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十佳电影
自诩为学电影的人,却不能每天抽出两小时来看一部电影,到头来,一年看不到三百部,也是件挺可悲的事。

有过一段时间我很沮丧,我完全记不起一本三年前看过的书的任何情节。我甚至没法借助任何原书之外的东西帮我回忆起它的丝毫。那段时间我在想,既然人总要忘,那么阅读和观影的意义在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阅读、不观影、不写作。碌碌无为,日复一日。后来,生活就只成了生活。
三月的最后一天,我躲在旅馆里又看了一遍《夜》,让娜·莫罗背着镜头说感觉自己快死了。那一瞬间,我觉得很难受,北京落起了雨,而我没有带伞。次日清晨我坐火车回武汉,我记起一二年暑期从杭州回家的火车和母亲看的是《玛莲娜》,开学路上是《广岛之恋》,一四年第一次回家是《放浪记》,十一月北京返武汉时候看完《郊游》。 旅程因此不只是旅程。
上个月看了部有关伯格曼的纪录片,里边说到,人们说起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往往都跟观影的心境和情境有关。基于惊奇的喟叹和模仿的渴求,我给出今年凭直观评判的年度十佳。

10[日本]是枝裕和《 海街日记》(2015)10月1日
《奇迹》里的小男孩长成了少年,我变成了15岁的少女。 青梅酿成了酒。

9[韩国]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2015)11月1日
单场景、有限人物及镜头运动框定之下,人物情绪与关系仍然妙趣横生。改变一点点,故事又变得不一样。洪尚秀式叙事还会有多少种可能性。

8[波兰]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修女艾达》(2013)3月13日
平静。画面的宁静与人物状态的冲撞。拍摄的第一个短片尝试运用Ida的三分之一构图。

7[瑞典]罗伊·安德森 《二楼传来的歌声》(2000)4月14日
单场景单镜头调度。人物本身状态之内的戏剧舞台性呈现与喜剧性表达。

6 [罗马尼亚]克里丝蒂安·蒙吉《四月三周两天》(2007)3月18日
人物陷身于选择的悖论。特异国家社会现状的魔幻现实化。人物背对镜头沉默,沉重的奔走喘息里透着一点点光。

5[丹麦]拉斯·冯·提尔《狗镇》(2003)2月13日
极度简化又细致的形式主义。一如既往拉斯·冯·提尔镜头下的负罪的异者,完成末尾道德认同的傲慢审判。

4[西德]赫尔佐格《陆上行舟》(1982)3月8日
两个半小时的延宕促成末尾三分钟的溯河交响。

3[西班牙]阿莫多瓦《回归》(2006)3月7日
杀死和剔除所有男性,女性占据了从头至尾的所有银幕时间。十年前《秘密之花》里的一句简单台词发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场一场交代直至母亲两次回归。

2[西班牙]阿莫多瓦《对她说》(2002)3月3日
迄今为止,在电影里看过最好的爱情关系。「缩水情人」段落实在巧妙,交代情节又化解道德指控。人物互相构成镜像关系。

1[伊朗]阿巴斯《特写》(1990)4月19日
重演审判的场景里,麦杆伸进了景框,现实和虚幻的界限就这样被打破了。迷人的现实主义哲思与迷茫。看完之后,定下了毕业论文做电影叙事学研究,因为我似乎看到了叙事的尽头。
这些电影大多数看的时间在上半年,下半年有了更多在影院观影的选择之后,自己观影的机会越来越少。希望2016年,我能够接触到更多电影类型,接纳更多的表达方式。希望自己能更加开阔和坦诚。
19/12/2015 于九龙塘
刘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旅行者的行动|2024观影总结 (48人喜欢)
- 多喝水|2024喝水报告 (3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