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升格] 呀!传说中的“点石成金”法就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
半命题作文《遇见------》,仅这样一升格,立马提高10分!
【哑言说】对于“点石成金”,你也许又爱又恨,还很委屈:“我也知道作文结尾要深化中心、升华主题啊,老师教过啦,可是每次写作文我都想不到啊。”其实,所谓“点石成金”,并不一定要讲什么高深的道理,就像下文一样——

✦✦✦✦✦✦✦✦✦✦✦✦✦✦✦✦✦✦✦✦✦【作文原文】✦✦✦✦✦✦✦✦✦✦✦✦✦✦✦✦✦✦✦✦✦
遇见,在那一瞬间
[作者] 钟*
走在天桥上,汽车的喇叭声时不时传入耳朵。天空上的乌云与白云相接壤,形成黑白两个世界,仿佛天刚刚蒙亮。我加快了脚步赶着回家,却在那一瞬间,遇见了他……
记得在十几年前,我和他还是一两岁的小宝宝时,就已经认识了,即使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友情的彩虹桥仍未倒塌。但是,一两年前,他因为多了一个妹妹,不得不搬去很远的地方。从此,我们便断了音信。

在这里,先暂称他为昱吧。两三个星期前,刚刚放学的我赶着回家,一两滴雨打在了我的脸上,催促着我走快点。乌云和白云如同阴阳两界,每过几分钟,乌云就吞噬一点白云。不知跑了多久,终于跑到了公交站,我看到一辆可以回到家的公交车,便匆忙地跑上去。公交车上人特别多,也许是下班高峰期的原因,巨大的人流把我强行往里面挤,使我差点喘不过气来。我稍微向窗边倾斜一点,使自己能站得舒服一点。我抬起头,看着整条马路拥挤的交通,几乎一分钟只能动十几米。无意间,我看到对面公交站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一个熟悉的人影,他虽然戴了帽子,但我仍然能认识他,是昱!他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拉着栏杆上的扶手,但他没有看见我。我既有些失望,又很兴奋。两辆公交车没过多久就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使我刚好不能看见他。这一瞬间的遇见,仿佛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不知道是该高兴和伤心。

在那一瞬间,我遇见了他,但他并没有遇见我。但至少说明,友谊的彩虹桥仍未完全倒塌,如同藕断丝连,我会一直期待着,希望下次与他的遇见,不再是一瞬间……
end
【哑言说】朋友偶遇,近在咫尺,却最终擦身而过,你能想到什么呢?茫茫人海中,人与人能够遇见、认识、相交、相知,是因为什么呢?
✦✦✦✦✦✦✦✦✦✦✦✦✦✦✦✦✦✦✦✦✦【升格作文】✦✦✦✦✦✦✦✦✦✦✦✦✦✦✦✦✦✦✦✦✦
遇见 是一种缘分
[升格作者]哑言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题记
走在天桥上,汽车的喇叭声时不时传入耳朵。天空上的乌云与白云相接壤,形成黑白两个世界,仿佛天刚刚蒙亮。我加快了脚步赶着回家,却在那一瞬间,遇见了他……
我和他还是一两岁的小宝宝时,就已经认识了,当然,从晒太阳的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朋友,已经是五六岁时的事情了。即使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友情的彩虹桥仍未倒塌。但是,一两年前,他因为多了一个妹妹,不得不搬去很远的地方。从此,我们便断了音讯。

在这里,先暂称他为昱吧。两三个星期前,刚刚放学的我赶着回家,一两滴雨打在了我脸上,催促着我跑快点。乌云和白云如同阴阳两界,每过几分钟,乌云就吞噬一点白云。我跑到公交站,正好看到一辆直达的公交车,便匆忙地跑上去。公交车上人特别多,也许是下班高峰期的原因,巨大的人流把我强行往里面挤,使我差点喘不过气来。我稍微向窗边倾斜一点,使自己能站得舒服一些。我抬起头,看着马路上拥挤的车辆,几乎一分钟只能动十几米。不经意间,我看到对面马路的一辆公交车上有一个熟悉的人影。他虽然戴了帽子,但我仍然能认出他。是昱!他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拉着栏杆上的扶手,但他没有看见我。我既有些失望,又很兴奋。

我使劲朝他挥手,正想大喊一声“昱!”,又猛然间醒觉,这是在拥挤的公交车里呢,大声喧哗的话,会惹人侧目甚至怒视的,只好硬生生把冲到喉咙的声音压了回去。其实我也并不是很想念他,但这种不期而遇的巧合,不知为何,却让我心生一种抑制不住的狂喜。我不由得举起手臂,在有限的空间里挥出最大的弧度,希望能有那么一瞬间,昱能感受到我的召唤,朝这边看上一眼。当我俩目光相遇的那一瞬,必定是无尽的惊喜!
可惜,没过多久,两辆公交车就各自往前开,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刚好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看不见他了。后来,随着车的移动,我们离得越来越远……
我心里一阵黯然。其实我也并没有想着要与他相会,只是这样的巧遇,让我感受到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似乎神秘的宇宙中有一股力量,让人与人就这样走到一起,相遇、相识、相知……
那么,是缘分不够吗,以至于我俩近在咫尺,却擦肩而过无缘一会?

人的一生,不过匆匆数十年。在这短暂而忙碌的一生中,我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而在这茫茫人海中,没有任何交集的多,擦肩而过者少,点头之交更少,相交甚深者少之又少。——何等的缘分,才能换来几年共处,如同学?何等的缘分,才能换来一生相伴,如伴侣?何等的缘分,才能被你一生挚爱,如父母?
茫茫人海中,我们既然已经相遇,又不知何时缘尽而散,那就让我们温柔以待吧!
end
【哑言说】“点石成金”,是不是也没那么难呢?由一次偶遇却擦肩而过的事件,发散到生活中众多的“相遇相见相识相伴相知”现象,由个别到众多,也算是深化中心啦。
【作者】
hi,我是哑言,80后二宝妈,中学语文教师,乐于指导学生升格作文或下水作文,马上又要为自家灵宝的作文操心啦。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作者,为了保护孩子的创作热情和灵性,将要引领着孩子观察、体验、快乐作文,并把过程和成品分享给大家,欢迎关注、交流!更多升格作文、下水作文正在整理中,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孩子我们一起作文吧(微信号:zuowenba2018) 新浪微博:哑言d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