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的“精”与“绝”】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在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发掘出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文物。它选用优质的铜、锡、铅三种金属溶铸而成,以其“精美外观、精湛工艺、绝妙乐音”被中外学者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其具有“独一无二、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三大特点: 一、编钟年代之早:曾侯乙编钟距今有2400年的历史,称之为“中国古代的钢琴”,但它比西方钢琴早1800年之久。它的出土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七声音阶为西来说的论断”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将中国音乐史提前了整整500年。 二、编钟规模之大:全套编钟共计65件(套),分为上层钮钟、中层甬钟、下层镈钟,呈曲尺形排列,总重量5000公斤,被称为钟王。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最全的青铜器。 三、编钟底蕴之深:它是孔子时代的礼器,再现了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礼仪制度;它是先秦时期的高科技,证明我国古代青铜冶金铸造技艺位居世界第一位;它是中国音乐的百科全书,跨五个半八度的音域、呈一钟双音的音响、刻2828个乐律黄金铭文、奏古今中外各类名曲,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 它为我们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文化、科技、艺术记忆,代表公元前5世纪人类文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