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
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告别写的序言
毕业之后本来想花半天写一篇长长的文章来纪念我高中乃至往前的十二年,终归是懒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无法抒发出自己内心某处的一些小矫情,以至于这三个月总是觉得少做了些什么事。
暑假的三个月我倒是也没过的浑浑噩噩,但是也终究是有些浪费了。没有去的日本,没有领到驾照,没有学会基本日语,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没有去办那场现在看起来有些奇怪的0派对,这么一想,好像毕业前信心满满遐想的一揽子计划都扑了空,但我好像没有很失落(好吧,是有那么一点不舒服),我都不敢再去说时间飞逝,学生生涯的十二年都快的吓人,更别说这短短的三个月了,这会儿后悔反正是来不及了。那我为什么没觉得白过这三个月呢?可能是看了自己喜欢的剧,去巩固了和朋友的关系,更加了解了家里的事,高考成绩意外的将就,志愿还算符合自己心愿,对大学也有了憧憬,可能这就是现实吧,和憧憬的终究有所不同。
2018·6
以前的很多日子里,我一直在不断幻想着这个特殊的六月,焦虑的,期待的,紧张的,伤感的,迫不及待的。挂在黑板旁边的倒计时褪去了厚厚的衣裳,似乎也陪着我们一起入夏,教室外走廊里经常蹦跳的年轻生命也都钻进了教室,默默的,偶尔自习课有时从喧闹忽然安静,像吹熄了烧得旺盛的蜡烛,大家心照不宣的结束谈话,只剩下空调轰轰的嘶声叫喊。那样的日子,与窗外蝉鸣燥热的六月格格不入。最后一场模拟考试之后,我们照了毕业照,和电影上的一样,背景是漫天的绿叶,我们一群人,叽叽喳喳,站在一起凹着各种造型,女生们互相补着脸上的妆,男生则站在后排垫着脚,生怕被别人比下去,旁边站了很多围观的同学,眼神中透着羡慕和盼望。照相师喊出三二一后,队伍安静了,大家都笑得很灿烂,像是按了暂停键,我们的三年定格在了这张四四方方的照片上,照相师比了一个OK的手势,这个聚在一起的队伍四散,往不同的人生各自奔去了。我永远记得那天藏在云后的阳光忽然跃出,手触在校服上有一丝炙热。一切都快要告别了吧。
原来毕业是这么云淡风轻啊,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阳光灿烂,斑驳着树影,校车塞不下我们的欢声笑语,谁也没有提毕业也没有再提高考,好像一群要去春游的孩子,我独自回教室,原本被各式各样装的满满当当的箱子少了,黑板一旁的倒计时停留在了1天,黑板被涂鸦的稀奇古怪,散落在地上一起的数学书,东倒西歪的扫帚和丢不进去的纸团,教室还想水洗过的旧照片,一切原本鲜艳的明亮的,都陈旧了,褪色了,微风轻拂着教室窗边洗不出颜色的窗帘,缓缓地,小心翼翼的,这三年,好像就这么轻易失去。我挑了些东西,匆匆离开了学校,学校静悄悄的,沉睡着,在这里的六年,就要说再见了。
同学聚会,散学宴,倒是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大家抱头痛哭,鼻涕眼泪饮料啤酒混在一起,没有去忘情嘶声唱歌,大家很腼腆,但其实我们都明白,毕业照之后,我们就真的不会再那么整齐了,谁都没哭,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都成了照片,藏在记忆最深的地方。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一起走过的日子,感谢你们的陪伴。
高考成绩公布、选学校、写下最后的志愿,这一切都过的好快,那段日子一直有着盼头,也不觉得日子那么无趣,只是六月就在这些时日里消失殆尽了。我渐渐习惯了在家休假的日子,也再也不用辛辛苦苦的早起,穿着校服,朝着学校奔去。
2018.7月8月
夏天肆无忌惮地蔓延着,像漫天的绿荫,这个夏天,去了上海,去了杭州,学了车,科二却在八月末没过,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似乎一切都没有曾发生过。八月底的那段时日里,每一天都像是在告别。写字台蒙了薄薄一层灰,卧室墙上的照片被一张一张取下,墙上留下一处处方方正正的痕迹。曾经朋友送的礼物,被一件一件放进箱子里,密封着,默默的不出声。废弃的,以前舍不得丢弃的但有着一段回忆气味的东西统统都进了垃圾袋,一袋一袋运到楼下脏兮兮的垃圾桶里。那两个巨大的箱子,像两个怪兽,一点一点吞噬着那些终究回不去的时日。行李零零散散整理了两周,衣柜空了,杂物间空了,书柜空了,屋顶花园早就没了生气,从前到不觉得,此时竟有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感。一别便是永远。十年了,这个家,偶尔有时和妈妈谈起以往,那些快乐童真的时日,便都是在这个家里度过的,此后便是不再见了。
假期终归是要结束了,我和妈妈谁也不说,有时候谈话突然中止,彼此都心知肚明,若是说出口,也是徒增伤感罢了。几次见妈妈呆呆的走神,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分别在所难免了。八月末连着九月初,我把小城逛了一圈,又吃了好些好吃的,这样的告别颇具形式,小城的很多地方,我都还没来得及去再好好看看,假期就草草谢了幕。
离别
写到这里时,心头突然一揪,却只能结结实实的去接受这样的酸楚。和父母说再见,和相处了那么多年的朋友说再见,和自己的童年说再见,和这个小城说再见,和这个家说再见。或许很多很多年后,我送出自己的孩子时,脑子里忽然闪进那天清晨,即将进入大学的我提着重重的大箱子,强咽下眼泪,却模糊了视线,看不清妈妈的脸,阳光斑斑点点的,妈妈单薄的站在单元门口,我抱住妈妈瘦瘦的身体,再多的言语都无法讲出口了,其实,我还有好多话都还没有给妈妈讲但却都来不及了。我不愿意看到妈妈流泪,我憋出几个字“照顾好自己”我的音调在最后几个字都变了,变得扭曲,不知何时我的脸满是泪水,而妈妈头也不回的跑上楼,消失在我的视线里。儿行千里母担忧,原来是这样。这样的仪式,我惧怕,却无能为力。而提到“仪式”,我想起了《小王子》里的一段对话。
“什么叫做‘仪式’?”小王子问。
“这也是一件被人遗忘干净了的事情。”狐狸说,“仪式就是使得某一日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小时不同与别的小时。”
那一日,便是我的第一次正式的离别仪式吧。
在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少年时代》影片的末尾,男主即将告别自己的少年时代,收拾着行囊准备奔向大学的生活,兴奋的憧憬着向往着未来的日子,而他的妈妈却坐在餐厅的一个角落,默默的,没有出声,几个镜头后,母亲爆发了,她摸着眼泪,泣不成声地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我不知道对于离开回你将会这么高兴,这并不是说我很高兴。你期望什么?你知道我在意识到什么吗?我的人生就要像那样去了!这一系列的里程碑结婚, 生子,离婚!那个时候我们以为你有阅读障碍…当时我教你学如何骑自行车!我又离婚了!获得我的硕士学位,最终得到了我想要的工作…送萨曼莎去上大学,送你去,上大学…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吗?是我该死的葬礼!走吧!留下我的照片!你怎么一下快进了四十年?我只是以为会有更多…”这一段简直是点睛之笔,真正离别之时,我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些什么,时光太快了,以至于我们觉得是上帝悄悄按了快进,我们终究要经历离别,“我只是以为会更多”或许也是妈妈想要告诉我的。
电影的尾声,男主角告别了母亲,离开家,独自驾车去大学的路上,广袤无垠的荒原,一路曲折延伸的公路,明媚的阳光,蔚蓝的蓝天,《hero》悠悠然的响起,那么云淡风轻,影片中说:什么是生活的重点?我们都是在即兴发挥,重要的是你开始对事情有了感觉和态度。这也许才是6到18岁的意义。
一切都还在,只是我长大了。
希望我在以后的每个时日里眼中还能闪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梦想追逐的闪耀。
bye My boyhood
Let me go
I don't wanna be your hero
I don't wanna be a big man
Just wanna fight like everyone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