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宫斗剧的套路与反套路

一、宫斗剧的发展与套路设置
上个世纪的《少女慈禧》、《一代女皇》、《武则天》等剧的出现拉开了宫斗剧的面纱,这些宫斗剧大体以慈禧、武则天作为叙述的中心人物展开故事,表现这些女人为了走向权力的巅峰而斗争的历程,早期的宫斗剧大体上是为了展露传奇历史人物的上位史,与现在的宫斗剧区别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而自TVB大热的《金枝欲孽》开始,宫斗剧开始有了一定的稳定框架,这一剧集关注后宫女人的起辱沉浮与彼此之间为了争宠而斗争不休的状态而很大程度地因其对于女性角色的描摹的出彩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自此,宫斗剧大体沿用《金枝欲孽》的套路,但也因此而陷入了一定的创作瓶颈。
《宫心计》与《金枝欲孽2》都未能取得《金枝欲孽》那么亮眼出色的成绩,而内地的宫斗剧也是从这里开始缓缓发展,2010年的《美人心计》受到了很大的喜爱,到了2011年,《甄嬛传》的横空出世使得宫斗剧在内地大热,被视作宫斗剧的巅峰之作,殊不知内地的宫斗剧其实发展还是相对比较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是刚起步并没有多久,《大明宫词》、《武则天》这一类的剧集虽说与宫斗亦有联系,却也不能算是侧头侧尾的宫斗剧,到了本世纪初,《孝庄秘史》虽有一定的宫斗情节,却也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宫斗剧,所以内地宫斗剧的发展在《甄嬛传》出现之前是很缓慢的。
《甄嬛传》的出现对于宫斗剧的被重视是有一定奠基作用的,虽说大体上没有跳出《金枝欲孽》的模式,却因其各个方面的尽善尽美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成为内地宫斗剧的顶峰却也不是不无道理,这之后的宫斗剧则开始又发生一定的变化,与穿越剧有了一定联系,《宫》、《步步惊心》的出现是宫斗剧的某种变体,借助穿越与宫斗的外壳讲述着言情剧的故事,郑晓龙的《甄嬛传》的大热也促使其又拍出了《芈月传》,不过由于故事与群众喜爱的宫斗剧有了很大的区别也没有被买账。《武媚娘传奇》的出现虽说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却也是因其极高的争议性,而不是因为能够给人回味的故事结构。《甄嬛传》后的这几年,宫斗剧并没有能望其项背的作品。
如今的2018年,虽说没有能够比肩《金枝欲孽》、《甄嬛传》的作品,却又不得不说是一个宫斗年,且这一势头大有席卷开来之势,《延禧攻略》与一波三折的甄嬛传姊妹篇《如懿传》的播出点燃了这个暑假,且火药味十足,宫斗剧的热闹似乎一触即发。这篇文便是对于宫斗剧这一剧集套路与反套路的个人的看法。
二、宫斗剧的剧情套路设置
一个定型的类型剧与类型电影其实是不谋而合的,一定有一定叙述的套路或者,这是故事的大体框架,也是文本最重要的结构。而宫斗剧的套路大致是表现作为中心人物的女主人公逐渐走向黑化的过程,她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而这种阻碍往往是其他嫔妃,且这些嫔妃的手段各异,有低级与高明之分,这也就决定了女主人公在披荆斩棘的过程中会有胜利与会有失败,也就是女主人公黑化的分水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由低到高的对抗模式是主角的成长模式,最后战胜所有人走向巅峰。这个过程中有阻碍者也会有协助者,协助者往往是喜欢女主角的一些男性人物,如王爷、太医、贴身太监、侍卫等等,他们倾慕于女主人公的性格与本心,却又苦于自身的身份,只能默默陪伴在她们的身边,在其遭受危险或者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救女主角脱离水火之中,女主人公对其也是有一定的喜欢或者亏欠,却因为皇权的强大或者其他动机,如家族的命运等等,而不得不斗下去。另外,协助者除了这些男性外,一些与女主人公交好的妃嫔也会与女主角形成同盟共同抗争反派,协助女主人公走向胜利,而自身往往也会得到一定好处。
这是宫斗剧的大致框架,宫斗剧也往往围绕这一套路运行,这种套路虽说看多了会腻烦,却因为是对女主角晋升的展现,从好人蒙难到主动反击,使得受众接受了主人公的深层动机,也暗合了群众发泄的心态而受到理解与支持。这种套路对于心理的满足也就使得这一套路在不断沿用。如《甄嬛传》就是这一套路的典型代表,甄嬛从岁月静好的少女步入宫廷之后遭受来自反派嫔妃皇后、华妃、安陵容、齐妃、曹贵人、祺贵人等人的刁难与迫害而步步为营走向自卫的旅程,这之中反派的强弱程度各不相同,甄嬛的斗争也着实不易,在这之中,她也有协助者,如果郡王、温实初、沈眉庄、敬妃等人的协助,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姊妹篇《如懿传》同样是这一套路的沿袭,如懿心怀姑母乌拉那拉氏的嘱托与对太后的仇恨,与皇帝的婚姻走向围城局面,又遭受来自太后、高贵妃、富察皇后、金玉妍等人的外在攻击,与海兰等人协作走向巅峰。和《如懿传》同一段历史的《延禧攻略》也是这种设置,在报仇的过程中遭遇高贵妃、嘉嫔、纯妃、娴妃等人的阻挠等等。又如《武媚娘传奇》也是遵循这一套路,涉世未深的武媚娘遇到了许多强劲的对手,且参与了两朝宫斗,也遇到了许多协助者,最后独自走向巅峰。这种套路是宫斗剧必不可少的叙事框架,在这种框架定型之外,也有一些反套路的剧情的出现。
三、宫斗剧的人物套路设置
宫斗剧中的人物也因为宫斗剧这个类型也常常显得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女主人公的设置往往是一个出生并不显赫,家庭尚可,对爱情抱有希冀、对人生还有很多憧憬,本身有一定的计谋与应变能力,带着一些幻想进入紫禁城,最后逐渐走向失望。如《甄嬛传》中的甄嬛,起初的她,怀抱着“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将真心托付给皇帝,也换来了短暂的快乐时光,但渐渐地失去了皇帝的真心。这个时候,果郡王的不离不弃让她对爱情重拾信心,但最后一定会被现实击败,这是女主人公的宿命。又如《金枝欲孽》中的安茜、《武媚娘传奇》、《如懿传》、《芈月传》亦如此。



除去女主人公的套路化设置,其他配角人物的设置也基本上吻合。总会有一个张扬跋扈的贵妃,她往往是女主角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大的阻碍。仗着自身宠爱,从不把皇后与其他妃嫔放在眼中,喜欢刁难受宠之人,手段也往往比较毒辣,但最后总会表现其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深爱皇帝、不能怀孕等等,且往往是为了笼络其母家的势力而受宠,展现人物的可怜之处。在《金枝欲孽》中的如妃不把皇后放在眼中,结尾所有人都离去了,她也要跟皇后斗到底。她也十分喜欢孩子,但却不能怀孕。《甄嬛传》中华妃更为凄凉,对皇帝一番情意,但最后才知道皇帝竟为了忌惮年家的势力而让其一直使用堕胎的欢宜香,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武媚娘传奇》中的韦贵妃与华妃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也有着这样的人物设置,自高自大,仗着宠爱、目中无人,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




除去贵妃这一反派设置外,总会有一个绵里藏刀型的妃嫔,与女主角起初是姐妹相称,但逐渐走向陷害女主角的不归路,最后被女主角识破并铲除,是女主角晋升过程中的第二个分水岭。《甄嬛传》中安陵容与甄嬛起初交好,但安陵容逐渐投靠皇后阵营以求自保从而陷害甄嬛,如害甄嬛小产等等,甄嬛最后回宫与其撕破脸皮并将其铲除,真心也就不敢错付了。又如《美人心计》中的慎儿对窦漪房怀恨在心、《武媚娘传奇》中与武媚娘交好的徐慧、《延禧攻略》中顺嫔靠近魏璎珞设计陷害等等。这种绵里藏刀型的妃嫔由于自身属性相对隐蔽,常常在暗处动手,难以提防,故而比起张扬的贵妃而言相对更难以对付。




而大反派的设置往往是皇后甚至是皇帝、太后等等这些权力顶峰的人物,因为主人公要想自保必然会要碰触权力的顶峰,且这些人物为了保住自身的地位往往会主动向主人公发难。皇帝常常是一种缺乏生命力的展现,他往往对后宫嫔妃并没有真正的感情,或者说他的感情早就已经被埋没了,故而女主角的历程总是比较艰难。除去反派,一直与女主人公交好的妃嫔也存在,只是往往都不得善终,这也是加剧主人公黑化的原因之一。

总体而言,宫斗剧的人物与剧情设置大体上是比较稳定的,也是在这种稳定中使得整体创作给人一定的审美疲劳创作瓶颈,故而,反套路设置势在必行。
四、以《甄嬛传》为例剖析宫斗剧中爱情的套路设置
爱情是宫斗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爱情的实现与否往往是诱发主人公人生转折的所在。和《金枝欲孽》的人物形象的反套路不同,《甄嬛传》还是一种中规中矩的套路化的呈现。而其中的爱情和《金枝欲孽》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谋而合的。《金枝欲孽》中几位女主角的爱情从来不是皇帝,也就是作为中心男权的形象其实是被架空了的。而《甄嬛传》虽在后半段和《金枝欲孽》不谋而合,但前期的设置还是展现了一个爱情故事的整体动机。
初入宫时,她和皇帝不期而遇,“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是他们的初遇,再到杏花下的重逢也给这段感情一个机会,甄嬛对于皇帝的爱,从来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对其才华的爱,这是爱情的套路化设置。一切都极其顺理成章,也极其水到渠成,爱情故事的改变便在于甄嬛以为的爱情故事破灭了,她眼中的一生一世原来只是皇帝可有可无的替代品。这段爱情走向了幻灭,爱情在发生解体。与果郡王的第二段感情成为了甄嬛一生一世的重,最后却又被皇帝毁灭了。这是诱导甄嬛最后谋杀皇帝的原因,也是为了保全与果郡王所生的儿女的理由。这种爱情是套路化的,受挫与真爱的对比,但这种结局却是反套路的,谋杀皇帝这种举动在宫斗剧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便是甄嬛传的反套路倾向,表明甄嬛黑化后的杀伐决断。

和《金枝欲孽》书写人生的失败不同,《甄嬛传》用一种十分腹黑的笔调书写着人生的成功,想要成为人上人,想要不再受人践踏,想要不为人鱼肉,那就朝着权力的顶峰奋进。这在宫斗剧中无疑是一种套路化的倾向。《美人心计》、《武媚娘传奇》等剧都在表达这一观念。但却又能在这种表达中看出背后人物的悲情。《甄嬛传》的结尾是甄嬛成为太后躺在床上回忆过去的往事,皇帝、果郡王都出现在了她的梦里,这也就是一种套路化地书写成功之后人生的无奈与伤心处。后宫其实就是一种诅咒,一旦踏入深宫之中,就绝不可能全身而退,这便是身在后宫中不得不为之付出的代价。
五、以《金枝欲孽》为例剖析宫斗剧中人物的反套路设置
在剧情、人物等套路化的基础之上,宫斗剧又有哪些反套路呢?《金枝欲孽》的反套路设置地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反套路是在剧情的模式化、定型化、套路化之后的一种全新的改编与尝试,《金枝欲孽》可以说是套路的鼻祖,因为它完完全全符合套路化的宫斗剧剧情的模式,却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反套路尝试,且这种反套路也是使得《金枝欲孽》历久弥新让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在传统的宫斗剧或者说定型化的宫斗剧的概念中,宫斗剧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逐渐黑化的过程,而《金枝欲孽》却一开始就不遵循这一套路,在第一集就把主角的黑暗本性给展现出来了。同去京城参与选修的秀女玉莹与尔淳在路上义结金兰,在遭遇敌人的追赶之际,尔淳有意识地当做消灭对手并未相救,尔淳的本性在第一集的前半部分就展露了出来。


而玉莹最后无恙归来,但是在后面知道了玉莹的本性后往回看发现细思极恐,两个明明一起跑的人,玉莹为什么会无故走丢,其实一开始就是玉莹想通过失踪来试探已经义结金兰的尔淳到底可靠不可靠,事实上玉莹发现自己看错人了,所以玉莹之后才会对尔淳有所防范,这也是宫斗的伏笔,女人永远的不可信的。

二人最后一同进了宫成为小主,玉莹装作徒有美貌就不可一世的模样而任由自己受人摆布,在观众以为她是一个善良纯洁毫无城府的大家闺秀时,在第一集的结尾却给了观众一计当头棒喝,玉莹独自一人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露出极其瘆人的微笑,显露出了这一角色的城府与心计。在之后尔淳设计的几个局中,有意无意的顺水推舟,对尔淳有所防范,却又不让尔淳识破,在这场战争中,玉莹表面上大家小姐风范毫无心机,实际上与尔淳一样心计暗露,这也就暗示了两人的斗争实际上是暗里的斗争。


尔淳为了除掉玉莹这个对手,终于决定出手,谁知玉莹有所防范,二人当面撕破脸。尔淳陷害了玉莹,也让尔淳试探出了玉莹的心计,才发觉美丽外表下的玉莹其实和自己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心计可能比自己还要更深,这种一开始就撕破脸的较量使得剧情一开始就在套路的基础上反套路,让观者有了一定的观剧愉悦感与剧情期待。


六、以《金枝欲孽》为例剖析宫斗剧结局的反套路设置
反套路在《金枝欲孽》的人物设置上除去人物形象反套路的设定,当然也不止于此,在结局上更是极其明显。这也就指向了后宫这一存在对于美人的诅咒。在这场美貌与心计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人能够独善其身,但这种人性的暗黑背后其实却有着最大程度的无奈与现实的凄凉,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无可奈何的不能承受之重。尔淳是为了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而不得不进宫争宠,玉莹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安茜则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如妃则是丧子之痛的根深蒂固,《金枝欲孽》的高明之处便在于一开始便把最丑陋、最残酷的人性展露了出来,让人明白美貌之下的丑陋是多么恐惧,多么让人不堪,多么让人失望,但最后在逐渐深入地观察中你会发现这种心计其实只不过是人物外在的本性,最内核的、最深层的永远是那些最让人痛心的、让人撕心裂肺的情感与记忆,这些东西是这些人生存下去的动力与决心,是在深宫中少有的寄托,是在高墙之下独有的温情。这便是宫斗剧的反套路。
天子无情,皇宫更是无情,你得到的永远只是一个无情之人的无情之物,这便是深宫的悲哀,与其说是在表现人和人的斗争,不如说是表现人和自己的斗争,人始终是无奈的,每个人最大程度的无奈便锁住了人的内心,或者说这便是封建皇宫与帝国永远的诅咒,一旦进入这深宫之中,便无法脱离,为了一种根本不稳定的安全感,只能遵循这斗争的本能,但实际上,其实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是自己错了。《金枝欲孽》想要表现的其实便在这里,那些为恩宠、为权力、为美貌斗争过的东西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会逐渐被抛在身后,你所承担的永远是岁月无情的侵袭,老去的容颜提醒着你的一生永远是被诅咒的,永远无法脱离这深宫,纵使美貌心计无双,最后其实只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
《金枝欲孽》的结尾是一场叛乱带来的结果,玉莹得到爱情却葬身火海、安茜得到爱情却中箭身亡、尔淳失去爱情孤独地流浪、如妃放弃爱情执意斗下去老死紫禁城...没有一人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人赢到了想要的东西,《金枝欲孽》里的人生其实是一种逆向的不断在失去的人生,当你拥有美貌、拥有权力、拥有一切时,其实你也在逐渐失去这一切。《金枝欲孽》其实就在书写人生的失败,而大部分宫斗剧其实都在写人生的成功,这便是《金枝欲孽》作为宫斗的第一个高峰的反套路,这个套路总体来说既是在人性刻画上的,也是在结局的表现上的。或者说,宫斗剧其实没有所谓的成功,其实最后迎来的只会是失落而已。


七、以《延禧攻略》为例剖析人物形象的套路与反套路设置
在最近大热的《延禧攻略》中,套路与反套路亦是极其明显。只不过套路与反套路似乎用在了不同的方面,和《金枝欲孽》相类似,女主人公一开始就已然告诉观众她并不是白莲花了,睚眦必报的性格使得魏璎珞成为极其惹人喜爱的清宫剧女主角的备选,这是《延禧攻略》在人物设置上的反套路,但离所谓的黑化还是有区别的。《金枝欲孽》的女主角的黑化是一开始就主动挑事主动出击,而魏璎珞却从不曾主动害人,与所谓的黑化其实还是大相径庭的,所以魏璎珞这一角色的设置既是反套路的,也是套路化的。除了女主角的反套路,富察皇后其实也算是一种反套路化的角色,以往清宫剧中的皇后往往是大反派的存在,但在这里却是极为纯粹善良的存在。


那这个黑化的套路设置就落在了另外一个凄惨的人物身上,这个人就是娴妃。佘诗曼又一次饰演了一位城府极深的与尔淳极其类似的角色,辉发那拉·淑慎,这个角色在我看来是这部剧最套路化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其实也是最大地表现紫禁城的宫斗所能侵蚀人心的程度。黑化过程还是一如既然的套路化,但这个角色的黑化却带有如主角一样的定位,则显示了套路中的反套路倾向,这种配角形象的主角化则表现在这个人物的丰富性上。这种设置其实与《甄嬛传》的甄嬛黑化的设置其实是不谋而合的。她亦是循规蹈矩的岁月静好模样,“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这是她起初的愿望,于她一个后妃而言,只是想着岁月静好罢了。和起初入宫的甄嬛一样,与皇帝有真正的感情,但慢慢地是一个因家族与感情的变化而逐渐黑化的故事。

所坚持的终究被打乱了,她想要拥护的家族最终因为她个人的懦弱而不得不走向破灭,弟弟因为自己没钱替他治病而延误了诊治,母亲因为自己的无能而自尽,她发现自己没有权力、没有宠爱什么都护不住,当她得知富察皇后撤回能救他弟弟的太医时她自认为明白了皇后伪善的本性,高贵妃的迫害与纯妃的威逼利诱她也一并计在心里,于是便展开了个人的报复史,先是杀了嘉嫔夺子并自残来博取皇帝信任自己能做好养母,之后拉拢太后之心助于自己登顶皇后之位,接着在魏璎珞报复高贵妃的焰火中放入金水杀了高贵妃,再挑拨纯妃动手杀了七阿哥等等,这些手段都是为了让所有亏欠她的都付出代价,她告诉自己她曾经失去的东西会一个一个夺回来。

《延禧攻略》在表现娴妃的手段或者说阴暗面时沿用了《金枝欲孽》的间奏,也就是阴谋的揭示的短短说明,这个揭示往往只有几秒或几十秒的时间,在《金枝欲孽》中只用在了两位女主人公身上,在《延禧攻略》中也只用在淑慎和魏璎珞这两个人物身上,由此可见淑慎在剧中的重要程度,一方面间奏是为了说明阴谋的谜底,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人物的黑化程度。这种间奏在淑慎这一人物身上反复使用了多次,如间奏1“杀嘉嫔时的解释真相”。








间奏2“设计脚受伤赢取皇帝信任夺取四阿哥抚养权”这一间奏在揭示上采用黑白褪色画面,说明阴谋,且不加文字说明来表达人性黑暗面。现实中是她因心急孩子而不穿鞋下床使脚受伤,间奏中的回忆部分说明她的做法。




而她的复仇之路也是一帆风顺,借刀杀人的手段玩得实在漂亮,这也是娴妃一路扶摇直上的原因。而与太后的斗争也从这时候正好开始,虽然被太后先发制人,但也不落下风。



与魏璎珞则是权力与恩宠的斗争,虽然不曾输下,却也未曾打到过魏璎珞。她也答应魏璎珞不再斗下去,因为自己确实也累了。但时过境迁之后,她发现自己面临着更大的问题。



正是在岁月无情的认知中,淑慎开始走向了王国永远的诅咒中,她开始承认其实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比起夺得皇帝真心的魏璎珞,比起年轻自己十岁的魏璎珞,她在镜子中发觉自己老去的容颜觉得自己输了。纵使自己心计再高,美貌再盛,也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袭,她开始陷入又一个迷宫之中,这便是淑慎的悲哀,或者说紫禁城中女人的悲哀,当初她笑话高贵妃心高气傲,身体被毁之后一定不会苟活下去,如今自己也面临了这样的烦恼。纵使身居皇后之位,依然也避免不了成为过去厌恶的一类人,一类会自卑的人,她一路走来,杀伐决断,最后却也没能逃脱斗争的窠臼,年轻时是为家族为荣誉而斗,年纪大了则忘了自己因什么而斗,是美貌?还是皇帝的真心?还是儿子的皇位?她自己也分不清了,总之,仿佛只有斗下去,她的生命才会延续下去一样,这便是娴妃的悲哀。

娴妃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着套路与反套路,套路其实就是这一路的黑化历程,与其他宫斗剧女主并无二致,但反套路就在于这种配角的主角化,不得不说这个人物确实表现得比女主角魏璎珞要更为丰满,富于变化,魏璎珞相对来说是一个静态人物,如她入宫时的心机并无二致,变化的只有留在宫中的动机,魏璎珞起初是为了为姐姐报仇留了下来,后来是为了富察皇后报仇留下来做了妃嫔,再到后来是为了爱情留了下来,为了皇帝留下来,和他共度余生,总体而言是动机变了,但魏璎珞除了性格稍微缓和之外,并没有过多的转变。而娴妃则是彻头彻尾变成了一个她根本不想成为的人,最后她也不得不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套路设置。总体而言,娴妃在我看来绝对可以算这部剧的一个相对而言最能体现套路与反套路设置的人物。
八、套路与反套路的最终结局:纵使美人心计世无双,也抵挡不了后宫永远的诅咒
纵观宫斗剧所有女性形象,最后的结局其实都是凄凉的,不管是杀伐决断的,还是心怀善念的,她们的最后的结局其实都是一种最大程度的凄凉。后宫其实就是一种诅咒,一旦步入宫廷,也就卷入了无休止的战斗。正如《如懿传》中的钮祜禄氏所言:定下名位高低,后宫的斗争也就开始了。



这是宫斗赢家的感慨。后宫带来的其实就是一种异化,被权力、被名利的异化,这种异化甚至可以说是无可避免的。而这其实也就是宫斗剧想要表达的最大的悲哀。后宫这一场域其实本身就象征了一种无休止的美貌与心计的斗争,为了权力,为了荣誉,就是一直斗,如若停了下来,或者想一直岁月静好下去,只会为人鱼肉。后宫这个体系带给人的其实就是斗争,用尽心计,无止境的斗下去。但其实都是讽刺,纵使美貌举世无双,纵使心计再精明再细致,却也阻挡不了后宫带来的诅咒,这种诅咒是内在的,不可消解的,伴随着每一个人。年少时因为恩宠、家族的荣辱斗争,年老时则会为个人的地位、儿子的皇位、个人的安危后事而斗争。这便是永远的诅咒,而宫斗剧喜欢表现得那些年轻时的情意爱情最终都会被埋葬,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因为一旦浪漫化便会沦为不现实,后宫的现实便是无心无他,方得始终。《如懿传》其实就是一种不断无他的展现,绝心弃欲,方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