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下)
世人皆知当年进贡的四君子图,圣上最是对梅花图青睐有加。曾多次聘请七巧入宫为绣坊女官。怎奈七巧只会绣梅花,便以能力不足,无法堪此重任为由回绝了邀请。
不经一番寒彻骨,梅花焉能扑鼻香?可又有几人知晓正当在寒彻骨的时候,身心是有多苦。
无人知晓七巧花了多少个日夜才完成这幅绣作,也无人知晓七巧为了这一幅绣作,穷尽了自己毕生心血。
而送给云家公子的缂丝挂图,其精美程度,犹在此之上。
那幅图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生吧,七巧心想。我把它送给他,也算是,我把我自己也交了出去吧。
又年七夕,听闻云家的状元郎在朝廷上大展鸿图,实新变法,卓有成效。却不想因变法革新得罪了不少朝廷老官。朝廷老官联名上书弹劾状元郎。为安抚朝中势力,状元郎不得不作为变法革新的牺牲品,右迁至蛮荒之地。这一举动不仅惹得京中势力动荡不安,连着江南小城也随之不安起来。特别是云家的势力,要不是靠着状元郎妻子的娘家支持者,怕是会就此没落。但显然,江南四家已经被默默认定为三大家了。云家,已不是四大家之一了……
坊间传闻称,一日皇上去状元郎宅邸做客,看见客堂正中挂着一幅缂丝绣品。皇上想向状元郎讨得此幅绣作,但状元郎不肯。皇上碍于身份,也不好强行带走,只好作罢。这次状元郎被贬至蛮荒之地,原因多半在此。
状元郎被贬之后,在蛮荒之地郁郁而不得志。本已入了花甲之年的他身体也随心态的变化越来越虚弱。次年,状元郎终是没熬过初春之前的那场雪。去了。
状元郎与其妻膝下无一子。而云家也只有状元郎一名独子。此后云家家产全部交由状元郎妻子娘家接手。江南四大家正式改为三大家。
而那幅流水浮灯挂画,随着状元郎,深深埋于地下。
此时的七巧双眼已然看不清手里的线头,更不用说做穿针引线的活了。七巧一生守着自己的绣坊,等着一个人。当七巧收到托人转交的绝笔信时,两鬓斑白的她还是有些惊讶的。
七巧托人帮忙读这封信,信中字迹潦草难以分辨。看得出这恐怕是写信之人吊着最后一口气写完的吧。
通篇文字,只有最后一段书写才工工整整,
思卿不见,却赴黄泉。
所求不得,放之不下。
魂牵梦绕,幽幽几载。
寒彻之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