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刚读完《盖茨比》,现在总结一下心得和感觉。
男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坐拥巨富,风趣幽默的大有钱人,但是因为不是出身名门,所以一直都有点不自信。人类嘛,一直都是用他所拥有的东西尽量的掩盖自己所缺失的东西。盖茨比就用钱,名望等东西稍稍的掩盖住了自己的不自信。但这就有点像,地上有个洞,你拿块布遮住了,但那个洞还是存在的,那个洞的存在不会因为你看得见,看不见而有丝毫改变。盖茨比参过军,得过勋章,还巨有钱,但是他不是出身名门,他没有强大的家族支撑,所以盖茨比再有钱,得到再多的勋章,盖茨比总是会有点不自信的。(我猜在当时的美国,门当户对的重要性还是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吧。)这种不自信体现在盖茨比的很多生活习惯和小动作中,这就不一一描述了。但盖茨比的这种不自信主要来源还是盖茨比对于黛西的过于执着的爱。盖茨比应该是十分害怕黛西会因为自己出身于农民之家而看不起自己,所以盖茨比才会极力的隐藏自己的身世,才会极力隐藏对于自己不是出身名门而带有的天生自卑感。
女主人公黛西并算不上是一个坏人,其实《盖茨比》的书中好像也没有所谓的坏人,书中的除盖茨比之外,所有的人都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已,也并不能说他们坏。
黛西这个人,我在宫部美雪的《龙眠》中找到了一个概括的很好的描述。小枝子(《龙眠》中的人物)对于自己的后半生有着精致的计划,她要结婚,生孩子,相夫教子,然后白头偕老。但是呢,结婚的对象,孩子的父亲,与他白头偕老的那个人却是不重要的。也就是说,对于小枝子而言,只要有个男人能和她结婚,能和她生孩子,能提供给她相对稳定的生活,能和她白头偕老那就行了,至于那个人是不是她所爱的,那不是最重要的。简而言之,对于小枝子而言,最重要的是结婚,生孩子,相夫教子这件事,而对于参与这件事的那个人却是不甚重要的。
黛西也是这样。对于黛西而言,重要的富足而舒服的生活,至于提供她这种生活的是哪个人,对黛西而言,却是不重要的。如果自己曾经爱过的人——盖茨比提供的话,那当然最好。但即使是一个自己不那么爱的汤姆提供的话,也可以接受。甚至汤姆有外遇,但只要的黛西依然过着富足而舒服的生活,黛西也能接受。
盖茨比却是刚好和黛西相反的那种人。盖茨比重视的是黛西这个人,至于他是否会和黛西结婚,是否会有孩子,那倒是其次的。盖茨比所拥有的财富,所拼搏的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觉得黛西会喜欢,黛西会需要这些,所以盖茨比才会那么努力的挣来这些。可以说,黛西是盖茨比奋斗的源动力,如果没有黛西的需要,我猜盖茨比可能也不会拥有他所拥有的一切了。
这两种完全相反的人物遭遇在一起的时候,悲剧就注定会产生了。盖茨比得不到黛西完全的爱,他最后就死了。黛西呢,在盖茨比死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送来一个花圈,她依然和汤姆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大体就是这样一件事,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好的小说,但称不上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盖茨比》的好在于它较为深刻的反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美国的生活状态和整体姿态。但这也是这本书的问题所在。一旦《盖茨比》这本书脱离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我就不知道这本书还有什么好说的了。拿《红楼梦》举个例子。《红楼梦》详细的描述了清朝时期的四大家族(主要还是贾家)的由盛转衰的过程。但是《红楼梦》的内核却是包含了儒佛道,人情世故等等东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你把《红楼梦》置于唐宋元明其中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可以的。但是《盖茨比》不行,《盖茨比》只能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放在二十世纪其他年代不行,放在英国也不行,这就是我所想的《盖茨比》成就不了伟大的原因。《堂吉诃德》,伟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你把他放在英国没问题,你把他放在中国也没问题,你把他放到全世界都没问题,这就是伟大的小说的魅力和力量所在。
《盖茨比》描述的那个社会,描述的那个问题,我无法感同身受,所以看完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感触,甚至若不是小李子那个电影,我可能都不知道这本书描述的那个美国社会究竟是怎么样的。
我也知道,看一本书,最好能理解作者描述的那个时代的那个社会,但是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如果以后我能更了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再看这本书可能会得到更大的触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