(记忆受损走路不稳)……我从国内赶到后全程跟女儿吃住在医院,单人病房带卫生间。三餐伙食,每天早上有护工送菜单,可以自己点菜,啥都好就是没有开水喝,天天给你凉水加冰块。
在康复中心,一个病人对应三个理疗师外加一个理疗犬(therapy dog),分配提供体能/认知/生活自理训练,护士陪着病人玩牌,也有神经心理学家分别给我们母女做心理干预。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在国内是完全被忽略的,记得当时在心理医生面前,我是三周绷紧的神经突然崩溃,医生说,就是希望你哭出来,我来这里就是这个目的,this is what I am here for.

总开销23万美元,但半年后账单送到女儿手上,才5700美金。对,你没看错,只有一个零头!其余保险已经覆盖了!(对比一下,不可思议啊,今年暑假女儿在某上海三甲医院接受5天住院免疫球蛋白冲击,总开销三万多人民币,且毫无疗效。)
2016年4月22,我们决定回国休学一年。临走前,有社工电话我,说孩子尚未完全康复,她可以联系专机飞回中国,但需要专业护士陪飞,而家属不能随机飞行,费用保险公司会支付。但女儿短时记忆尚未恢复,谁也记不住,对啥都是感觉陌生害怕,不愿意跟我分开,我们还是选择了自费达美民航飞回。
回过头想,后悔当时中断了美国治疗,很多神经类药物(比如vimpat)国内没有,耽误了。也怪自己对这个病认知不足啊!根本不懂脑炎还会有这么复杂的后遗症。
后来的故事还很多,先略过,先说说最近两周吧。
八月在上海调药失败发病频繁,急了就跟女儿的美国医生写信,Dr. Eptein回信说8月30号要外出度假2周,于是帮我们临时安排了29日面诊。我和女儿28日赶到亚特兰大,第二天中午坐校车去艾默里大学附属医院的脑科诊所,直接在一楼护士台check in(没有挂号费)。
谨慎的Dr Epstein否定了国内医生所开的德巴金(对女性不好)和妥泰(对认知语言不好还会变瘦),决定先增加奥卡西平剂量300,暂时不加新药。
从8月29晚开始,每晚加300奥卡,但9月3(周一),突然3次小发1次大发。真急了,给医院护士台打电话。碰巧这天是美国劳动节放假,但一听病情,护士也急了,去叫了值班医生听电话,医生开了“地西泮Ativan”,并把电子处方发送到我们住处附近的CVS药店,让自行取药紧急服下to break the cycle. 并反复叮嘱并要我重复她的话:如果出现连续发作,call 911.
女儿服下安定片,睡了13小时。第二天(周二)早上10点,那个值班医生又主动电话打过来,确认孩子有没有再发作,并说她给护士留言了,叫我守着电话,后续有护士会安排本周就医时间。
果然下午2点,护士来电,说Dr. Epstein度假尚未回来,但他已将后续治疗方案留给了他的助理(nurse practitioner),我们可以周三或周五去医院见助理医师。
女儿怕耽误上课,拖到周五才去。从周二到周五,连续4天过得胆战惊心,天天N多次小发,次次害怕转成大发,寸步不离跟着。
周五见到助理,开了左尼沙胺。当晚服下一粒,睡眠变好,第二天简直立杆见影,只是下午出现几次一秒钟轻微异常感觉,第三天所有小发症状都消失了。具体长效,能否完全替换奥卡,还不知道,因为这病实在变幻莫测。最近读了很多左尼沙胺治疗案例,有时间整理出来再分享这个日本研发药吧。
开普兰,奥卡西平曲莱,拉莫三嗪利必通,左尼沙胺福丁宁……在国内的长期服用的开销,病友们心知肚明。那美国的药费呢? 当然也贵啊,但是有保险就大不一样了。有保险覆盖下,美国买药不按剂量算钱,一种药一个月15美元,同时吃三种药,一个月45美元。你一但有了主治随访医生(primary provider),他会将电子处方发到附近药店,自己每个月定期去药店取药付钱,无需再挂号付钱排队看医生开方子。又一个不可思议吧,国内看一个专家门诊300元,有时还需托熟人找黄牛2000元,然后排长队候诊……
国内三甲人山人海,每看一个专家,换一个医院,各种仪器检查又是一大笔开销。女儿在美随访期间,其实没有做过一次核磁与脑电图,我提出过,Dr. Epstein认为,根据我们描述的发作表现,就足以判断具体类型并给药,无需仪器诊断,只有手术前评估定位病灶,才需要用上那些高精度仪器。
国内看病是看仪器,专家只有五分钟时间,然后排队付钱。
国外看病是看医生。第一步在一楼护士台登记,第二步去四楼候诊室填写表格,自己详细填写自上次就诊以来的各种症状,第三步护士取走表格给医生,并领你进入一个单间,护士测量血压温度等基础检查。第四步医生才进来面诊,此时他已经读了表格信息,解释治疗方案,还会反问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第五步去抽血,血药浓度与各项毒副作用的检测指标跟踪。

大学军训结束开课了,周末要赶回国上班了。犹豫再三,万般不舍,还是决定将孩子留在美国边读书边治疗,中外就诊条件差异太大了。有了对比,才明白为啥当年的大学同学2005年移民加拿大(她也有这个病天生的)。
没有完美的世界,美国有枪击有种族歧视,就业也很难。但穷人只要到了医院,不付钱医院也有责任救治。佛大访学期间遇到一个在做裁缝的广西女子,年收入2万美元属于贫困阶层,她的肾结石手术10万美元,却一分钱没付。她小姐妹的墨西哥移民丈夫,尿毒症十年了,一周三次透析也不用付钱,付不起就不付了,医院也不追讨(法律规定病人只要进了医院就必须治疗),这些“欠帐”医院可以用于免税。
而在国内,多少家庭出个重大慢性病,一夜回到解放前。医疗与教育,两大民生问题,何时才能解决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