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终于晴朗的天,又突降大雨,站在窗口看着密密匝匝压下来的雨,你在想些什么?
昆明,一年分两季——雨季和旱季,一天分四季——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但是雨季的午后,有雨便成冬。
北方的夏季也是多雨的,多大雨。
一到夏天,闷热难耐,就盼着下场雨,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雨水冲刷着屋顶,在屋檐边一泄如注,小伙伴们挨挨挤挤地站在屋檐下,伸出双手或者一只脚,感受大雨带来的清凉,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
雨一停,就飞快地冲出屋檐,跑到街上,在胡同这个临时的小河里淌水。村子北高南低,一旦下雨,雨水就自北往南流,经过我家门口,最后流进村南的小河。等水流小一点后,我们就近捡些石块、挖些黄泥,在门前的胡同里搭起小桥、堵起水塘,等水塘快满的时候,就在黄泥堤坝上戳一个洞,开闸泄洪。几个小伙伴每人承包一段,沟渠相通,连成一片,俨然江南水乡。
村西田里的土是黄土,跟沙土不同,黄土黏性大,下过雨的黄泥地能把你的鞋子黏在地里,挖黄泥的时候,我们把鞋子脱了放在地头上,慢慢摸进地里挖一大坨纯净细腻的黄泥,双手捧回家门口,捏泥玩或者放炮。捏一个底平沿浅的泥碗,碗底尽量抹平抹薄,翻过来用力往地上一摔,伴随着“嘭”的一声,碗底就炸破一个洞。在一片哄笑声中,对方要根据洞的面积给你一块同等大小的泥巴,最后看谁的泥巴多。这就是放炮。我们还把泥巴捏成不同的形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了。
村南河边多杨树林,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总能冲倒几棵杨树。小孩好看热闹,雨停了就跑到河边去看又有几棵树被冲倒了,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横在河上……顺便在小树林里挖节流鬼儿(学名“金蝉”),这是一项全民热衷的夏季活动,不分男女老少,莫不提了小桶,拿了塑料瓶、塑料袋,通宵达旦者还要带了手电筒,一齐涌向各个小树林。你问挖了干啥?当然是进了吃货的肚子里!
村北是山岭,多黑青碎石,只有荒草、没法种地的地方叫“沙皮梁子”,雨后就冒出一层地皮菜,我们带了小筐去捡,淘洗干净就可以炒一盘菜。我妈说那是牛粪羊粪变的,从来不给我炒。好不容易一片一片捡回来的,扔了可惜,我就送给小伙伴。后来我就不捡地皮菜来了,去古树烂木头上找蘑菇木耳,这总干净了吧!
下过雨的傍晚,家家烧柴做饭,烟囱里飘出缕缕青烟,弥散在湿润的空气里,混合着柴草暖暖的味道……胡同口传来妈妈的声音,喊着你的乳名,你在远处应和一声,一路笑着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