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重复令人沮丧

“童年,少年,青年,盛年,有的人强颜欢笑,有的人终日倦怠,有的人不知所终……
台风来来去去,暗沉沉的天。
闷。
像大学时坐着绿皮火车回山东,20几个小时,在汗味、脚味儿、方便面味儿混沌蒸腾的车厢里闷住,内心爆炸般的想挤爆大颗大颗的柠檬,透口清新的气。
开始做Bathroom这个项目,大概就类似这种“挤爆柠檬”的换气冲动。是某一天,突然跳出玻璃鱼缸的鱼,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过去和未来的全貌。
绵软。
显而易见的是,周遭的人们已然沐浴在一种物质上的幸福之中。稳定的、体面的生活,就像舒适的体温水,严丝合缝的安抚扑腾的人心。
大多时候,人们不怎么快乐,也不怎么痛苦,不怎么强烈,也不怎么能记得住。生活不好不坏,时好时坏,凑合的过去。
没所谓。
科技感的世界,缩影在上下班时的地铁上,封闭的铁盒子,把人们快速的从A传送到B,看不见过程,人们埋头在各自的手机里,泡在各自虚拟的世界里。
人群拥挤,却看上去相隔遥远,彼此漠不关心。像是一个“无缘社会”。

虚无快感。
工业流水线可以高效率复制,过剩的产能用浪费来消化。就像《美丽新世界》里的那句盛世口号:“不缝不补,胜过缝补。”
人们不假思索的买,毫不吝惜的扔。消费主义的快感刺激转瞬即逝,日子很轻,感觉没什么留得下,只有堆积如山的垃圾,无处安放。
空壳林立。
常常看着城市的老城复兴工程哑然。不是因为拙劣的建筑模仿和违和的油亮漆面,而是那种“空城感”挥之不去。
它早已不再是任何人的生活,它不过是逝去了的一种生活的标本,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紧凭观瞻的华丽空壳,虚张声势的立在你面前。与生活如出一辙。
无可奈何。
这一礼拜乱糟糟的世相,几乎就是17年年末的升级版,再往回翻10年,周云蓬也唱过《中国孩子》。高频重复的无解的恶,让人连愤怒都无力,只剩了逃。
人们当然也知道,所有被绕道而行的问题,一定会再三再四的找回来,敲打绕行的人。
物理天才特斯拉说:“在这样一个时代,超乎想象的科技发展,并不会影响真正的文化新生和新启蒙。恰恰相反,如今国家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类对社会、道德和精神危机的无能为力。”
“科技”是“去自然力”的过程。
春天,揣着上坟的心上班,路上经过扫街的大爷,看着阳光和树影落在他肩头,明灭闪烁,摇摇晃晃,心里莫名其妙的艳羡。
一旁的同事揶揄:“你在寒冬酷暑里再来看看瞧。”我当然明白他说的是生活舒适度,可惊醒我的是,在格子间、空调房里周旋时间的人,就像被脱水的速食面,已经离“鲜活的生活”、甚至自己,都太远了。
夏日炎炎,空调房里,盖着被子,吃冰激凌。冰箱里的食物,应有尽有,过期很久,也忘记了很久。
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人们从自然界躲进格子间,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只是不太能感觉到“活着”。最近常常想,上帝阻止人类建巴别塔是对的,人很聪明,但无度。无所畏惧太容易丢失底线。

年初做一个实验性的浴室品牌--Bathroom,做小众选品,做浴室文化,都不过是企图挣脱和反抗🖕️上述的一切🖕️。
21号杭州预报来台风。没管没顾的,十几个年轻人扛着话筒和音响去了西湖边,没有舞台,就在人群里唱起来了。
城管来轰,他们就走,边走边唱,听歌的人跟着他们走,彼此尽兴,相逢、尽欢。
台风来了没所谓,城管来了走着唱,没隔没挡,没遮没拦,野生野长,不完美,很动人。鲁莽炙热的少年感,好久不见。
随心随性的少年荷尔蒙,在争相奔向格式化安稳和岁月静好的人群中,格外耀眼。
婴儿剪断脐带的那一刻,预示一个独立个体的诞生,然而事实是,我们降落在一条段落分明的生活轨道,主流价值观攀附在其中,生长出各种标签和定义,要挟着个体。
这些来自经验主义的干预,会在某个年纪突然强硬的聚焦。比如,20岁,没考上大学的孩子。30岁,没结婚的女人,没事业的男人。40岁,没孩子的夫妻,离了婚的男女……顺从容易,贴标签也不难,怕的是不甘心的啃噬,会生出生活的戾气和颓然。
在谈到建筑与人的关系时,安藤忠雄说:“外物外事过多的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人心是很难栖居的。”
浴室之于个体而言,就是一个保存珍贵自我的地方,一个游离于社会机制之外的私人领域。
关上门,扯掉领带,踢了高跟鞋,解了围裙,你不再是谁的妻子、丈夫、职员、老板、父亲、母亲、女儿、儿子……镜子里的赤裸裸的那个人,没有身份,只是你自己。
不迁就谁,不遮掩脆弱,不端着某种姿态,不必压抑兴奋……浴缸里泡着一个自在舒展着的人,每一次沐浴,都是和自己待一会,让肉身和筋骨攒够热力,有勇气去经历不安、迷惘和疑惑。
那是一个拥有自我世界秩序的个体的力量。是失序世界里的自我捍卫。也是Bathroom所追寻的生活力量。

我心里涌出数不清的怪念头。我时而调皮,时而快活,时而倦怠,时而忧郁。我有根,却在流动。
人人害怕平庸。人们常说开心就好。可如果仍然焦虑,也许因为人们只是说说而已。
趣果有间,孤独无解。
活成别人容易,喜欢自己很难。而这一点分野了所有的人生际遇和选择。
那些灵动的人们,一次次的试探,辞职、学法语、练瑜伽、学拳击、四处旅行……就像中途重写的人生剧本,经历着一次次自我反省和自我否定的兵荒马乱,不安稳,不体面,不成功,不高效,可足够直白、热烈、真实,用不加隐藏的生命力重构生活的秩序,像土里的种子,重新生长出一个自己,倒没那么焦虑了。
做Bathroom的私心所想,是在此通过真实的“裸聊”,听见散落世界的共鸣声,听见轰烈真挚的撞击声。
“任何真实的城市,人们擦肩而过;在洛杉矶,没人碰你。我们躲在冰冷的金属和车窗玻璃之后。可能因为怀念互相触碰的感觉,所以我们撞车,为了感到对方的存在。”
——《撞车》

文 / 箫酱爱泡澡
微信公众号 / bathroomproject
本文版权归该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