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为什么找军鸡,好变态(上)
如果以下这段情节发生或涉嫌发生,请务必认真阅读此文: 当你和女票在沙发上正在不可描述,电视上突传来配音,皇帝深夜召见完军ji处大臣。你一脸春风迷茫,女票脸色潮红浅笑,羞羞问道,什么是军鸡,还要是处,皇帝是要怎样?
欢迎长按扫描文末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就爱扯蛋”,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浅知识 。

文| 阿迪
消停了一段时间的清宫戏最近又强势攻占话题。延禧攻略堪称流量王,这部迥异于甄嬛传的新剧可谓是当红大IP,毕竟看一群不是争风吃醋跟皇帝睡觉,甚至不想跟皇帝睡觉的女人们斗争,这种不寻常画风还是挺清奇的。
不过,迪哥要说的不是剧情,而是剧情里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希望让广大男性观众在看剧之余可以在女票面前扬眉吐气多点瞎扯的底气。或者反过来,让广大女性观众在看剧之余可以为那些只会打机的弱智boy普及下常识。
今天的话题就是对清朝常见的机构和官职进行轻微讲解,你们在看延禧攻略或其他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特定而常见的词语,除了军机处、宗人府之外,还有翰林院,大理寺,内阁大学士,太师太傅太保,甚至还有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别一听到这些名词,除了呃嗯呢卧槽牛匹之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所以迪哥尽量用大白话来描述一下,稍微比对一下现今对应的官职,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那也是应该的,毕竟我又不是砖家(此处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从皇上身边密切相关的机构和官职说起吧,太监下面没有,想了解的另起一篇。
军机处
首先还是先把军鸡(机)处问题解决一下,这是雍正七年特设的一个临时机构,后来作为常设辅助皇帝执政的中枢机构,里面的主官都是当朝牛逼轰轰的人物,叫做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一般不太多,就三五人或者六七人,是皇帝从大学士、部院尚书等大官里挑选出来的心腹组成,品位最高的那个叫做“领班”(没错,酒店餐厅服务员有领班,工地民工班组也有领班)。

迪哥觉得,如果忽略皇帝的因素,军机大臣几乎就是当今的七长老的存在啊。
长老们的主要的工作就是每天进宫轮值,一群小伙伴参议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重要机密事宜,琢磨哪些重要官员顺不顺眼可用不可用,帮皇帝看奏折草拟批复甚至是草拟谕旨等,当然也要随时等着大老板的召唤。这些事情以前都是内阁干的。自从有了军鸡之后,内阁就不吃香了,变成了皇帝的秘书科,变成了翻译馆,变成了档案室等。

大学士
古代推崇的是学而优则仕,所以这个(内阁)大学士简单理解,就是读书很厉害当了大官,是正一品的最高品秩的文官,一般是满汉各2人。当然这个并不是说这些大学士是靠读书才上位的,不信你看和珅。大学士(正一品)之后,是协办大学士(副大学士,从一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吧),然后是学士(从二品),再然后就是内阁中书、侍读等(办事官员)。
至于那些内三院或者三院三阁什么的就没必要细究了,相信我记不住的,吹水用不到。只需要知道大学士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也是虚职,只有大学士进入军机处或者兼任部院尚书才能真正掌握实权(部院尚书不知道的话,下面会讲到)。
晚晴中大名鼎鼎的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李中堂。因为古代宰相在中书门下办公,相位居于堂中,虽然清代取消了宰相制,但是官场上还是将内阁大学士尊称宰相。李鸿章李大人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且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所以被大家尊为李中堂,不过李中堂可没入过军机处。
反而上面所说的和珅和大人,不仅位列文华殿大学士,还是军机处领班,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土B馕博万。
接下来,来一波清宫剧里常出现的几个名词:太师、翰林院、国子监、宗人府、钦差大臣。
太师
太师可以作为一个系列来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
级别方面,三公(正一品)>三孤=三师(从一品)>三少(正二品)。
加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衔的高官一般被称为“宫保”,说到这,脑海里是不是突然闪过“宫保鸡丁”,是不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别笑,可能还真是这样的。

这个系列其实都是高官的加衔,意思就是朕觉得给你的封官已经到头了,
或者你这个能力在这个官位已经可以了,但是又想再鼓励你一下好好工作,这样朕明年又可以换辆玛莎拉蒂。所以就把这些类似“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封给下面的弟兄,给大家都打打鸡血。
虽是一种虚衔,并无实质权利,但是想想当年五道杠的你在学校里领个“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不也还挺过瘾的嘛。
不过在整个清朝,皇帝的意识觉悟都非常超前,都把三公消费控制得挺严,近三百年历史就只有区区26人获此殊荣,仅仅2人授予“太师”,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豹子头鳌拜(笔者着重注,加太师衔后可怜的豹子头第二年就被康熙诛了。)

国子监
国子监,相信北京的朋友,或者去过北京旅游的朋友,对这个词尤为熟悉。简单说,国子监就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里的最高学府,就是今天的北大(清华的朋友你们好吗,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国子监的老大,叫祭酒,从四品。其学生毕业之后,牛匹的可以直接授官,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他们都是领工资(膏火费伙食费)读书的。国家包上学包分配,请不要太羡慕。当然,后期国子监变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是后话了。
翰林院
翰林院,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顶级官员起步的踏脚石,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当然,凡事有例外,不表),进入了翰林院相当于就进入中组部考察名单了。
翰林院里边除了掌院学士(从二品,满汉各1人)外,还有其他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乱七八糟的各种职能官员。大家熟悉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沈葆祯,包括北大校长蔡元培,都是翰林出身。
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
宗人府,也是影视当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其实就是管理记录皇帝大佬家事的一个官方机构。比如他大舅他二舅姓名封爵生辰八字,七大姑八大姨子女婚嫁大姨妈时间之类的。皇族犯错误的话会被关小黑屋反思,犯法的话会被宗人府和刑部一起处理。所以很多影视剧中,皇室成员听到宗人府之后都会菊花一紧。


除了宗人府,还有内务府和詹事府,这几个机构都多是管皇族家事的。
内务府理解成皇上的管家,管皇上吃喝拉撒住,管皇上私人小金库,管太监宫女等,油水巨多。詹事府,原本在明朝是辅导太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登基健康成长以免长歪的机构,清雍正实行秘密立储后,便逐渐变得鸡肋了,太子都没了嘛,后来慢慢演变成翰林院的辅助机构。
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也是影视剧里经常拿出来唬人的。其实就是皇帝的特派员,代表皇帝本人出差办理事情的官员,完事了就取消称号。这个名号并不代表他级别多高,级别还是看他原本的官职,只是因为他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大概就是狐假虎威或者狗仗人势吧。
历史上有名的钦差大臣,比如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比如出访西洋的李鸿章,比如到广州禁烟的林则徐,当然还有拿着尚方咸鱼的周星星童鞋了。

(未完待续,图片侵删)
欢迎长按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就爱扯蛋”,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浅知识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45.4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57篇内容 · 12.0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874篇内容 · 853.4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27篇内容 · 11.8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58篇内容 · 591.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308.0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929篇内容 · 221.2万次浏览
- 重启人生第一天86篇内容 · 6.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