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8年转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优秀学员经验分享

姓名:王紫瑜 专业:汽车造型小班 报名班级:艺号美术2018年转专业畅学班 转入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艺号印象:王紫瑜这位来自福建的小姑娘,身上特有的谦逊礼貌让人印象深刻。性格也很阳光开朗,每次见到她都是笑脸相迎。非常优秀,也非常刻苦!从2017年的9月份就一直在为自己的CAUP梦想努力着,时常看到她在大多数人吃饭逛街的时候独自一人留在画室潜心绘画。未雨绸缪+勤奋刻苦 换来的成功最为开心也最为有意义。祝福你,王紫瑜同学!
关于动力:想要转建院的人这么多,每个人的原因都不同。要知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也有人跟我说建筑行业下滑,劝我多想想,但我还是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找到自己的动力,无论是为了同济的王牌,还是为了未来的规划,或者只是为了自己的热爱。一旦决定了就去努力,明白自己心里的向往,坚持初心,一路前行。
关于准备:有了动力,就需要找到方向去努力了。我建议大家的准备越早开始越好。我是在高三毕业报志愿的时候了解到画室的存在,同济的学长学姐告诉我,分数线不够去建院没关系,可以之后再转。我大一开学不久,就去画室了解了情况,放不下这份热爱,我报名了画室的培训。
1.绩点。首先,大一上学期你要为绩点努力。思修、近纲等课,要注意平时的论文或者ppt,因为最后期末考占比重没有很大,而且大家考的差不多。上课态度根据不同的老师而定,一般你可以在课上写高数作业。至于这些课的课本内容,只要在考试前复习一遍就够了。
至于其他课程,就拿你高考的那股劲去读吧。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心里比较踏实。既然绩点是我能做的第一步,我就先把这步保证做好。当然绩点不一定能尽如人意,里面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我原来在设计创意学院学习,我们的大学分课的成绩是老师主观决定的。我不是那种很有天赋的孩子,自学能力也不太好,八学分的设计课也拿不了优。所以最后绩点没有刷到很高,大概4.5多一点,学长学姐说这个成绩转建院不稳。但是自己经历了这次转专业后我就知道,其实很多绩点比我还低的同学,最后转专业成绩非常好。所以上学期绩点不太理想的时候,努力练画画吧,不要失去信心,更不要把绩点低当作自己放弃的理由。绩点只是决定你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上学期画画可以边练,但重心还是在绩点上。我上学期是一个星期去一次画室练素描,偶尔画画速写。
2.画画。到了下学期,你要加紧素描训练了。我几乎每天都去画室,能翘的课都翘了。翘课这种事,一开始有点顾虑,等你熟悉任课老师的上课方式,酌情翘课就好了。就像姚老师说的那样,素描是要练手感的,所以,在考前一定要多加练习。在画室里,也有许多画画基础已经很好的同学在考前来画室练习画画,就是怕到了考试因为很久没画画,手生了。
对于素描,一开始画不好千万别心急,画画一定是可以练出来的,请记住这句话。你要多练习多总结,多听听画室老师的意见,多和同学们交流,多问多想多看多练,这样一定会进步。当然,画画时放松也很重要。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听听歌,把画画当作一种享受。要知道你既然选择了建院,你最好是喜欢画画,喜欢这种艺术创造的过程。在努力的时候也要记住本心啊。
3.面试。面试老师问的问题其实每年都差不多,比如你最近在读哪本书?你为什么转建院?你喜欢什么建筑?大家可以稍作准备,别在面试老师面前摆出一无所知的样子,就算问到了没有准备的问题,你也可以向你知道的东西靠拢,前提是你必须肚子里有点东西。
怎么去准备呢?如果抛却只为面试的功利心,你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书。看了要记,不然过目就忘了。如果只为面试准备,提前了解一些建筑。
关于画室:我很想分享一下在画室备考的经历。我不是给画室打广告,我只客观地说一些自己的经历感受。我在决定转专业之前,认识了一些转建院的学长学姐,他们都去了艺号美术,这让我觉得这个画室靠谱。后来有同学来发传单,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画室了解了一下情况。听了方老师的讲解,我觉得这个画室很有经验,各课程很有安排,我就报了名。当然,离我的宿舍西南二很近,这点也非常吸引我。
说完了我如何选择画室,再谈谈画室的就读体验吧。教素描的主要是张老师和姚老师。他们都非常有耐心,会点评你的画。听了他们的点评和指导,我就会觉得真的说到点子上了,我就是这个毛病,然后我就会追问:“那怎么办?”他们会给你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中一点点进步的。
还有噢,在画室你会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个人的体验是,在画室除了收获技能,也收获了宝贵的情谊。一开始大家都不认识,在画室画画就是一件有点儿沉闷的事情,大家沉默着,各画各的,有一种冷漠的感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下学期。下学期画室新来了许多同学,大家常常在一起画画,一不小心成了好朋友。
我们曾经一起奋斗到晚上十点多,排着队一起回学校,也一起交流学习,一起点外卖……
除了同学情谊,我们和老师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到了后期,老师们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色,学生们也常拿老师最爱说的那几句话来开玩笑。到了转专业考试结束后,老师也非常希望学生们回画室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