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老人是维系一个家族的灵魂
那晚下了小会儿大雨,
我吃了一勺辣子,
时间十一点半,肚子火辣辣的,
雨淋进了屋子里,半边褥子被水浸透。
六年岁月,两年岁月,两个月岁月。
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做正确的事情并一直正确下去,或许正是此时。
2018.8.27老人是维系一个家族的纽带
在我们家乡,每个村子都只有那么两三户大姓,我们村子分别是高姓和殷姓人数最多,以至于上学前我一直以为高的反义字便是殷。两姓家族错落居住,夹杂着杜,解等个别的姓氏。我想那肯定是几十年以前,这两户祖先搬到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几十年后便形成了村落。
今天是我三婆的三周年纪念日,秋伏天气,中午太阳依旧炽热,灵堂前的喇叭响着刺耳的秦腔,孙儿辈都长大成人,重孙子们嬉戏打闹,倒是没有多少亲戚,不过本家的儿媳妇们都在忙活着。我爸和两个伯伯都没有回来。
说起我的爷爷辈,记忆里有六位老人,二婆,是三伯的母亲,在我没读完小学那会儿就去世了,听说二婆生了好多孩子,但只有三伯一个男孩。大爷,是大伯的父亲,应该有八九十岁高龄,也在我十五岁之前去世了,记得他有过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天上下雨路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五婆,是我爷爷的亲嫂子,两个女儿没有男孩,于是我爸爸和两个伯伯也就对她老人家的事情很上心,三年前年初去世,今年过年刚过完三周年。接下来就是三婆,三年前的明天去世,我小时候她有一个很不敬的外号,叫“胡怼”,可能三婆眼睛不太好走路看不清楚吧,我小时候也这么叫,毕竟是爷爷辈的关系,挺疏远的。第四位老人就是我爷爷,去世时间差两三个月刚够三年,爷爷是我第一个至亲的人离世,也是我很想念的人,。爷爷去世那会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儿女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健在,因为父母健在,所以直面死亡的总是父母而不是儿女,因为父母总走在前头,一旦父母去世,儿女便不得不直面死亡,因为前头已经没有人了。”那时那段话我很有感触,对于死亡来说离我确实挺远,父母还在前边,爸妈前边还有奶奶。最后便是我的奶奶,我们高家这一支最后一位健在的老人。不过前年也动了很大的手术。今天一个人坐在三婆家里,没有同辈人可以和她拉拉家常,媳妇儿们忙活着,侄子们也忙活着,孙子们也忙着,她就坐在那,一言不发,注视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平时一年我都不会去三婆家一次,正是因为老人去世,三周年这些重要的日子,我们几家才会一起,媳妇们一起操劳后厨,侄子们忙着接待客人,孙子们也许久不见可以寒暄寒暄。我想,三婆这次三周年过完,秋天爷爷三周年过完,以后奶奶去世了,奶奶的事情处理完后,侄子辈儿们还有什么事情能聚到一起呢?不说那几个远一点的伯伯,要是奶奶去世后,每年年三十儿,估计我家两个伯伯家都会各过各的。还会有什么交集呢?
没了老人,一个家族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凝聚力。若干年后人情会越来越淡漠,再往后,再也没有什么家族村落了,或许真会实现了老子的老死不相往来。那时候的中国乡村,还会有乡土气息,还会有故乡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