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缥缈录》预告片,我所看到和所没看到的

昨天,《九州缥缈录》的首部预告片出来了。
从去年十一月电视剧官宣开始,到今年八月最终杀青完成,一共八个月时间。
以电视剧的拍摄周期来看,算是比较长的了,很多关心这部剧的人,也是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变得大体了解了它的很多花絮。
当然,因为号称“九州保密局”,至今它所披露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多,也就零零星星的一些剧照和宣传片,不乏亮点,但也有争议的地方。
不过总的来说也算中规中矩,至少可以看出大家对它的成品还是充满期待的,而这一次首支预告片的出炉,也是来得恰是时候。

一共两分钟的内容,所能展现出来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预告片,我们却也不能够忽视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因为很有可能,这些一闪而过的画面就是剧集的精华所在。
所以我在这里,还是认真的分析一下这个预告片吧。
先下结论,我的整体感受是,初看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但细看却短而散杂,略有失望。

首先说台词。
这次预告片一共有六句台词,分别如下——
“寡人希望有一个能手握刀剑的人,只不过如今,他还沉睡在摇篮里。”
“我拿刀,是想救人。”
“不管我哪个哥哥想杀我,也要他亲自拿着刀来。”
“继承斩铁剑的人,就应该去守护更多的人。”
“最终能成就英雄的,是他的那颗心。”
“铁甲依然在。”

其中第一句是百里景洪说的,第二、三、四、六句是吕归尘说的,第五句是嬴无翳说的。
比较灾难(原谅我使用这个词)的是使用演员原声,没想到几个人的台词表现都很不好。
刘昊然的台词一听就有些不自然,而张丰毅也发挥的不好,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再加上收音效果很差,一个朋友说,看着预告片的说话,就像是在听演员在自家连麦。

说回台词本身,这几句话算是很有《九州缥缈录》风格,也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出自哪个桥段。
“摇篮里”这句,化用的是“英雄们还未诞生在钢铁的摇篮中,世界在动荡和战火中挣扎”。
还让人想到翼天瞻那句“神给了剑柄,只看这世间谁能握住它”。
“我拿刀”这句,就是吕归尘一生都在履行的那句“我会保护你的”的另一种呈现。
“他骑着火红的战马要去拯救这片天下,却发现自己的马蹄下踩满了弱者的尸骨”。
“哥哥杀我”这句,就是《豹魂》里面“兄弟之伤”的写照。
北陆的这场大战,让帕苏尔家的男人们瞬间凋零。

“斩铁剑”这句,江南在微博说斩铁剑是魂印兵器的通俗说法,那么就权当他说的是“苍云古齿剑”吧。
虽然他继承了这把剑,但是吕归尘至今还从未挥过它,这个“应该”真是值得回味。
“成就英雄”这句,仿佛就是说的姬野和嬴无翳的阵前对决的那一刻。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井中鬼魅,“我遇王,而知天下偌大”。
“铁甲依然在”这句就更不用多说,可以算得上是九州的一句标语了。
其实在《缥缈录》里面说的非常少,它所代表的更像是一种意志和精神,因为“天驱不死”,所以“铁甲依然在”。

接着说一下人物。
在听说《缥缈录》要拍电视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部剧到底会以怎样的视角来拍?
虽然说本书的第一主角是吕归尘,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它算一部非主角推动的群像戏。
特别是三、四两部殇阳关之战,基本上两大主角就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可书的内容又主要写的是少年的成长,“从年幼的阿苏勒·帕苏尔第一次在战火中领略世界的残酷,一直写到他成长为一位为了守护而战的草原英雄。”
如果单纯的从他的角度来拍的话,对于支撑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来说是不太够的。
因为书中的人物太小,而其他人物气场又大,这会让人物对比产生很大的失衡感。

还有,书里面是以一种“过去将来时”的时态来写人物的,这是一种源于《百年孤独》的语态。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吕归尘会是未来草原的大君,姬野会是未来东陆的皇帝,但是电视剧如何表现这点呢?
如果没有未来君王的这种时态加成,那么人物的未知性会成为剧集的重点吗?
从预告片和之前透露的消息来看, 这部剧最终还是以一种“大男主”,而不是均衡双男主的形式来拍了。
为了缩小人物对比产生的失衡感,吕归尘和姬野的年龄也都相应的加大了一些。
这么看来,剧里面不会出现年幼到十来岁的阿苏勒、姬野、羽然在一起玩耍的画面了。
“偷花跳板打枣子”,就算有也是几个成年人的游戏了吧?
幸好人物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表情和动作,都拿捏到位,这让我稍微宽心了一些。

在预告片里,吕归尘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男主角,他出现的次数占了有一半多的戏份,姬野是男二,出现的只有寥寥的两三个场景。
当然这是之前就可以预料到的。
姬野虽然号称是整个“胤末燮初”故事线的第一主角,但是在《缥缈录》这个时间段里,吕归尘就是第一主角。
故事也是从北陆起,到北陆终。
不过因为一直以来的保密,我们是不了解这部剧到底着重拍的是哪条线,拍到故事的哪个时间段,所以还存在这诸多猜测。

再就是,它没有拍到比书中远太多的内容。
因为那传说中的项空月和西门也静都没有出现,它也不可能拍太长的篇幅。
所以期待那些重要人物结局的童鞋可能要失望了,息衍白毅嬴无翳他们的将来如何,也还是在缥缈难测之中。
但也不必太过强求结局,书里面有的内容,已经足以展现这些人的绝世风采了。
问题就在于,那运筹帷幄和将星对决的风度,如何拍得令人折服。
预告片在这一点上面实在有些小气,因为每个人也就堪堪露了一下脸。

再说画面。
预告片的战争场面很多,这是所有号称“史诗级”电视剧的标配了吧。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看到了各种壮阔的战争场景,“殇阳关之战”和“北都城之战”,是书里的重点,肯定也是剧里的重点了。
所有人物如同棋子一样轮番上阵,尸横遍野,鲜血飞扬。
可还是让我发现了一点缺憾,那就是看到了满地的尸体,却没有看到丧尸围城。
看到了巨大精巧的攻城器械,却没看到摄人心魄的秘术展示。
这是不是说明书中那种“低魔”的设定,在这里完全变成了无魔?
还是只因为篇幅的原因所以没有剪辑出来?

而电视剧的审查制度到底如何,拍摄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我无法确认,所以也不敢去肆意揣测。
“魂印兵器”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斩铁剑”已经让人感到膈应了。
要是再把一些九州世界中特有的设定给抹除,那么这样的九州还算是正宗的九州吗?
也许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瞎猜,所以我也不敢说的多么斩钉截铁。
但是预告片没有特别多的九州特色,却是实话。

不过上面的话有些鸡蛋里挑骨头是真的,因为整个预告片上精致的部分也很多。
宫殿楼阁,服装道具,这些都是很好的。
北陆、南淮、天启、殇阳关,四个关键地理位置也是各有特色。
而短兵相接的冲突,奋不顾身的纵跃,毅然决绝的眼神,黯然神伤的身影,也都在一闪而过的画面中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也都是让人对这部剧产生期待和信心的细节。

《缥缈录》这本书会让很多读者一看再看,靠的也都是细节。
有时候,一次暗下决心的瞬间,跟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战,给人回味的地方还更多。
所以我很是担忧的一点是,电视剧如何能够拍出书中那种“留白式”的韵味。
太过追求戏剧冲突那必然就要把人物的情感冲突达到最大,这就会少了那种无法言说的心思纠葛。
太过讲究意境气氛又比如会使得故事进展缓慢,从而缺少那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
所以作为书粉就会不自觉的担忧,宁愿吹毛求疵也不人云亦云。
在正式看到成品之前,不太敢提高期望值。

我知道两分钟看不出来多少,但是我又确切的知道,无论是导演还是制作,他们都是以一种“史诗剧”的心态来拍这部剧。
拿书中的内容来比喻的话,它一直想表现出《歌无畏》那样,成为一曲倾世雄歌。
但很可能这样就会缺少沉静下来的时候,缺少“昨日青丝,冢间红骨”那种难以言表的咏叹。
所以综合下来,在这个预告片里,我看到了人与物,看到了铁与血。
却没怎么看到一唱三叹的意蕴,也没怎么看到“千年的烈酒都解不开的愁绪”。

书里面有一句话,翼天瞻对吕归尘说——
”刚柔之术,是武术的两种极致,姬野得了姬扬的魂,你得了我的意。我可不希望输给自己的老伙伴“。
我不奢望电视剧能够把《九州缥缈录》这本书的“魂”和“意”都占了,但是至少希望它能展现其中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铁甲之魂”,还是“缥缈之意”。
最后,我当然知道“铁甲依然在”,但是“铁甲”到底是不是那块“铁甲”,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唯有在正式开播的时候,我才可以确切的说一句,铁甲,它到底有没有从书中转移到了在剧里。
(完)
如果你是《缥缈录》粉,这些文章推荐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