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面食报告 | 那些你没留意过的成都好吃的
成都的好吃的实在太多了,
去了七天我都没吃完自己最初拟下的菜单。
大家的既定印象里,成都的食物是火辣的,
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川菜如宫保鸡丁,
味道讲究的是一种平衡,
即便是辣也有繁复的味道搭配。
除了朋友介绍的钵钵鸡、冒菜、火锅之外,
或许你还该尝尝这里囊括不同滋味的面食。
本文会以在成都吃过的粉面类食物为主,
一份面食作为市井里不起眼的存在,
尽管简单,却能满足你的期待。
1. ">#1.
甜水面

什么是甜水面?
借用度娘对甜水面的介绍为大家科普一下。

到达成都后第一顿我就来了这个甜水面老字号【洞子口张老二凉粉】打卡。来成都前,就在淘宝店里买过甜水面吃,初尝时有点小惊艳,现场吃和淘宝买还是有点区别。

离开成都那天中午再次经过此店,许多拿着行李箱的人站在店外排起了一条大概10人长的队。但别以为这里是“游客集散中心”,一样有不少本地人在此就餐。
店里环境比较拥挤,甚至你可能还会在桌子上看到上一位客人留下擦嘴的纸巾。不过流动速度比较快,收拾的速度也快,所以也不用担心等位等太久。

由于人太多,所以面很多是先煮好冷置,下单后现场调味,面条有可能会稍稍黏在一起,不过依旧不失嚼头,区别于传统的辣,那种咀嚼后分解的甜味和酱油的回甜塞得嘴巴满满的。

另外,还在这里吃了白凉粉和红油抄手。白凉粉中和了酸、咸、辣三味,在燥热的天气里带一丝丝冰凉,混合在一起不但不觉得怪还挺开胃的。
这里的抄手是现煮的,虽然传统的抄手就是提倡皮薄如纸,但我更喜欢面皮稍微有嚼头一点的~所以没有特别喜欢这里的抄手~
毕竟文殊院附近还是有蛮多小吃的。文章后面再介绍2家抄手店。

后来还在人民公园廖老妈蹄花总店附近的无名小店又吃了一次甜水面,7元一碗,味道和洞子口张老二的略有不同,酱油味更甜,面条更筋道、硬一点,两者都是好吃的。
甜水面的味道全靠调味,各家都有各自的口味,每家的味道没有100%复制,略有不同却都得到了好吃的平衡。
离开成都如果还想回味甜水面的话,我曾在淘宝店【一碗好面】里买过。店里有各种各样的面条售卖,当年我把每一款都买来尝了,推荐个人比较喜欢的几款:甜水面、鸡丝凉面、上海葱油面。

PS:提个醒,一个人住的话还是不要一下子买太多,都是新鲜制作的生面,吃不完即使放冰箱,久了还是会发酸变坏的。
甜水面必吃指数:★★★★★
甜水面好吃指数:★★★★★
2. ">#2.
锅盔(魁)

没想到陕西著名面食小吃锅盔(魁亦通用,后文输入法出来哪个我就用哪个~)在成都也如此流行。【严太婆锅魁】非饭点也还是有人在排队,总店就在文殊院地铁站K出口旁边。

牛肉锅盔的馅料其实是凉拌三丝(莴笋、胡萝卜、粉丝)mix牛肉切片,面粉香气和口感都很实在…醋的酸,椒的辣,蔬菜的爽脆…虽然馅里带着汁水,但面皮有几口咬着也是烘烤干脆的!总体蛮满意的。听说总店是常年排队的,所以大家自己看着时间来咯~

骑单车去太古里的时候正好经过了藏在居民小区里的【邱二哥锅魁】,他家只卖4种口味:混糖、红糖、椒盐、包糖,价格也很实惠。(BTW,成都有宽敞的明确规划的单车道,骑行体验比广州好太多。)

不过由于我要骑单车,搁置了10多分钟才吃,多多少少可能影响了一点食感。面皮口感很结实,红糖糖浆很浓稠,咬开后不急着涌出,缓缓地在面皮中流动,凑近还能闻到它的香甜,古早而温馨。

邱二哥的锅盔一个就有饱肚感了,实实在在的平民小吃。听说17年前都是用炭火烤的,今年变成了电烤。一天要做100多斤面粉,估计二哥不去健身房手部肌肉也蛮发达的吧哈哈。

邱二哥长得很憨厚,看他在店里孤独地揉面、发面、制作锅盔、烤制锅盔,背后的簸箕里还装着许多发好的老面团。那种手作的感动会加分。
锅盔(魁)必吃指数:★★★★
锅盔(魁)好吃指数:★★★
3. ">#3.
铺盖面

来到成都后第一次听说铺盖面。起初以为它是类似盖浇饭在面条上淋浇头。后来一查,发现不能完全归为一码事儿。
选择了Hostel不远处的【蓉荣北大铺盖面】总店。听说这是一家资深老店,有着客人们从小吃到大的回忆。

预想一般吃这些食物的地方感觉可能会比较邋遢,而这个总店馆子虽小,收拾得也算干净,点菜的阿姨态度好,动作也比较麻利,全程可以看到师傅们制作面条的过程,上菜也快,用餐体验还挺满意的。
堂食下单后,师傅通过手掌的夹、扯等动作,将面片拽下后拉大拉薄,拉扯均匀后给后厨的师傅煮熟即可出锅。

在我杂酱、牛肉、炖土鸡等众多口味里,我选择了二两当地传统的鸡杂味。汤底油亮有光泽,鸡杂薄脆,豌豆垫底,还有酸爽的酸菜,看起来没什么,一尝起来才知道这一碗复合味道的厉害。

这碗面比甜水面反倒更像个豪爽的北方汉子,面条宽大入味,沾着汤底的红油“芙蓉出水”,听朋友说这面条比陕西的裤带面还要宽,而且汤底好像用的也是骨头汤,不过太油我就没喝了~
前几口小心翼翼吃下去怕辣伤喉咙,怕油汤溅起来跳到衣服上,不知不觉吃了几口后这个不起眼的家伙竟要逼着我流鼻涕流汗,明明往肚子里吃,却有股真气在脑门里乱窜,吞下去的过程像是打通任督二脉般。头顶细密地发麻发热,脸上红光满面,肚子饱了精神也爽了。
铺盖面必吃指数:★★★
铺盖面好吃指数:★★★
4. ">#4.
脆绍面
脆绍面也是成都人爱吃的一种面食。去逛Hostel附近的菜市场,顺便在市场附近星辉中路的【二号桥脆绍面】体验了一回脆绍面。

脆绍其实是一些炸过的小肉丁。看起来有点像炸酱干拌面。单独尝了尝这家的脆绍,炸得够香却没有油炸的肥腻,也不会特别干,还能吃出肉感。
一上桌就得赶紧拌均匀了,不能吹,让颗粒状的脆绍和底层的油酱调料裹在面条上、拌匀后,红油就给面条染上色润滑,每口穿插着一点点脆绍,吃得倍儿香。

店家年轻动作快,态度也不错。你一坐下就能迅速得到一小碗自制的泡菜,菜还比较脆,可能没有腌制很久,味道是偏酸的泡菜,空口吃也ok。
如果点了脆绍面,还可以得到一碗面汤,怕干的人可以喝一口润一润。但我是吃面不喝汤的人所以就没喝了~

另外还点了一碗炖鸡面,虽然看起来油比较重,但味道还不错,鸡肉的分量还可以,小块但挺嫩的,骨头也比较少~关键是汤底里居然有当归的香味,想到了很滋补的药膳,有惊喜!
脆绍面必吃指数:★★★
脆绍面好吃指数:★★★★
5. ">#5.
肥肠粉
肥肠粉在成都就像卤煮在北京一样,大街小巷都看得到,到了成都可谓不得不吃。选择了位于梁家巷的老字号【甘记肥肠粉】。工作日早晨的九、十点左右到的,成功避开排队高峰,完全不需要等位。许多当地老饕都介绍过这里,慕名前来就是想试试这手工制的粉。
当地人很多都是当早餐来吃的,先点餐付钱取筷子,服务全靠自助,自己端粉。旁边有卖锅盔,这家店附近也有一个比较出名的【王记锅盔】,男生要是吃不饱可以搭配锅盔。环境算是这里面最苍蝇的,但其实坐下来桌子倒没有想象中的油腻。

手工的肥肠粉通过人工捶拍,听着高处传来“啪啪啪”声,红薯粉浆从漏筒的空洞里流出成形,在滚烫的热水中翻腾。三人合力,拍粉煮粉捞粉加冒节子什么的配料。冇节子是一小段打结的猪小肠,浸泡在汤汁中变得鼓鼓胀胀。

分别点了一碗肥肠粉+冒节子,还有一碗仔肺粉。真的,端上来的时候我其实有点担心的。这粉看起来太简单了,我从住处骑单车特意而来,这味道不对头我都对不起我的同伴。
尝了尝味道,还行吧,粉都比较入味,也比较Q弹,冒着热气的新鲜既视感,辣的程度不会觉得辛苦,味道是先麻后辣,吃着吃着鼻头略微冒起细小的汗珠。我这碗肥肠伺弄得干净也没有臭味,不过肠子分量不多,甚至觉得有点少。

没有比较过别家的肥肠粉,如果路程不方便的话也不必刻意来,随便吃吃街边的肥肠粉味道应该也不错的。
不管去哪家,粉还是要吃, 但感觉酸辣粉更好吃
肥肠粉必吃指数:★★★★★
肥肠粉好吃指数:★★★
6. ">#6.
抄手
如果成都的小吃要组成一只队伍,抄手一定是里面的全明星选手。更喜欢面皮偏硬偏实一点的,就在住的地方约百米处有家家庭作坊式的抄手店【大骨汤抄手】。用点评软件搜了一下看评价不多也不高,但被住处的老板形容为他觉得成都最好吃的抄手,于是我也付诸一尝。

店里除了抄手也还有面食提供,同样有免费的Homemade泡菜,类似于上面脆绍面店家提供的那种。一两大概8只,每只都长得很暴力(大),试了3样东西,暇瑜不掩。

值得肯定的是,这里的红油抄手是我这趟吃过最好吃的抄手。碗底的酱汁本意是点缀没想到是精华,酱与辣椒搭配得非常完美吼吼吼吼香,微辣,内里的肉馅爽弹,美味结结实实地给你味蕾一拳,还没把抄手吞下去,就着急用眼神和喉咙里的声音示意同伴这碗好东西有多好吃。

至于瑕疵就在这一碗海味抄手的浇头。可能放久了,现煮的骨汤遇上了冰冷的浇头,一吃就有明显的不适,再加上冬菇可能放久了变味,发酸,实在是让人吃得皱眉头。最后我就把这碗抄手全捞起来放到红油抄手的酱汁里吃了。

【干海椒抄手】是成都当地的朋友介绍的隐藏美食,味道也同样不错,就是位置不太方便。小店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居民大院里,由民房改造而成,墙上还有店主舅舅写的书法作品和菜单。店对面是著名的八二信箱水饺。

店里免费提供自制的凉拌萝卜干,虽然是免费的小菜,味道一点不含糊,花生米不潮,甜辣口味的萝卜丁,咬起来嘎嘣脆~

干拌海椒抄手端上来分量足,豪放地在面上撒满辣椒面、花生碎和葱花。辣椒面打得比较粗,能嚼到辣椒皮,但是很香。抄手由店家每天现包,起码三四千个以上,个头同样很饱满大个,里面的肉也很实在,不粉不面。
抄手必吃指数:★★★★★
抄手好吃指数:★★★★
7. ">#7.
蛋烘糕
没有吃过蛋烘糕的成都之旅也是不完整的,说起来蛋烘糕有点像鸡蛋仔外皮的山东煎饼的感觉。许多摊贩骑车走街串巷现烘现卖。

第一次吃是在乐山一个街边摊贩上要了个土豆丝味道的,觉得非常一般,本不想再尝,后来骑单车去太古里的时候在文庙西街又偶遇了【贺记蛋烘糕】总店,还没吃午饭的我就下车买了几个,发现可能是第一次味道没选好。
(PS:总店这回事可真是不好说,因为等你吃老妈蹄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总店不总店的根本没法判断,整条街都说自己是总店)

店里的阿姨舀一勺加入蛋液面糊摇晃,让其均匀分布在一个小小的圆形锅上,烘烤煎制成边缘薄脆,中心又有韧性的一块甜味蛋皮,用镊子将其取下,既可包入传统的红豆,也可以随你喜爱包入青椒土豆丝、老干妈、怪味、榴莲、芝士……

拿张油纸包在外边方便你拿,大多数味道都在2块5左右一个。又试了榴莲、芝士和怪味,更推荐榴莲的~边缘脆中心软的蛋饼和榴莲酱在嘴里迸发出香甜,吃下去还想再来10个。
住处附近还有一家【工人村陆记蛋烘糕】听说也不错,老爷爷持锅给你在蜂窝煤上烤,不过因为怕不开门就没去了~
蛋烘糕必吃指数:★★★★★
蛋烘糕好吃指数:★★★★
(四颗★给榴莲味的蛋烘糕)
写到这里, 想起还有叶儿粑粑、糖油果子、三大炮……
感觉这样一直写下去就没完没了了,
就暂且告一段落。
之后有空再把在成都吃过的好吃的串串、 钵钵鸡、火锅、文创小店什么的整理一些。
请大家慢慢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