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是一种习俗
根据我近几年观察得出的结论:但凡有人在朋友圈发布亲人去世的消息,基本上可以认为,那个人很大几率不是特别伤心。
几年前我同学在朋友圈发布了爷爷去世的消息,大意是爷爷一路走好。当我在葬礼见到他时,他显得很平常,并没有特别悲苦的哀容。他爷爷从小到大和他接触并不多,感情没有多深,有此举动实属正常。亲情一部分来自于血缘,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相处。
最近有一个同事兼老乡,在朋友圈发布了外婆去世的消息:“外婆一路走好。”底下一片“节哀顺变“。然而今天和他同桌吃饭的时候,他向我抱怨他并不想回家参加葬礼,因为路途太远……
最让我震惊的是去年发生的事。一个高中同学的父亲去世,她当时正在千里之外的东北读研。得知消息她千里迢迢的往家赶。一路上发的朋友圈显得极其哀伤。父亲去世,哀伤是人之常情嘛,我当时这样想。朋友和同学都留言祝福劝导她。待我到葬礼上见到她时……她居然还能嘻嘻哈哈,她表姐还批评她不够严肃。我力劝她在家待一段时间陪陪她悲伤的妈妈。她断然拒绝,理由是她还要回去准备考试。考试挂了可以重来,这可是亲爹亲妈。她临走之前,又在朋友圈发表一番高论,让大家掬了一把同情泪。
不管内心所想为何,悲伤与否。在朋友圈发布亲人去世的消息,自然会博得一片同情。要是哪个倒霉鬼失手点了个赞……
写下这点尖锐的东西让我觉得自己很刻薄。显然我没资格评判这种行为的对错,我只是觉得吵闹。
说点好玩的吧。我妈曾经和我说过()去世时的荒唐景象。那时她读中学,学校广播里播放了这一悲伤的消息。所有人都趴在桌上哭得难以自抑。我妈实在是哭不出来,只好趴在桌子上装死。我妈的男同桌也哭不出来。那小子挤不出眼泪也罢,闲着无聊把语录上的()画像画了一副眼镜戴着。参考现在给语文书上的杜甫戴眼镜。还笑嘻嘻叫我妈来看。我妈一看,你小子莫不是作死么?别扯着我下水。立马扭头不理他。老师睁着哭红的双眼发现,这小子在座位上不安分得很,走过去一看,好家伙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给()戴眼镜了。小伙子后来被拉去游街了,大声喊着口号,被热情的老乡淋了满头满脸的鸡蛋白菜。所幸我妈的家乡是一个小地方,很多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小伙子内心也坚强得很,并没有造成啥永久性的损伤。多年后我读了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知道了有种行为叫做“媚俗”。试想,对接触得不多的爷爷尚且感情淡薄,对一个只见过画像的人,感情能深到哪儿去?
不管是我妈年轻时那个更为专制的年代,还是更为自由的现代。人的本质都没有变。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497篇内容 · 16.7万次浏览
- 印象深刻的博物馆记忆新1.0万+篇内容 · 1681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298.0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4篇内容 · 20.2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39篇内容 · 139.3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96篇内容 · 25.7万次浏览
- 分享你认为的i人最爽时刻15篇内容 · 2.3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5640篇内容 · 3.2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