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懒惰思维害了你

你无法否认,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就连想偷懒的时候,也一定会给自己找个合乎逻辑的理由。
读书的时候,不到期末考不看书;工作的时候,不到Deadline就不动手。非要拖着时间,在最紧迫的时间内做最重要的事情。
看上去似乎很有效率,但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造成这样结果无非就是一个字:懒。
这个懒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懒惰,更指的是思维上的懒惰。这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那就是因为思维上的懒惰才会驱使自己连行为上都变得懒惰起来。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向窗户有亮光的一方,然后把瓶口敞开,放进几只蜜蜂。只见蜜蜂在瓶内朝着亮光飞去,不停地在那里寻找着出口。 蜜蜂很坚持地朝向亮光处,可每次都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太多次的尝试,蜜蜂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飞出去,终于绝望,最后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亮光的瓶底。 接着,威克教授将瓶子像原来一样摆好,不过这次放进去的是几只苍蝇。没头没脑的苍蝇十分慌乱,在瓶底、瓶壁到处乱闯,可没过多久,它们竟一只不剩地从瓶口飞了出去。
为什么毛毛躁躁的苍蝇能找到出路,而勤劳的蜜蜂却只会认命?
问题出在,在蜜蜂的思维里:玻璃瓶的出口必然会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这是蜜蜂的惯性思维,也是它的惰性思维。仅靠着自己的经验,就不再尝试其他的可能。
当我们在一个固定的环境呆久了,你的身体包括大脑都会确定的认为这是安全的地区,不自觉地会排斥新的环境。
一旦出现变动,你会依循着自己的强项而行,把自己的优点极大化,让优势变成自己的绊脚石,没有余地的让自己冒险,最后成为了100分的输家。这就是惰性思维的致命之处。
近几年的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和《北京女子图鉴》都好像在渲染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可怕。
你有想法去大城市看看。你周围的人就会告诉你,大城市节奏快,压力大,租房贵,空气差,消费高,交通堵,哪里有我们小县城的生活安逸。
但这些周围的人,绝大多数都可能只去过大城市旅游,或者是被大城市的竞争淘汰,更有甚者,他们仅仅只是根据影视作品就妄下定论而已。
其实北上广没有那么可怕。那里难道还能有吃人的妖精?
相反,选择偏安一隅,就有吸人精神的鬼魅,一点点将你的热情耗尽,然后使你成为油腻的中年人。
撒切尔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在撒切尔的认知里,思想确定命运。而对我们来说,思想懒惰就是命运最大的敌人。身体懒惰让人肥胖,思想懒惰使人贫庸。
当你还在纠结为什么兢兢业业,工作学习成绩却一点都不突出,为什么早出晚归却还是个可有可无的中间人。别拖时间了,是时候改变一下,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了。
记得,再勤劳的小蜜蜂,找不到出口,也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