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几部纪录片
假期的一天晚上,想找一个下饭的剧,从宫斗剧到TVB,到最喜欢的纪录片改编成的电视剧,每一个都是看了十几分钟就想关掉看不下去。随意打开了收藏夹中的heaven is the traffic jam on the 405(天堂大塞车),不到一分钟就紧紧被抓住了眼球,一口气看完了。
片头开始讲mindy alper在加州405公路上堵车的场景,她说堵在405 free way坐在她的车里的时刻是她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刻。影片以mindy apler自叙的口吻,讲述着她自己的经历。mindy经历过严重的抑郁症和暴躁症,这一切跟她童年的经历和原始家庭的影响有关。她说话非常慢,像一个刚开始学习说话的孩子一样,笑起来很单纯,快五十多岁的人,眼神非常清澈有力。她的眼神总是在逃避什么,但还是能觉察到非常坚定的一部分。她慢条斯理的讲述她需要吃的药物,装在一个药盒里,如数家珍的数着每一种药物都是什么作用。从她童年的生活经历开始讲起,到她后来经历的一切,最后讲到她如何通过画画和艺术雕塑来缓解内心的焦躁,通过艺术获得大众的认可以及自己的认可来慢慢让自己走出抑郁的。影片的最后是她的艺术展在rosamund felsen gallery of LA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她露出的那种笑容特别迷人,一个严重抑郁症患者在最后笑着讲述她人生的希望,希望有自己的住所,希望能进行更多的创作。看完后去google,才发现,mindy alper原来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擅长人物雕塑。看完第一篇之后,我马上又看了第二遍。
《寻找小糖人》也是一部奥斯卡得奖纪录片。看了简介好几个晚上我都在想看和不想看之间纠结,担心是一个悲剧虐心的故事,不能入睡。真正看的时候,看完后的心里除了一丝心酸之外,更多的是欣慰。一位不入流的摇滚歌手Rodriguez在70年代初期发型了两张专辑《cold fact》&《coming from reality》,唱片公司重金打造,但是在美国市场并没有反响,他本人也因此被唱片公司解雇(lost job two weeks before christmas)。后来的生活里他在底特律当泥瓦工、木匠、修房子,维持生计。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南非,因为当时的种族冲突,rodrigues的歌曲在南非确非常受欢迎,大卖特卖的500万张。他在南非的知名度超过披头士和猫王,无人不知晓。有两个音乐人因此开始了寻找rodriguez的旅程。影片的叙事结构很厉害,看到前半部分的时候以为rodriguez可能已经死了,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前半部分讲述了他的歌曲流行在南非,通过旁人的讲述慢慢的了解rodriguez,也跟着一起在好奇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否在活着,到底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一点点的跟着导演的思路慢慢的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并且在揭开面纱后,又衍生出了一系列其他的故事。最后,rodriguez去到了南非,在南非他是一个神秘的英雄人物,享受着万人敬仰,而在他的脸上,始终只有平静,仿佛音乐从未离开过他。尽管最后他通过在南非的演唱会获得了大笔收入,但仍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去当泥瓦工维持生计(收入都给了他的家人和朋友)。到最后,会为这样一个人深深的震撼,一个脱离了物质束缚,始终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时代的讽刺,也是人生的另一种戏剧性冲突,
《辛普森|美国制造》是去年看的,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五遍!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停不下来,第一部分的时候有点boring,看第一遍的时候并不明白这么长的铺垫是为了什么,只觉得第二段的洛杉矶全城大搜谱以及法庭辩论很精彩。看第三遍的时候才觉得开头和结尾简直太他么的精彩了。前后呼应,极具讽刺意味。第一部分的长长的铺垫和文化背景介绍以及种族冲突,是后面故事发展的戏剧性冲突最好的展示。想起以前看的林达的书中讲的洛杉矶警察袭击黑人的故事,联系起来慢慢的对整个背景有了全面的了解。每次在跑步机上无聊不知道要看点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无意识的打开这个,一小段一小段的看,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人生啊,总是各种戏剧故事的交叠。
奥斯卡的纪录片很厉害,格局的介绍和安排非常有手法。总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但是又不完全讲完这个故事,真正故事中的故事,从来都不说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想想现在各种肥皂剧中,从来没有观众体验这一说,作者的心思和想法总是千方百计的要说出来,主角自己不说,就从各种配角的口里说出来,没意思透了!)。bbc的纪录片更多的是介绍和科普,现在每次想要一系列的去了解什么的时候,会第一个想到去看看纪录片都记录了些什么。nhk的纪录片也很不错,但是近年来的水准有所下降。中国有些纪录片也还可以,但更多的是还原历史,故事性和启发性比较弱。
我喜欢纪录片,因为贴近“真实”,也因为好的纪录片从来不是简单的记录。创作者的思路和对片子的构造以及传达的思想,比一般的电影更能引发人的思考。好的纪录片反反复复的看,总能慢慢琢磨出不同的意思,也能给人更好的启发。辛普森美国制造带给我的震撼时至今日仍然在,去搜索辩护律师的简历,去学习法律的基本逻辑,去找书来看,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的一生,实在值得好好深究。而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洛杉矶看mindy alper的展览了,迫不及待的想去开普敦。我喜欢有了某些启发和思考后,再去某个地方体会一下当时故事里的情景和带给我的震撼。近几年的旅行,我总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并没有给我震撼的故事,也没有给我想去了解的理由和欲望,只是单纯的去看一看,而看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去grand canyon的那种震撼,好几年都没有了(第一次知道grand canyon是在看john tesh的one world tour。john tesh是一位现代音乐家,他的one would tour,录制在世界各地的奇观,包括西班牙古堡顶楼,包括大峡谷等等。这个创意本身就很赞,在大峡谷的那一段,john tesh深情款款的演奏,旁边是舞女郎翩翩起舞,背景是grand canyon,非常震撼,我有一两个礼拜的耳边都是他的演奏声。那一刻就在想,若有一天,我也能去grand canyon就好了。所以当我后来真的机缘巧合真的脚踏在grand canyon上时,体会着john tesh中的壮丽,耳边是the wonderfull world,眼前是瑰丽的景象,那一刻我觉得我伸手能触碰到蓝天,心里的满足和自豪无以言表。一个不经意间种下的种子,慢慢在心里发芽,在你觉得快要遗忘的时候,开出了花。你还能说什么呢?尽情去享受花果吧!)
去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看中国历史,看百家讲坛,看帝王上位和宫斗史,再看一眼现在的宫斗剧,发现宫斗剧并没有展示真正的宫斗的残酷和精彩。我在想史学家如果看到现在的宫斗剧会不会气得流鼻血。而西方文化里真正的故事和文化精髓,又岂是现在的美剧和各种博眼球的综艺节目里所能呈现的。
宫斗剧开始盛行的时候我看了几集,后来开始追小说,小说追到一半的时候追不下去放弃了。后宫女人为一位男人而生而死,生活在现代的我并不想体会这般傻傻的感情。至于所说的宫斗在职场上的运用,并不是我所崇尚的价值观。对于不喜欢看电视剧这一点,我还蛮开心的。如果看过friends的纪录片就会发现,好的作品在前后构思和创作过程中,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的。而现在的粗糙的流量剧,又有多少的艺术力量和启发能给观众?我说新家的客厅里不会装电视机,老公因此跟我生气,气呼呼的说,有了电视机的家更像家更温馨啊,那我以后周末搭高铁回我爸妈家看电视。我想着说,为啥不能一起看纪录片看书呢?
© 本文版权归 studyboyupdat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