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开创“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19世纪中叶巴比仲画家米 勒(F. Millet,1814-1875)、被称为“写实主义巨子”。同时代画家库尔贝( Courbe 1819-187),是这场现实主义运动中新派的著名领袖。 库尔贝《石工)(图5-5)在欧洲艺术史上第一次正面表现劳动者,是颂扬普通 石工之人性尊严和庄重品格的名作。 图5-5库尔贝石工 1855年,法国官方沙龙拒绝展出库尔贝最优秀的作品,库尔贝举办个人展览 以が对抗,并且开始了自己的现实主义艺术学派。库尔贝和作家商弗勒里、杜朗梯 共同发表现实主义宣言,主张以艺术记录那些和最大多数人的生活有关系的事物, 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和事,把日常的真实仔细地、正确地描写出来。 库尔贝,作为巴察公社积极参加者和委员,确立了以生活的真实性为创作的最 高原则,并进一步主张现实主义艺术的革命倾向,他本人是在实践中倡导主题性油 画的大师。他称,他所指的现实主义,本质上就是民主主义革命的艺术。当时,现 实主义新派,拥有日益增多的支持者、同情者。有许多人遭到法国专制当局的迫害 2作家福楼拜因写作《萌芽》受法庭传审,库尔贝被追流亡,病死于瑞士。 法因同时代作家左拉倡导艺术创作应当达到“库尔贝式的现实真实性”,并称 库尔贝创造了活生生的艺术作品,把他的时代风俗、思想、面貌真实地再现了出 来。法国诗人阿拉贡推举库尔贝“是坚定不移的现实主义者”。 起初,“现实主义者”并非誉称,和历史上众多革新派一样,库尔贝曾遭反对、非 议汉和骂,上流社会十分恼恨库尔贝式如实描写的粗俗,脱口怒斥他是地地道道的 现实主义者而得名。其后,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雕刻家莫尼埃成功地雕塑了搬运 工、矿工形象,其思想和艺术倾向最接近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学派开创期的库尔贝和 米勒(图5-6)。 3 a s 图5-6米勒第一步 米勒说:“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我只有在土地上劳动时,将我的观察、我的感觉, 忠实地描写出来,那才是最幸福的”。库尔贝这样表自:以吾自身的官能确定当下之 「觉将我时代的思想,表达于活的艺术之中,更凭笃实之真理,铸为纯粹之写实主 所 义。可见,真、善、美之“真”在此居于核心地位。 美学家蔡仪,引用了亚里士多德一段话:正像索福克勒斯所说,他按照人应当 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斯则按照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蔡仪据此指出,“这可以 说是西方较早论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特征的文字”。同时又据此指出,“直到欧 洲19世纪现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或作为流派オ盛行起来,其后,它的基本原则得 ①察仪主编:《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页。 以确立,可以说是对过去时代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现实主义是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多以现实主义的 某些基本原则或元素为原点,加以拓展。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要求按照现实生活本 来的样子来描写,也就是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那就不仅要如实地、客观地描写 生活的表面现象.同时还要深入地揭示它的内在实质,只有透过真实地描写现实生 活的现象才能表现其本质;真实地描写它的个别性以体现其普遍性,才真正成为完 满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典型论”的原点。 “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 亚”(恩格斯致拉萨尔,1859,5.18)。研究者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最早引 入“现实主义”一词。 尽管“现实主义”这个专业术语出现较晚但以上所述现实主义的这些基本精 神无论在我国古代,还是在西方古代的优秀艺术创作中都实际上早已存在着。 中国的新文学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前タ,其主导方向为:第一,在于“新现实 主义的精神”,以区别于以往东方和西方历史上的现实主义。第二,在于“大众化的 倾向”。陈独秀发表于《新青年》的《文学革命论》,以及恽代英、胡适提倡新文学的呼 声,引起全社会巨大反响。陈独秀一方面提出“打倒陈腐的古典主义”,一方面大力 提倡“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这里说的“写实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 学”。可以说,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为主帅,带动了戏剧、音乐、电影、木刻等 艺术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之路。 鲁迅是当时应运而生、最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新文学作家。早期作品《阿Q 正传》、《狂人日记》,颇具反帝反封建的影响力。他对旧事物的批判击中要害,忧愤 深广而不颓唐。察仪指出:“鲁迅对于旧的否定之中,有对于新的肯定的要求,因此 也可以说,鲁迅的彻底的批判的现实主义,就含有新现实主义的萌芽。” 现实主义在不同时空、不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特色。西方若从文艺复兴算 起,至少经历了五个世纪以上的历程。欧洲现实主义美学从“模仿论”、“镜子论”、 “再现论”到马克思主义“典型论”,是不断深化、提高、完善的过程。现实主义艺术如 同一条河流,在重大社会变革中,经历着自身若干阶段的演变。 20世纪初至今的百年里,当西方现代主义在欧美大旺、大盤、大起、大伏势态下 现实主义在多元、多极格局中求生存、求发展。现实主义艺术家生存状态歧异化,改弦 更张者有之,坚守者有之,“有容乃大"者有之,远行复归者亦有之。西方现代艺术史称 之为“表现派”的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患支(图5-7),由鲁迅力荐,影响中国新艺术已近 百年之久,成为促进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先照之一。麦缓菜勒亦然。 ①蔡似主编:《美学原理提),广四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页。 ②仅:《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第107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4年前苏联作家 代表大会确立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 本方法”,又确立“革命的浪漫主义应当作为一个 组成分列入文学的创造里去”一以高尔基为 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曾经作为革 命文学的旗帜,影响和推动了新中国早期十年 19-1959)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20世纪 0年代至60年代初,曾产生一批优秀的艺术经 典,甚至矗立着带有纪念碑性的杰作,但这个时 期,年轻的共和国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在以“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流的势态下,其正、负两 方面的经验,仍有待历史的审视和总结。 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至21世纪之初,我 国当代艺术,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指导思想的 元和艺术方法、艺术创新的多元,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解放了艺术创造力和生产力。中、外文化 图5-7珂勒惠支自画像 艺术交流,日益向着深广发展,西方现实主义动 向,始终是我国文化艺术界关注的焦点之 我国当代著名版画家和美术理论家王琦,在《现代西方现实主义绘画浅议》 文中,较为全面系统地勾勒了西方百年“现实主义”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欧美代表 性的现实主义画家。了解现代西方国家新兴的现实主义观,对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问 题以及不时浮起的迷茫,会有宝贵的启发作用,可作为我们思素价值取向的资源。 1981年3月,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当代现实主义美 展,展标是《1919-1939现实主义美展一一革命的现实主义和反动的现实主义》。 除了通常认同的现实主义画家,还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作(如达利《内 战的预感》)。看来主办方认为,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出自现实主义流派的画家之手, 也可以由那些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画家来创造,有些作品能反映客观现实的某 些方面,也都被纳入现实主义范時。或者说,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界线,在西方已 不是堡全对立、渭分明。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在从19世纪下半叶揭起大旗至今的一个多世纪 间,未减失生命力。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诸国,法、意、美、德,现实主义力量显得更强 大,而民族民主国家,如器西哥,现实主义长期独执牛耳。 ①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部编:《(苏联文学艺术问题),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现实主义者大多具有革命的政治倾向。民主革命时期,其 思想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如珂勒惠支、麦绥菜勒。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其思想多 倾向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西盖罗斯(墨西哥)、古图索(意大利)、万徒勒里(智 利),都有反纳粹、反独裁政治的斗争史。他们的作品,以鲜明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 艺术风格而动人心魄。 他们都极为重视艺术家与广大人民的联系。由于现代派作品与欣赏者之间长 期存在一条鸿沟,任何流派都不能不考虑自己作品的观众。肯特、里维拉、本顿、怀 特、怀斯、梧罗泊,都力求艺术语言形式平易近人,缩短自己的创作与欣赏者的距 离。肯特,创造了庄严而秀丽、清新而高雅的风格,一生追求雅俗共赏的境界。怀特, 作为美国现实主义画派代表性人物,在美国黑人社会里,喊出最有力的自由呼声。 他们的艺术和美国广大人民保持着恒久亲密的血缘关系,正是吸取了人民大众的 乳汁而获得强大生命力。西盖罗斯曾呼吁创造一种新型的、完整的、集一切造型表 现力之大成的艺术,而视“罗马学院式”和“巴黎现代派式”二者,都是推动现代新兴 美术发展的障碍。(《1956年致苏联画家的公开信》) 艺术上整齐划一,绝非现实主义的要求。 肯特的现实主义包含浪漫主义因素,格罗兹的现买主义,带有强烈的批判性 质,怀斯的现实主义融合了抒情意味,依据着艺术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以及多样 的个性风格,人们将之区分为“乐观的现实主义者”,“暴露的现实主义者”,“伤感的 现实主义者”是不无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家在吸取传统的现实主义那些具有生 命力的因素时,并不因袭前人。他们和现代主义存在创作原则的分歧,也并不意味 着他们否认现代派艺术在扩大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方面可资借鉴。如像怀斯那样 取法古典写实风格,却仍然十分精审地运用了现代派某些元素,从而完善自己艺术 整体的平衡和形式语言的一定抽象性。怀斯的画面不仅明显区别于以往西方任何 个阶段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图式。 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 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 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理 性艺术。表现论又有着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主张。例如,作家托尔斯泰强调艺术表现情 感;雕刻家罗丹强调艺术表现灵魂、思想、感情与性格。他们的表现论是和再现论有 ①王骑:(现代四方现实主义絵画战议》,见王画《美术笔谈》,河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 163页。 若相对应、相亲和的关系。而当代有影响的美学家如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和情 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这个具有理论魅力的新命题。科林伍德直 接度称“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对艺术形式本身看得并不那样重要。弗洛伊德的表现 论学说,以他的心理分析学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性爱心理学角度阐发艺术表现 过程。西方近、现代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对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创作发生巨大 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把艺术表现论和表现性创作推向了极致。 表现性艺术,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造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在20世纪人 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和贡献。 英国近代美术史家李斯托威尔在《近代美学史评述》一书中,将19世纪末至20 世纪30年代的西方近代美学分为“主观派”和“客观派”两大美学派别,共涉及14个 流派。李斯托威尔将“表现论”作为“主观派十论”当中的第一论,然后依次是快乐论、 游戏论、外观论、幻觉论、精神分析论、实验论、移情论、现象学论、折中论。客观派的美 学理论,有艺术科学论、自然论、社会学论、形式论。这一评述,对我们把握流派多、时 间短、更迭速度快的西方近、现代美学走势和众多纷杂的观念主张,有重要参照作用。 表现性艺术,在20世纪初的“象征派”诗歌中有杰出创造,并起了先锋作用。它 的“象征”、“暗示”、“隐喻”等新理念、新手法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内在的、复杂的心理 活动;也更有利于传达艺术家自己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激情。这就进一步为现代的表 现性文学艺术叩响了启悟之门。 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现代表现性文学代表作,在西 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本是一个推销员,一早从疆 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硬壳大甲虫。种种荒延不经、怪异离奇的表现性描 写,呈现着被拨弄的命运,将一个失业边缘的人物推向慘遭践踏、寂寞凄凉、孤独无 助、万般无奈的深渊。终于,在难以忍受的厄运中悄然离开人世。 这个由“人”变形为“虫”的荒延悲剧,以大跨度的象征性“飞跃”,以无形的、令人 震颤的神秘力量,深刻揭示了“人异化为非人”一这个“唯资本”社会的现实本质。 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的社会”异化为“非人社会”的蜕变堕落过程。在这貌似荒诞 的奇异世相中,蕴涵着硕大丰富的思想内核。评论家认为“卡夫卡式”的表现性文学 是“象征的”、“暗示的”、“隐崳的”。而他的表现性描写又是具体的、深刻的、真切的、 令人信服的。“让人们从荒诞中呼吸到前所未有的新鲜空气。于是,一种思维敏感、超 常、独特又十分诡异的表现性艺术,也就生发出感人的巨大魅力”。D 在研究表现论和表现性艺术创作时,我们认识上有一条隐约划分东方艺术和 西方艺术的纵直线和另一条隐約划分古典艺术和现代と术的横平线构成十字分向 ①参见吴纪学:《变形记的表现艺术》,载《文艺鉴赏大观》,张晓生统稿,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 314-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