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附加题

今天逛A站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一张图片。图片上的题目涉及博弈论,据说是囚徒困境的变式。一时间楼下的诸君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选A的,自然也有选B的。
选B的人纷纷说出自己为什么选B,结论大概总是和获得收益多少有关。甚至于有人例证了期望,证明自己选B的正确。
选A的人也大概说了自己对期望的理解,对博弈论的见解。
但我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选A的人之中,有一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想,如果不去谈博弈论,是A或B的结果,无非是个人对于结果期望程度的不同造成的吧?
但在如上观点之中,这个人由于受到“职称晋级考试”的影响,将“社会道德水准”考察的因素加入了选择原因之中——这就很有意思了。
在他口中,选择A的依据是,如此一来可以使所有考试者获得稳定的2分。而选择A的人,则会因为顾及到集体利益,而被判定为社会道德水准“正确”的人。
我于是想,如果有一群人,在为某种待实行的政策举行投票选择时,如果出现类似如上的情况——
实行A政策,对所有投票者均带来直接稳定的好处。得分稳定加2。
实行B政策,对所有投票者带来的好处是不稳定的,并且结果无法预测。可能是0,也可能是10。
这时候按照如上选A观点的人的选择,大概选择A就是最正确的了,也是最符合他所说的“社会道德水准”要求。
可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无论选A政策还是选B政策,都只考虑了政策对投票人带来的好处,而没有考虑政策A和政策B是否是“正确”的、“良好”的、“应当实行”的政策。
并且这样的问题,也是无法用加入一句——“不考虑AB两种政策正确与否”的前提就可以抹除的。
因为无论AB政策是否正确,为了投票人的利益进行的选择本质上就是错误的,这显然又不符合他所说的“社会道德水准”了。
这时,反而是有些人根据自身期望所求而选择的B选项,更像是正确选项。当然,因自身期望所求而进行的A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因自身期望所求而进行的选择,在结果上都代表自身对于AB选项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在最终统计结果上才会反应整个集体对于AB两选项的选择倾向。
不顾及其他投票人的利益而进行的选择,这时却成了最符合“社会道德水准”的选择。
但我想,在实际生活中,那名期望在“职称晋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人,他的想法应该也是正确的。
因为他的想法是经过生活实践改造过的想法。而改造他想法的人,就是那些如此出题的人。
他们大概也有过如我一般的疑问吧?
但在无法反驳的结果面前,他们是会选择正确的答案,还是选择其他东西呢?
被这样口口声声为了集体而设计的考题选拔出的人,在本质上是否真的是在为集体着想呢?
他所处的环境,算一种“理应如此”的真实环境?还是条件特定的“人造空间”?
那些如此出题的人,是否有想过究竟什么才是社会道德水准的正确?
那是一群人行为形式上高度统一的繁荣昌盛?
还是个人怀着崇高目标进行努力后,在集体中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