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泔水和军训
老兵的杂货铺
2018年9月12日 泔水和军训
一个盛满食物残渣的泔水桶旁边,一队穿着迷彩服,拿着饭盒的中学生从泔水桶前走过,同时,他们把手指放到泔水桶中蘸一下,然后又放进口中。这一幕不是什么真心话大冒险,而是发生在汉中洋县二中高一新生军训期间。
这一幕恶心到了很多人。
对于这件事,洋县教育体育局很快给出了官方回应,如下:
因部分学生午餐时剩余饭菜较多,浪费较大。军训教官看到后,为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让浪费粮食的学生在饭菜收集桶里每人用手指蘸着嗅或捡着吃。带队教师看到后立即制止,并通报给军训基地领导。事发后,军训基地已解聘了涉事教官。军训基地领导对相关学生进行了当面道歉。教体局要求洋县二中终止与教育基地军训培训合作。
作为新生,从中学到大学,军训已经成为固定保留项目,从大的范畴上讲,这属于国防教育的一部分,设立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军事训练,强化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体质、磨砺其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
军训的具体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上明确要求,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内容上必须安排轻武器射击和包括行军、野外生存、宿营等综合训练课程。很多大学新生也的确期待着过一把“贝爷”的瘾、“特种兵”的瘾,可实际呢,和中学没啥区别,仍然是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的“老三样”。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现实,对于提升国防意识的初衷能有多大帮助呢?
帮助确实不大,而且近年来围绕军训的负面消息也是一波接一波。
广西玉林市第一职业中专新生军训,新生陈某因不愿做1000个俯卧撑,被军训教官踢裂睾丸打穿耳膜。湖南,教官和学生互殴。辽宁有个女生,军训期间因军姿不好被老师扬言开除,回家后跳楼自杀。西安,一名男生军训时突然晕倒,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今年,南京技师学院15岁新生参加军训时中暑身亡,汉中又出了泔水桶事件。
这其中真正引发冲突的直接原因其实是个人因素,个别所谓军训教官的个人行为导致矛盾冲突的激化。既往案例大都如此。
非现役军人具备担任军事教官的资格吗?目前,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相关法规并未对军事教官的资质做出明确界定。
此前的军训大都是部队和学校之间的共建行为,部队派出现役军人参与组织实施军训活动,后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军训基地,大量非现役人员加入其中,乱象也随之加剧。
正规部队对派出的军训教官有明确纪律要求,比如教官集中作息,避免与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发生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比如帮学生调整军姿,能拉袖子就不碰手”。此外,对训练强度和尺度也要因材施教,打骂体罚学生更是大忌,如果违反纪律,会受到批评甚至纪律处分。
这些细节对那些军训基地有启发吗,他们能做到吗?
刚才列举的往年事例中,那么大强度的训练,如果强制完成,岂有不出事的可能!
仔细想想,那些每天两点一线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刚刚拼杀过来的同学,很多人常年缺乏系统体育锻炼,“体育课都不上了,军训能不出事吗?”
仔细想想也是,语数英的课耽误了会补,你见过几个学校补体育课的?
再回到这次洋县的泔水事件本身。
看似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粮食,初衷绝对正确,但让学生排队蘸泔水的手段,对吗?
简单粗暴、野蛮无理暴露无遗。
将教育学生不浪费粮食和恶意惩罚学生混为一谈,逻辑完全混乱。
我们都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国家也在倡导“光盘行动”,但是国家并没有把不“光盘”列入法条,不“光盘”就判刑吧?那这些教官有什么权力如此恶意的处罚学生呢?既然如此关心粮食,为什么不去饭店门口守着,看谁浪费,就冲上去指责他呢??还不是因为,学生好欺负,是完全不对等的弱势群体吗!
基本还是昆山纹身哥的逻辑,流氓逻辑——恃强凌弱!!
于是面对种种乱象,脏水泼给了军训,甚至一些地方也叫停了军训,那么,有必要追问一句,这个锅应该让军事训练来背吗?
这种舆论是有原因的,一段时间以来,迷信军事化、准军事化管理是一种风潮,比如所谓的戒网瘾的地方都是军事化管理,然后出了丑闻、甚至出了人命,有的企业管理,也打着严格要求的旗号,行粗鄙野蛮之举,衍生出暴力管理、侮辱人格的行为。
于是军事化管理某种程度就这么被扭曲了。
但细细分析,这哪里是军事化管理的责任,不过是某些人打着军事化管理的旗号暴露个人素质的低劣罢了!
回归这次泔水事件,军训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形式,有奖有罚应该的,但是,你能因为他表现好,奖励他欺负同学的权力?那你有什么权力用泔水惩罚学生?难道上辈子,这位教官对泔水情深意重??
粗鄙野蛮的军训,会带来什么?除了扭曲军训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当事人的学生会不会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呢?
军事化管理无过,低素质的执行者才是扭曲的祸根。
要杜绝这类“野蛮军训”,就必须正本清源,重回法规的框架之下,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和规定,同时,加强训练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治国,没有死角,“依法依规”才是遏制“野蛮军训”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