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读懂的安徒生童话
小美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都是安徒生耳熟能详的童话。而立之年重读安徒生,发现远不止这些。
童话、寓言、杂文、散文和诗,在安徒生童话中都有,虽然披着童话的外衣,但大多数时候,其内涵深刻尖锐,小孩子看有小孩子的视角,大人看,又有大人的意味。
都说安徒生的童话悲伤。的确,安徒生的童话很多以悲剧收场。但是重读发现,有的小时候就读过的童话有了新的理解,更多是小时候没有读过的。安徒生关注和涉及范围极广:有充满意趣的小故事,有针对现实的讽喻,也有对人生的感叹,不一而足。
别家童话主角多是王子公主,再有是小动物,安徒生童话的主角多种多样,有单身汉、雪人、老房子、风车,还有影子、玩具、大树、豆子,甚至还有硬币、癞蛤蟆、跳蚤和烂布片。真是只有读者想不到,没有不能当主角的。
1、童话和现实版的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家境优越,住在郁金香里,胡桃壳子是摇篮,紫罗兰是床垫,玫瑰叶子做被子。可是有一天,丑陋的癞蛤蟆把她抱走,让她当小癞蛤蟆的妻子。这自然是不成的,鱼儿帮助拇指姑娘逃走,拇指姑娘开始独自生活,然而严冬来临,田鼠收留了她。田鼠的邻居鼹鼠十分富有,拥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田鼠热心的为拇指姑娘说媒,鼹鼠提亲了,美丽精致的拇指姑娘当然不喜欢他,但还是忧伤的准备婚礼,婚礼前夕,拇指姑娘曾经救过的燕子带着她飞走了,飞到美丽的花国度,遇到花朵王子,最终喜结连理。
童话里的拇指姑娘既没让丑陋的癞蛤蟆得逞,也没有和家境殷实却不浪漫的鼹鼠迁就,最终飞过很多地方,找到王子,物质精神双丰收。现实生活中的拇指姑娘呢?能躲开癞蛤蟆一样的渣男吗?能坚持要爱不迁就吗?更重要的是,能最终找到既有钱又有颜,还有爱情的王子吗?
如果都像童话里的拇指姑娘一样,我想也没有那么多对剩女的嘲弄了吧。
其实安徒生在《蝴蝶》里,写出了另一种现实版拇指姑娘。
一只蝴蝶想在群花中找一个恋人,他在群花中飞舞,难以选择。初春时节,蝴蝶想要成熟的花朵,他从雏菊飞到牡丹,觉得紫罗兰太热情,郁金香太华丽,黄水仙太平民,菩提树花太小。蝴蝶犹豫不决,从春天到秋天,花儿都穿上华丽的衣服,却也失去了芬芳的青春味道。蝴蝶终于向薄荷求婚了,可是薄荷怎么说呢?“我老了,你也老了,我们可以彼此照顾,但是结婚——那可不成!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不要自己开自己的玩笑好吗!”
2、悲伤遥远的爱情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元素,又突出表现在爱情上。除了广为人知的小美人鱼,安徒生还写了好多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这也许与安徒生本人终生独身的经历有关吧。
《雪人》里,冬天的雪人爱上火炉,为着火炉害上相思病,明知不能靠近,却无力制止相思。春天来了,雪人融化,才发现他的心里是一只火钩,火钩在雪人心里搅动,让他情不自禁爱上火炉。无论如何,雪人还是融化了,到死也未能靠近爱人身旁。
《柳树下的梦》里,青梅竹马的克努得和乔安娜相伴度过愉快童年,“这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但不能永远是这样。”乔安娜搬走了,人生轨迹渐行渐远,乔安娜成为歌唱家,克努得做了皮鞋匠。长大的克努得去到乔安娜的城市找到儿时伙伴,久别重逢的两人像儿时般亲近,但是爱情么,不可能了。克努得表白被拒绝。善良美丽的乔安娜去到法国,成为著名歌唱家,嫁给“戴有星章的绅士”。而克努得终身流浪,虔诚热烈的爱慕着乔安娜,直到孤独死去。
这个故事有一点自传性质,安徒生年轻时崇敬和热爱瑞典著名女歌唱家珍妮·林德。林德也尊敬他,但是却婉言拒绝他的求爱。安徒生没有像故事中一样,在风雪中冻死,但也终身未婚。
于是这些故事,都有了安徒生自己的影子,重复着爱情的美好和遥远,而结局总是悲伤,可望不可即,想望而无法得到。
3、三观炸裂的讽刺
有一些故事,小时候觉得情节新奇有趣,这次重看觉得三观炸裂,待到回过味来,方才发觉讽刺辛辣。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里,有五匹马的大克劳斯打死了小克劳斯仅有的一匹马,小克劳斯背着马皮去城里卖。在农庄,小克劳斯通过欺骗换来美餐和整整一斗钱,通过威胁农夫妻子的情夫,又得到满满一斗钱。小克劳斯骗大克劳斯钱是卖马皮得到的,大克劳斯把马杀死去卖却没有人买,怀恨在心的大克劳斯夜里来报仇,没想到砍到小克劳斯死去的祖母。小克劳斯用死去的祖母讹了旅店老板一斗钱,回去骗得大克劳斯砍死祖母。大克劳斯卖祖母不成又来报仇,小克劳斯骗了一个牧人做替死鬼,顺便占有牧人的牛。小克劳斯故技重施,一直骗得大克劳斯到河里淹死。
小时候看小克劳斯又报了仇,又变得富有,简直聪明极了。现在看,却觉得小克劳斯比大克劳斯更可恶可怕。他讹诈无辜的旅店老板,害死牧人,尽管大克劳斯也非善类,但要说主人公小克劳斯是英雄,那我也是断断接受不了的,不过一个奸诈小人罢了。
《打火匣》的故事更有甚之,士兵通过巫婆的指引拿到金币,又想要巫婆的打火匣,巫婆不给,士兵杀掉巫婆,霸占金币和打火匣(仿佛名叫巫婆就死不足惜似的)。挥霍完金币的士兵发现打火匣的魔力后,又用诡计骗到公主。最后还用打火匣的力量,推翻了国王(故事中写将国王抛到天上,是否活着不得而知),获得王位,娶到公主,过上幸福生活。
这不是一个抢劫犯篡位的故事吗?披上童话的外衣,似乎很圆满,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中并不鲜见,而且总是充满背叛,杀戮和鲜血。
《幸福的家庭》讲了一家“井底之蜗”的故事。很久以前大白蜗牛曾被养殖作为食物,现在人们早已不吃了。两只仅存的年老的大白蜗牛非常向往被烹调后盛在银盘子里祖先的生活。他们收养了一只小蜗牛,并把被煮熟放到银盘子作为理想激励小蜗牛。小蜗牛长大了,逐渐占有整个森林,虽然他从来没有被烹调过,也没有到银盘子里去过,但蜗牛家族过得非常幸福。
以前有一种说法,叫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后一定是悲悯的情绪居多的。人生烦恼识字始,无知也许才容易快乐。我们或许比蜗牛知道得多,但大了看去,我们又何尝不是茫茫宇宙中一知半解的蜗牛呢?对于宇宙,对于真相,我们又知道多少?
《影子》里的讽刺意味就更加明显了。学者的影子因为偶然的原因脱离主人,因缘际会之下飞黄腾达,发达后回来看望主人,竟将主人收为影子,而影子成为主人。追求公主时,对于公主问出的问题,影子说,这样的问题我的影子就能够回答,于是成为影子的学者回答公主的问题,帮助影子赢得公主欢心。在影子和公主大婚时,成了影子的学者却被处决了。
这世上有多少欺世盗名之辈,正如影子一般名利双收呢?可悲的是,我们并不总是能分清谁是影子,谁是主人。就像我们也经常混淆爱因斯坦和他那鹦鹉学舌的司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