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旧书店淘到过什么神奇的书?
查看话题 >旧书店故事 | 与旧书结缘的两代人



透着光的时光胶囊 ·高雄复兴二手书店
现在的复兴二手书店(第一代陈体惠、第二代吴俊彦),已不在当年的复兴路上,而是在新田路继续发光发热。回顾三十年前,第一代夫妻档在契机之下,与一位即将歇业的旧书店老板盘下整间店的书,开启了他们经营二手书店的生活。
陈体惠表示:“夫妇俩一开始懵懂无知,以为满屋好书,后来才发觉店内的书有一半是卖不出去的,只好认赔当作了宝贵的经验,毕竟收书经验还是得靠时间累积,后来才慢慢摸索出一条路”。

年轻时在高雄大众书局工作的陈体惠,国中时便开始与书结缘,每到寒暑假都会到姨丈开的大众书店帮忙整理书、当会计或者负责出单订书,“以前收据都是要自己捡活字盘版印刷,书局后面都有一个办公室,里面要做的杂事也是繁不胜举”。
“不过虽然年轻时在书局工作的经验十分宝贵,但等到开二手书店时,完全又是得从头学起,二手书的世界可是探索不完的呢” 陈体惠笑说。

“以前收书,除了资源回收场与民间收书外,还得与路上骑着三轮车的回收商(俗称贩仔)交关,建立好稳固关系后,他们手边有好书才会先拿到我们店里,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要送礼问候,不过随着时代演进,贩仔这行业也逐渐消失在洪流之中了”。
第二代吴俊彦在2007年一个因缘际会下,离开原本的社工职场回来接手,适逢网路蓬勃发展,不论新旧书店在实体店面的经营上已是大不易,在艰困的经营环境中,其实不若外人所想象有着第二代的浪漫氛围。

吴俊彦表示:“还记得小时候大半夜和父母一起到批发市场去等,虽然夜深人静,但一旁同业者们各个摩拳擦掌,等载书的大货车一到,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往车上爬啊!钻啊!抢到书就往后面丢,拿多少算多少”。夜半昏黄的灯光下,当时父母辛勤的背影,还深刻的烙印在吴俊彦的记忆中。
“而如今,到底这间二手书店该以怎样的新姿态走下去? 并持续深耕高雄在地!”是吴俊彦回来接手后一直在思考的课题,同时他更精进上一代所传承整理书的技巧,与新一代的新经营思维,细心地堆砌爱书人眼中干净且明亮的复兴二手书店。
“书店是一种亲手把书交给读者的行业,也是将知识与情感传承到下一个时代的力量,虽然网路盛行,但实体书店就是有其无法被取代之处。专心整理好一本书,让把它买回家的人也心满意足,这种顾客开心的笑容与惊喜,是支持我们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吴俊彦边专心整理书边述说。

这些年来高雄二手书店的总数不断在降低,二手书店长时间的劳力投入,这行业中在高雄的新生代实属少数。同时收书标价看似容易,但里头积累的学问与经验的传承,或许才是每间二手书店珍贵的资产。
墙上的老式钟摆敲出整点的声响,书店内的时光仿佛比外头缓慢许多。复兴二手书店唤回每本书的新生命,默默地在架上等待每一位读者到来,继续它们说故事的旅程。午后斜阳洒满落地窗,两代忙碌的身影,透光的复兴像是时光的一层膜,光亮地投着书的价值。
文:陈滢羽(高雄三余书店)
摄:谢一麟
本文原载于三余书店官网 经授权转载
原文网站:http://www.takaobooks.tw/magazine-info.asp?id=342
更多关于旧书店的故事,请关注厦门小渔岛书店:微信公众号 旧书店杂志、微博@小渔岛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