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租公寓的一些思考(一) 合租篇
进入公寓行业,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也许也是心中的情怀驱使。 从中学住读再到大学及国外求学,一直离不开的就是租房子。中学的住宿费我已经没有印象了,但大学时,我记得是一年1200元,标准四人间,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和定时供应的热水。 在国外,我住过Homestay,也住过学校的apartment, 也尝试著名的留学生公寓Scape,感受不尽相同,价格也大相径庭。 2012年,我选择了澳洲布里斯班某小镇的一家homestay,房东一家三口人,还有三个客房和一个车库改成的大房,客房每周136澳元,车库房每周148澳元,可供两个独立个体居住。房租包括水电,上网费另外结算,清洁需自己注意打扫。总体下来,还是挺愉快,不过不时也会有矛盾。
大家不太喜欢合租,主要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歌词唱的“每个人有他的脾气”。 是的,每个人性格、爱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不会完全一致,哪怕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合租,也可能产生矛盾。 2、缺乏群体意识。 合租,这个房子就不是个人的空间了,一个人的行为时刻影响着他人。虽不能要求完全放弃自己的需求,但是尊重他人和 必要 的自我约束是需要的。比如做完饭立刻收拾碗筷不堆砌,洗完澡清理头发,利用空档缓存和下载需要耗费大量流量的 视频等。这些小细节,看似不起眼,但在合租生活中可以规避很多的不愉快。 3、缺乏合约精神及沟通。 当各自与房东签下一纸合约,成为室友的那一刻,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契约。是否可以带朋友、是否有门禁、是否可以养宠物等等都需要提前确定,每个人需要自觉遵守约定,但如有不满,一定需要大家坦诚布公的交流。 4、隐私性不强 这一点就不赘述了。谁还没点隐私
长租公寓运营商,在针对合租型的房源运营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对租客进行问卷调查,打上标签,除了性别之外,更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了解职业、起居习惯等等,这些可以由大数据智能系统完成,以求匹配出更合适的租客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