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照亮鼓浪屿夜空的星|鼓浪屿人文游学系列之四
昨天是个受台风外围影响的阴天,也是本次假期鼓浪屿人文游学系列活动的最后一个主题日-“寻找鼓浪屿失落的星”,探访20多位前人留在鼓浪屿的足迹。这20多人是在林语堂马约翰等人们早已熟知的名字之外,也在人生的某一阶段于这座小岛停留过、对这个世界同样产生过这样那样的重大影响,却因种种原因名气没有那么响亮、或者人们还未把他们的名字与鼓浪屿联系起来的一些人。这些人士的贡献,就藏在下面问题中:
1.是谁在西太平洋战场帮助盟军取得关键性胜利? 2. 是谁在抗战胜利后第一个登上台湾岛? 3. 是谁写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豪迈诗句? 4. 是谁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5. 是谁推动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6. 是谁被称为“台湾改革开放的幕后推手”? 7. 是谁把中国的羽毛球从一无所有推动到世界最强? 8. 是谁把中国女子游泳推动到世界之巅? 9. 是谁改变了中国钢琴传承的历史命运? 10. 是谁第一次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的交响乐? 11. 是谁被称为华人录制唱片第一人? 12. 是谁被称为象棋届的无冕之王? 13. 是谁创立了紫金山天文台和凤凰山天文台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14. 是谁为现代生理学奠定了基础被称为中国生命科学之父? 15. 是谁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拯救了无数中国人? 16. 是谁为中国现代妇产医学奠定了基础? 17. 是谁对中国物理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8. 是谁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吴永奇老师在岛上十多年的潜心发掘,共找出400多位这样的人士。这次游学只是选取了其中20多位,这有点像吴老师自己比喻的那样,把他们取出来一一擦亮,抛到天上他们所对应的那个位置;或者,他们原来就在天上某个角落默默发着光,吴老师把他们指了出来:喏,这颗星就在那里,他/她曾经这么发着光。
对参加活动的本地人来说,一路跟着吴老师走下来,则可能是另一番心情:当吴老师说蒋中正同学曾在这里某处幽居,老湿则想的是他和我上学放学走的不就是同一条路么;当说到许倬云也曾是英华学子,老湿则会检讨自己念的是假的英华,就像老湿也曾和林语堂念过同一所小学,只不过时间相差了七十多年。
这个时代的鼓浪屿星空,貌似有些黯淡。游客如果是冲着鼓浪屿的名人来的,本应该越来越少才对。老湿当年的同学里面,既没有马化腾、刘强东一类的商界精英,也没有周杰伦、李宇春一类的演艺明星,当然老湿自己也很黯淡。不过这正好成为一条理由,促动老湿参加本期游学之旅,顺便思下考夜空亮度问题,如果不是由于光污染加剧,则有可能是天时人和不会总是偏爱某块宝地。
本期活动的千步之行,始于鼓浪屿海底世界的大章鱼足下。海底世界这块地方在老湿上学时叫鼓浪公园,是后来填海造出来的,以前很可能真的就是在海底。

老湿错过了一班船,赶到时吴永奇老师已经开讲了。依稀听到他在介绍弘一法师、郁达夫和巴金住在鼓浪屿新厦门酒店的往事,说到巴金也曾在岛上的暗夜里仰望满天星斗,还写了《春天里的秋天》这一以鼓浪屿为背景的小说。新厦门酒店原址据说就是眼前的这块地方,巴金印象中风景如画的小岛上,游人如织。

第二站来到延平戏院(原鼓浪屿电影院+菜市场组合),这里住过的大人物与问题4相关。老湿的思绪,则飘到在这里买票看电影、散场、以及楼下打酱油、还有在对面糖果饼店望着橱柜内金灿灿的一口酥流口水的经历。




第三站的故事和象棋界圣经《中国象棋弃子攻杀法》作者郑德丰有关。老湿下围棋不下象棋,所以更关心的是郑大师住这一带的时候,在哪里摆的象棋盘?有臭棋篓子在边上支招吗?大人们被他杀得片甲不留时脸上会挂不住吗?他经常爬日光岩吗……?这些问题能难住吴永奇老师也说不定。






中华路45号是第四站,相关人物张圣才。老湿上网查了他的经历,这是位人如其名的谍报界传奇人物,解开问题1的关键。



第五站泉州路64号,这里住的人物能解答问题15。但老湿对同住在此楼的另一位、据说是二中老师的陈姓同学更感兴趣。陈同学早年考上厦大,因厦门沦陷,厦大迁到长汀,日军飞机跟过去轰炸,让读了一年级书的陈同学很生气,于是投笔从戎,最终竟然加入了美军飞虎队,接受培训后在“驼峰航线”开运输机,九死一生回来后继续完成在厦大学业,毕业后陈同学变成陈老师,辗转回到鼓浪屿二中教英语和化学,深藏功与名。



就在泉州路与安海路的这个岔路口,有游人问老湿“别墅酒店”怎么走,作为曾经的鼓浪屿人都不知道的人或事,又有几位游客能知道?





沿着泉州路过来是宁远楼,曾经的中科院院长卢嘉锡故居(三楼)。时光倒退90年,你在这一带遇到的那个一蹦一跳的熊孩纸,很可能就是卢嘉锡本人。




宁远楼隔壁是“版筑传芳”。傅家的两位女婿:穆祥雄与汤仙虎,分别是中国游泳界和羽毛球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泉州路101号,黄赐敏别墅隔壁。吴老师介绍住着谁来着?老湿心里想的则是上人民小学一年级时的张姓女同桌好像也住这附近。

沿泉州路一路向上,过了永春路口,遇到岔路而不是往左走日光岩西林方向,而是紧靠人民小学围墙爬坡,就来到了鸡山路,也就进入老湿相对陌生的“蛮荒之地”。电线杆后面那片矮墙围着的空地,据说是与故宫宫主单霁翔的父母兄长有关(⊙o⊙)哦。

鸡山路8号、叫做“白楼”的所在则与另一段故事有关。历史学家许倬云的童年在这里度过,他大概对应于问题6。 听说王力宏要管许倬云叫舅公,大伙似乎一下子就见到了本次游学之旅最亮的星。


白楼对面有条路,通往一处神秘山庄,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不常见的日光岩背面景色。



绕过陈士京墓再往上,就来到山西人后裔所建的鸡山路12号(老厦门人提到这座楼会说这是同英布店老板的别墅)。这里住过的名人就是问题5与问题10的答案。老湿对屋前屋后布满院墙的爬藤产生了兴趣。















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殷家。殷承宗在那个年代到广场上做了一件项惊人举动,挽救了钢琴在本朝不至于被二胡彻底取代。这时天空飘起小雨。

从鸡山顶上下来绕过陈士京墓,就进入今天行程的下半段公平路一线。此时,除了游学团员没有别的游客,吴老师很高兴: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鼓浪屿。


老湿却直挠头,这一带对应的黄金涛、黄卓群、吴国桢、林巧稚还有陈文总等几位风云人物,除了林巧稚,其他人对老湿来说,则和公平路的巷子和建筑一样古老、神秘,或许还有些破败。









从公平路绕出来,就是老湿这个月才有所了解的笔山路,这也是今天游学的最后一段路线了。这一带的会审公堂,是曾经的中国首富黄仲涵之女、民国外交之星顾维钧的第三任妻子、有时尚女王、民国拜金女头衔的黄蕙兰女士的家产,老湿就不上图了。
“黛峰”夫如何,吴老师在介绍,老湿听未了,就去拍花花草草。




笔山路5号,厦大前校长林文庆别墅院内的凤凰花还开着。他的儿子林可胜是解答问题14的关键。

那天与@鼓山栖 同学一起遇到的喵星人,正卧在墙头俯视往来路人。


最后一站,龙头路余青松老宅,原址只剩大门还在,图中是隔壁院子。余青松是位天文学家,为纪念他的贡献,有颗小行星就以他名字命名。能与日月同辉,想想历史上能享有这种待遇的中国人有几位?

游学之旅到此全部结束,本次主题游学之旅的总结陈词,老湿几天前在读Geoffrey Blainey的《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讲希腊这一篇时,其实就已经想好了,复制粘贴过来就是了:
在离现代相对较近的时代里,每隔几个世纪,都会出现一段短暂却活力四射的时期,在完结很久之后,还如一盏明灯屹立在孤独的海岸上。这些时期通常都局限在世界的某个小角落,但它们发出的光无远弗届。希腊人点燃的,便是这样一盏灯,日夜燃烧在高高的岬角上,俯瞰着一片大海,并且在好几个世纪中,隔着很远都能看到。
鼓浪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起到过类似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这样的作用,尽管影响没那么大。总而言之,你会看到,恰好在那个合适的时间,有那么一群人,从鼓浪屿走出、或路过,他们就像夜空中的某颗星,发出的光,或明或暗,永远闪耀在这座小岛上空。
相关链接:
巴金三宿鼓浪屿,http://www.glysyw.com/html/lsrw/mrsj/ydmr/2016/0313/2355.html
张圣才_鼓浪屿文化遗产,http://www.glysyw.com/html/lsrw/mrsj/bdmr/2016/0313/2316.html
百度百科_黄蕙兰,https://baike.baidu.com/item/黄蕙兰
百度百科_余青松,https://baike.baidu.com/item/余青松/293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