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磨课,一定是“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想要使用更好的方法磨课,就要学会使用工具,比如善用思维导图(小学主推知识树)。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用的整理思路的工具,举个例子,对于需要面对很多不同学生的老师们来说,就可以通过这个工具来完成对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计划。也可以用来分析当天的教学内容中,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讲几个内容?哪个内容讲哪些案例?一张图,可以表达的非常清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课程的共性部分进行约束。
我们主推的树状图(我们常说的知识树),也是孩子们比较容易接收的一种思维导图。就跟它的名称一样,像一棵树的形状,由主干分支形成,可以分为主题、一级、二级等。树状思维导图适用于整理和归纳知识,能帮助加深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一、什么是知识树?
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知识学习、积累的体系。一个人有了这个学习的思维和方法,一旦有了这棵“树”,就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
二、动手制作第一棵知识树。
首先我们要先找一个点。好好想明白,自己要学哪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个知识一定对你来说有价值,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想。刚开始就多看多学,建立多个基础的知识树,从学习中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想着一步到位,更不要急于求成。知识树就像种树,不可能一天长大,这有一个自然的过程。思考的时候一定要动笔,记下知识、心得等。
关键是怎么建立知识树?开始一定要起点低一点!初步梳理出一个基础的系统。这个系统一定要简单,有多少是多少,不要求大而全,只要是你现在知道的,其中可以加一些自己的总结和分析。这是第一步,你就建立了这方面知识的一个基础框架。这时候不要怕错,我们只是准备了一个弱小的树苗,错是正常的。然后开始逐步丰富化这个基础框架。以此为基础,我们就会有目的收集、学习这棵树相关的资料,按照树的主干、枝杈,形成一定的逻辑,把相关知识整理成系统,逐步让这棵树长出枝叶,树干也会越来越粗壮。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修修补补,减少错的和没用的,加入重要而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追求完全,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只是在积累,有很多不懂,甚至理解错误的。就像树一样,阳光、水、空气、土壤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和资源,树根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渠道,方法越好,渠道越合理越广,吸引得越好越多,经过树根,先是形成主干、树枝和树叶。
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复思考,哪些对,为什么对,哪些错,错在哪,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缺少什么……一定要积累出自己的心得。也就是说,我们开始知道“开花”了。这棵树慢慢的成为我们自己的,也逐步开始有价值。
在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把这棵树去运用,只有运用这棵树才能“结果”。有些果子是苦的,必须也有甜的。在活用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可以砍掉这棵树,迅速建立起同类知识的另一棵知识树。因为我们成长了,可能之前的树苗不对版,是错的。在这个重新塑造的过程中,我们会突飞猛进。但是,如果没有原则性问题,不要砍了重来,修整就好。
三、开始打造“活的”知识树!
有了这棵树,我们下次再学习到知识,了解到新的点睛点,就可以往里补充,不会再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树长大了,我们只要维护好,它自然会进行吸收、以新换旧等,形成一个优良的内外循环。
这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产生重大变化,使我们的思想迅速成长。这对于逻辑、精华提炼的训练非常有帮助。对于学习到的系统知识,我们也要通过总结,进行体系化总结。系统化总结开始会很痛苦,但是我们一旦做到了,哪怕没做好,我们都会发现自己的水平和境界提升了非常多。
从现在开始,以一节课为框架好好总结,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棵知识树。然后,围绕这个体系,我们再慢慢调整、补充。这个系统化学习过程一定是,先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一个不停循环的过程。
2018.09.01
是成长的少女Bear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