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同款抹茶,500年的坚守初心
很多人以为日本茶就是抹茶,
但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说抹茶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日本茶。
现在,日本茶的代表是抹茶。但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较多喝煎茶,煎茶的蒸制法也是日本茶师发明的。

一般所说的日本茶基本可以等同于经过不发酵处理的绿茶,但严格来说,利用蒸汽进行加热,防止茶叶酸化或发酵,并且一边搓揉一边干燥的绿茶才叫日本茶。因为这种“蒸制”茶叶的方法是日本独创的。
干货来了,看下图迅速了解日本茶。

▲日本茶(不发酵茶)的分类(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提供=行乐

说到抹茶,
一定绕不开宇治,
而说到宇治,那上林三入不得不提。
从日本天正年间开业至今,
上林三入在宇治平等院表参道上的茶屋
已经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店内现在依然能品尝到
将军家御用的最顶级抹茶“献上初昔”,
穿越时间传达出
宇治茶一路走来沉淀的悠悠茶香。

“茶师上林三入”是代代传承的名号,
至今已是第十六代。
十六代目的本名是田中守,
“守”这个名字,也奠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店里的茶室挂着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
亲笔书写的两个字:守道。
不论是茶道还是其他有名的日本传统技艺,
“道”代表了一项工艺的专一性,
也代表了一脉相传的延续性——
不 因 时 间 而 改 变 ,
却 因 时 间 而 显 得 宏 大 。

“初昔”是这500老店的镇店之宝,虽然三星园也开起了网店,唯独这一款茶叶,只能现场在宇治的本店内购买。
始于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第一代主人上林三入据传和千利休为熟识,千利休在大阪为丰臣秀吉举行的茶会用的就是上林家的茶。进入江户时代后,上林又成了德川将军家的御用茶铺。

“从前将军的御用茶师是要随身带着小刀的,
每一次为将军泡茶的时候,
都要抱着做不好就切腹的决心。”
在其他茶铺决定投入工厂化规模化制造的时候,三星园依旧坚持小量贩售,以传统方式制茶。
“装在茶碗里的抹茶,是自然的茶;
瓶子里的抹茶,是加工饮料。
三星园的茶,隔夜就不能喝了,
而瓶子里的茶,一年后也还能喝。”

店里没有一台机器,这里的每一株茶叶从采摘到碾制全部由手工完成。茶叶从契作农家送到店里,田中先生便要亲自挑选,先要将茶叶和茎跟叶脉上分离下来,接着再花上几小时的时间将茶叶磨成细粉。

每天六点半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使用手机,从18岁继承家业的那年开始,“茶师 上林三入”一天都没休息过。

“手机当然是很便利,
可是茶道跟便利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如果要追求便利的话,
茶道那些繁复、讲求细节的步骤
不就都失去意义了吗?”

不仅仅是贩茶,他还将店铺的二楼规划成展览室,终日免费对外开放。
店里保存了500年来家族相传的制茶道具,还包括了与春日局、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等名门大家往来的书信。

被问到身为茶师,最想向现代的日本人传达什么事情。他是这样回答的:
“人都是越经琢磨越能发光的。既然能够培养出像奥运场上夺牌的厉害选手,传统文化也应该能培育出一代代的人才。一点点也好,希望能让这样想的人增加起来,所以我也会继续坚持传授茶道的知识与做法。”

有趣的是,田中家的下一代传人,有可能是来自瑞士的洋人女婿。
原名Tobias Bar的Tobi-san,九年前来京都旅行时偶然经过三星园上林三入本店,就跟宇治绿茶和「太子女」田中由美一见钟情,两人在2014年结婚。

作为田中家的入赘女婿,茶庄第16代传人田中守对Tobi-san相当满意,但讲到让他接手成为第17代传人,岳父觉得Tobi-san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
事实上,通过Tobi-san在店里工作,已经让更多的外国游客能深度了解这项文化,在海内外媒体上也获得了大量曝光。

不忘初心,一生从一。
现代茶师或许不再需要配刀,但每一次沏茶依旧都是倾尽全力的匠心之作。
三星园上林三入本店
京都府宇治市宇治莲华27-2(平等院表参道)
+81-774-21-2636
事前电话预约,能在本店三层的茶室体验抹茶制作
|抹茶制作体验
在上林三入的茶室“三休庵”内,可以体验使用传统茶磨制作抹茶的过程。
- 磨茶

据说古法茶磨磨出的茶粉比现代机器的更细腻,3秒一圈,匀速旋转石磨吧。
- 点茶

用茶筅按照W的轨迹前后刷搅,使之形成浓厚的泡沫,注意不要直接刷茶碗底。
- 握碗

一手托住茶碗底,一手扶住茶碗侧边,点茶时将茶碗正面对外,喝茶时转向自己。
匠心· 美食
这世间,最极致的美味,不仅需要以匠心来烹制,也需要以精美食器来呈现。携程美食林深入挖掘日本匠人工艺,讲述美食及食器的背后故事,展现种种“倾尽一生”来追求的极致精神和文化。
或许是精美的有田烧,或许是究极的和牛,又或是温沁的抹茶……携程美食林的“匠心·美食”系列为你奉上与美食有关的精彩故事,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