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人当做一本书来读
前段时间实习时去客户处送材料,大厅里电视中凤凰卫视在放《鲁豫有约》采访李亚鹏的节目,等待的时间被动开始地看了几眼。
我对李亚鹏只能说是路人态度,关于他的新闻也是只是略知一二。
节目里,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茶座里,和鲁豫谈起普洱茶的历史和种植现状,送给她亲手在某传人教导下做的茶饼,说到普洱茶之中“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知识。又到后来,他坐在保姆车上和鲁豫谈起书院历史和自己的创业梦想。——看到这一段时,我在想,鲁豫不管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也见过很多懂茶的人、见过很多创业的人,但这一段采访之中,并没有见到鲁豫的一些自以为是和自傲,当然,李亚鹏的叙述也很中立和诚恳。
只是如果是我,当一个人对我高谈阔论茶道,我一定很不屑,因为我觉得自己也很懂;当一个人对我夸夸其谈自己的创业梦想,我也会觉得他很浮夸。
在一瞬间,我突然懂了什么是“把他人当做一本书来读”。科学问题当然追求退成初心,但古往今来的文史哲著作,许多都是在说着同样的道理和故事,有的有着的不一样的见解,有的只是把同一个故事换个法子说一说。但是,这样的叙述,也仍然是有意义的,不同的说法,也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你在人生不同阶段读到同样的观点,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把他人当做一本书来读,先粗略地翻一翻再判断你是否感兴趣,如果感兴趣就认真地读;即使他所叙述的主题,你已经烂熟于心,但是也许你静下心来认真品读,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他持有和你不一样的观念,你秉持着学术观点不同的态度来和他交流,无需上升到人品好坏。抱着这样的态度,是不是也许就能少一点傲慢、多一点尊重呢。
此外,如果在平时我也是不会主动地去搜索与李亚鹏相关的节目来看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太多的主动权,主动去搜索自己想看的节目,微博里是自己主动关注感兴趣的人。筛选掉了很多自以为不感兴趣自己的东西,反而会缩小了知识和视野的界域。古早的新闻获取方式,比如电视、订阅的报纸,他们更像一个包罗万象的超市,你在浏览的同时还能进行挑选,也许这样会有更多的惊喜。
© 本文版权归 warmcurren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