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首读读后感
最近借着别人的kindle、再加上手机,把《水浒传》(一百回版本)读了一遍。
以前一直觉得四大名著那么厚,而且又是白话文甚至文言文,肯定很难读完。事实上,高中毕业时我读了一遍《红楼梦》,但完全不知所云,现在也已把书中的内容几乎全部忘记。这一次要读《水浒传》,是因为在知乎上看了一篇回答《水浒传》好在哪里的文章,文章大意是水浒传的语言在法律方面非常熟练,部分描写几乎可以看作是古代案件的卷宗,描写的也是各种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就勾起了我的兴趣,平时看了那么多现今的案卷,古代的案卷是什么样的?古代的执法办案状况是什么样子的?何不读一读?
虽然读之前的想法是要对比古今犯罪分子作案细节、办案程序及法律文书,不过在读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读了。
一、读初段时,感想是:
这些所谓的好汉都不是好人呀,大部分都好“渣”哪!像鲁智深,为了逃命而去当和尚,但是却完全不顾寺庙清规,酒肉照旧,还把寺庙搞得天翻地覆,没一个寺庙敢收留他;像林冲,老婆被别人调戏,知道对方是高官后自己除了生闷气什么也不敢做;其他的很多都是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的人,这些就是传说中的好汉吗?
二、 读中段时,感想是:
(一)要么就是作者故意把情节写得那么暴力血腥以形成自身风格或者吸引读者,要么就是我们不能用当今的三观来看待那时候的人和事。但就算不用今天的三观来看待,这些好汉也算不上“好”吧,尤其李逵这个话不过两句就拳脚相加,完全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善恶无辜、杀的人简直比吃的饭(貌似他只吃酒肉)还多的人,就算在宋代也应该是一大恶人吧。
(二)都说这108个好汉是被逼上梁山的,想不到被逼是被逼了,但是逼他们的可不止贪官污吏这种“外部环境”,还有自己人搞自己人这种“内部矛盾”。比如,先上梁山的头头看上你了,诚邀你来落草,什么?你在外面混得很好,不想落草?没事,我设个陷阱,把你前半生好不容易干出来的事业毁了,你的人生全没了,要么接收朝廷判死,要么来加入我们,你那么聪明,当然只能乖乖地加入我们呀!什么?你说你有家人在外面,不想落草?没事,我早就料到了,碰巧我心情好,所以我已经把你的家人都骗到山寨里了,你看我贴心吧?甚者,碰巧我心情不好,所以我已经把你的家人全杀了,看,你现在可以毫无牵挂地落草了!我很怀疑,被这样的方式逼来的人,真的能与大家同生共死吗?
(三)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1)男一号呼保义宋江,长得又矮又丑、功夫平平(这可是他在向卢俊义推让座次时自己亲口说的),他除了救过晁盖一伙,让晁盖后来有命做到梁山泊第二代老大(顺便说一下,这第一把交椅可不是晁盖众望所归得来,而是他怂恿林冲杀了第一代老大,从而抢来的),他到底有何号召力,能让江湖上几乎所有人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马上倒地便拜?!
(2)108个好汉中,我最喜欢行者武松,因为他是在这108个人当中唯一一个具备正直、仁义、善待家人朋友、嫉恶如仇、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坚韧不拔、知进知退等等优良品质并且颜值、战斗值双高的人。可惜,他的结局却是断了一条臂膀,出家成佛,让人好生无奈。武松一直对宋江接受招安的选择和谦让座次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是第一个也是仅有的几个敢当面对宋江提出意见的人(印象中另外只有吴用和李逵做过这样的事)。上山前,他和宋江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亲密得不行;上山后,书中却自此都没有了对他与宋江之间的情谊描写。结尾处的他究竟是看破红尘还是心如死水?
(3)我唯二喜欢的是浪子燕青,虽然他是在后半部分才出现的角色,但是他对卢俊义的忠心却不得不让人感动,且头脑发达,四肢不简单,文能琴棋书画,武能相扑箭弩,对兄弟能做到两肋插刀,对女人能做到坐怀不乱,就算在那108个好汉当中也是人缘很好的一个,连昵称都是“小乙哥”这么亲切,甚至跟李逵这个杀人狂魔都能玩得来,还能让李逵服从于他。这种人就算活在现今世界那也肯定会是个很了不得同时很受欢迎的人物。
(4)印象中花和尚鲁智深是书中较早登场的好汉,读初段时简直要讨厌他,原因看上文,但是到了结尾处,他却是唯一一个觉悟顿开从而由人成神的角色。“平日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几句全书最具禅意的话,让人唏嘘不已。
(5)豹子头林冲,之前一直大名鼎鼎,读完本书后感觉他总差那么一口气才能让人喜欢上。被晁盖借刀杀人就够让我不喜欢了,一代虎将,生平全无败绩,结局却是患风瘫而死,真是英雄可怜。
(6)黑旋风李逵,梁山泊最爱杀戮的人,没有之一,死在他两把板斧下的人不计其数,发起狂来谁都拦不住,但因为性格太过直,平时有些举动又显得可爱。可笑的是他们这一伙人杀人放火都是家常便饭,李逵却因为怀疑宋江抢占了一个良家闺女而扬言要反了,虽然最后查清了误会,但就算宋江真的把人家闺女抢来了,人家都没杀人,这种事情比起你们平时的所作所为来说简直是大发慈悲了好吗!
(7)玉麒麟卢俊义,落草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富帅”,落草后空降山寨二把手,被招安后也是贵为大军副先锋,简直人生赢家。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卢俊义大战玉田县”这一段,一开始,两个虎将关胜、呼延灼,加上两个马军先锋徐宁、索超首先出阵,这个豪华卡司阵容与四个番将双双对阵尚不能分输赢,后来敌军来了援军,宋军败退,卢俊义在被大军围攻的情况下,“一骑马一条抢,力敌四个番将,并无半点惧怯”,最后还杀了一个,这个战斗力在108个好汉中可以算顶级了吧!
(8)朝廷高官宿太尉,这个并不是108位好汉中的一员,而是皇帝身边的得力大臣。他与梁山泊一伙初次见面就被“打劫”了去,虽然只是借用了他的道具,但换做别的官员肯定对这伙土匪没什么好感吧,而宿太尉在后来全然不记恨梁山泊众人,而成为梁山泊成功接受朝廷招安的关键人物,在此后也多次力挺梁山泊众将,使他们免受奸佞臣子的中伤。如果没有宿太尉,宋江一伙就只能一直做土匪(虽然这并不见得不好,但宋江的愿望始终是接受招安),没有了后面的故事;如果没有宿太尉,宋江一伙就没有机会为国上阵、大展拳脚;如果没有宿太尉,宋江一伙非但立不了功,还可能早早就被奸人迫害。宿太尉作为全书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官员之一,真是梁山好汉的大贵人了。
三、读后段时,感想是:
看过了本书前面的情节,现在对他们杀人放火、无差别屠杀、吃人肉什么的都已经接受了,再说,《水浒传》的重点并不是这些血腥情节,只有接受书中那样的三观设定才能深入感受作者要展现的宏伟画面。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兄弟们一个个牺牲,总算赢了,但到了结尾,大多数都没落得好结局,仿佛在说:人哪,不管你曾经多么辉煌,最终你都要屈服于这个操蛋的世界。
也许下一次,我应该先多了解宋代末年的社会环境,再次读《水浒传》时就能更理解角色,也能更加发现本书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