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疾苦,愿你慈悲以待
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这是余华在《日文版》自序中的一句话,道出了生活的真谛。还记得很久之前看到过一句话,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经常羡慕那些对工作和生活都完全游刃有余的人,羡慕那些通过拆迁一夜暴富的人,羡慕那些人生赢家,然后忿忿不平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始终是一团乱麻。 活着这本书,开头看似是从一个歌谣收集者来讲述故事,全文大部分却又从福贵的角度来讲述故事,让人始终感觉和收集者一样在倾听故事,随着福贵的讲述起起伏伏,为福贵一家人担心,为福贵一家人高兴,也为福贵一家人落泪。 生活本就是极苦,但是真正用心在生活的人却能时不时感受到生活的甘甜。生活始终是自己的,即使再艰难,也只能继续前行。但前行的方式确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拼劲全力去生活,去打破所谓的阶层固化,去做一个内心柔软而充满力量的人,亦或是像开篇的福贵一样,仗着家世还算良好,放纵自己,游戏人生。 从刚开始的沉迷于赌博到最后开始承担起一个家,福贵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再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路人甲,开始为福贵的命运而担心。 看似是在写福贵一家,却也在书写整个大中国。如今的90后也只能通过文字去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作者简短的篇幅却写出了那个时期人们都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被卷进时代的漩涡中,想要挣扎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就连福贵也只能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已经是个穷人了。 那句“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该是怎样的豁达与无奈,却还是选择继续生活在这个人世间。 读完整本书,觉得福贵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家道还没败落前去赌博潇洒的日子,往后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艰难。每次在生活有转折的时候,不曾想更大的灾难却在后面。 整本书通过福贵一家的生活,展现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家国情。从解放前写到解放后,写了最苦涩的十年,写到了土地改革,将一幅幅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面前。 生活本就不易,且行且珍惜。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