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小故事(二)
小学校长余舅舅手里拿着信,当着你,当着我们小辈的面,全身发抖,然后垮在藤椅里抱头痛哭。
……
“自君别后,”香凝的笔迹端整,一笔一画都均匀着力,“倏忽三十载……”三十年中,残酷的历史在人间开展,香凝在人性崩溃的烂泥里多次动念自杀,“念及君犹飘零远方,天地寂寥,无所依靠,乃不忍独死。”
分手时香凝二十岁,写信时已五十岁。“与君别时,红颜嫣然,今岁执笔,凝已半百,疏发苍苍,形容枯槁。”但是,三十年前在祠堂前分手的那一刻的誓言,她做到了,香凝终身未嫁。
我以为,接下来香凝要问的,当然是可怜的余舅舅是否也守了信约。我们知道他没有。余舅妈就是同一个小学的国文老师,南投人。我们小辈去喝过他的喜酒,这表示他晚婚。
但是香凝的信,结束的太让我意外了。交代完她自己的别后三十年,最后只有两行字:“得去月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
……
香凝最后的那句话,来自王羲之的《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
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
王羲之在一千六百年前写给好友的信,说:“收到你上月十六日的来信,虽遥远却很欣慰,劳你万端牵挂——你好吗?”
香凝在生死离别、天地寂寥中苦等三十年之后,竟只轻轻问对方:卿佳不?
——原文取自龙应台《天长地久》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