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走,我还在
早晨推开门,天空有些阴沉,慢慢走到林荫道上,开始慢跑,直到很久……跑累了,停下来,身体很累,心里却明朗起来。我突然意识到,持续了一阵子有些暗黑的情绪,好像慢慢地,从心里消失不见了。 不知道是我们这代人生活压力太大,还是抗压能力不行,总是间歇性地,心里就会袭来一种消极、崩溃,没有干劲的情绪,就像得了感冒一样,让人全身绵软无力,什么都不想做,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 其实,并没有遭受巨大的打击和伤害,也不是因为什么巨大的不幸,可能就是太疲惫了,对某个人某件事坚持了很久,却没看到希望;或许就是碰到了一连串的不顺,觉得人活着太辛苦了;再或者是看多了负面新闻,对很多事情无力改变······ 单位同事跟我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用另外一句话概括就是“疲惫之事不声张,笔尖才是最靠得住的耳朵。”紧接着,给我发了一篇文章,暂且把它叫做“七年理论”,逐字逐句的看完,回望过去的片刻,心口涌动着异样,我想写点什么,论证这个理论?为我的七年祭奠点什么?还是总结陈述平淡的日子?亦或者是别的种种……我不知道! 所以,这些不具名的时刻,你觉得无从开口,生怕对人开了口,引来他人的不屑或嘲讽。那种自己觉得很是一回事的情绪,一旦被他人怠慢或不解,只能让自己心里更难受而已。人都是这样,只有自己经历崩溃,得到治愈,才会懂得,真正治愈我们心灵的,从来都不是奢侈或昂贵的东西,而是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平静、温柔、细碎的小片段。 中岛美嘉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蓦地觉得生命经历着磨难成长,其实也是好事,因为会更让我们懂得去面对、接受自己和生活。歌里有几句歌词,我觉得特别好: 薄荷糖 渔港的灯塔 生锈的拱桥 丢弃的自行车 木造车站的暖炉前 无处可去的心灵 今天与昨天如此相像 想改变明天 必须改变今天 我知道 我知道 但是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因为心中已空无一物 感到空虚而哭泣,一定是渴望得到充实。再多看看书,就更加清醒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生活的本质也没有变。就像毛姆一百多年前,就写道:这儿既不好也不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事实,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生活。 大时代中的小个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况且成功的定义,有千百种。也不是每一个梦想,都会被实现。但是每个个体,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乐趣。 这个乐趣,可以是唱歌、飞机模型、画画、攀岩、摄影、做手工、写作、养猫和种花等等。即使我们身处逆境,这些乐趣都会减轻我们所经历的忧愁或苦痛。 在我认识的所有把生活过得别有一番滋味的人里,无一例外,全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乐趣是瑜伽,把地下室改成瑜伽室,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晨练;有的人,乐趣是打理院子,满院子的鲜花、坠着果实的果树,整齐的草坪,让人去过一次她的院子,就会想着去第二次;有的人,乐趣是画画,家里的白墙,全都贴着自己的画,素描水彩油画,让人惊叹······这些人,家庭条件、自身经历全都不一样,一样的只是她们的乐趣,让他们的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我而言,阅读、看电影、跑步、音乐、写作都是我的小乐趣。这些乐趣,都是生活中的支撑。有它们在,就不会害怕空虚的吞噬,更不会害怕孤独和自处。它们也是一种对世界和天地的倾听,于安静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向外界倾诉的欲望,但我渐渐意识到,倾听比倾诉更重要。可以倾听一本好书的作者表达的思想,倾听一首好歌优美的旋律,倾听一个智者的讲演,也倾听自己的内心······这些倾听,能帮助你从不同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克服你的狭隘,扩宽你的思维,培养你的思考能力。 各种小乐趣,会逐渐让我们懂得用包容的心去看待生活,慢慢不再钻牛角尖,不再武断和盲目,逐渐靠近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点,活得更有智慧,更加从容和大气。生活的本质,并不会因为这些小乐趣而改变,但是会因此少很多庸人自扰的烦恼,多很多内心纯粹的快乐。 祝你我内心充实,活得丰盈,不惧怕内心暗黑之时,也不忘在顺境中积累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