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客套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少中国人从古至今好以热情好客来标榜自己,其中不乏有赤诚者以心相交,着实热情招待。浮躁快速的时代步伐,人际交往中演变出了另外一种方式,客套话。有时是一种修养,有时这是一种虚伪的扮相。从敬辞谦辞,衍生出现在一套更为广泛地打太极虚礼,客套。
我妈,一个活脱脱的例子,在这种氛围下熏陶几十年,许多让自己不痛快的不必要客套也是时刻保持,问起来只管说“怎能这样不地道”来小心维持自己的外人前的温婉形象。
表姐在年头年尾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在我家做客,小住上几天,乐滋滋地我跟我妈说了,确实被劈头盖脸痛骂了一顿:“你个作死的!过年过节祭拜祖先还要忙里忙外,你招多一个小祖宗在家待着干嘛?留着然后伺候?”有时甚至是她自己人前热情留客,转过身在房间里当着我的面,“真是厌倦,还在上我们家住,麻烦人!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吗?”
一个客户在我家聊到快接近饭点或过了饭点了,留下人,邀请一起用饭,人家表示家人已经饭菜侯着,回家吃便好,知道其实出乎意料的客人,没来得及提前准备饭菜,婉拒准备回家。还是硬生生地把人留下来,收拾碗筷的时候。自己又再抱怨饭菜不够吃,吃不饱。我说:没有预人家的份儿而且人家也说要回家吃,客套一次人家知道你心意就好了。又是你自己强留下人家的。无法理解的“尽地主之宜”的传统道德绑架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