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水
星期四总算没有下雨。我去南大出版社,准备活动前的一些细节。给嘉宾和媒体的资料包,车马费。没吃早饭,阴天,去松林楼拿钱,十几年没去过了吧,一共借了七千,左社长说控制在一万以内就好了。我又看了看地下那包书,觉得并不可怕。单向街书店问我们要一百本做签售,通过发行发过去肯定是来不及了,快递过去要两三百。我觉得拖车就能搞定。于是和沈卫娟一起搬到楼下,叫了辆出租,放在小区物管那里,接着去上班。
晚上准备开场白,写好了,但觉得不能照着念,又读了几遍。十二点的火车。十一点下楼,在报亭与沈会合。她老公送她过来,蛮朴实的那种。一路顺利。只是夜间有小孩哭,是邻座一个好胖的女人。早上下车时,北京天气不错,也不冷。直接打车去了单向街,把书放下,又在楼上转了转,接着就去订好的旅馆,原来就是我先前住过的永安宾馆旁边,离蓝色港湾很近。中午去吃了饺子,回去洗了个澡,就到三点多了,下楼去买票,沈说她们办公室没买到,要我们在这边买,于是步行去不远的长城饭店买。结果竟然买不到卧铺和动车了!因为沈卫娟急着回家看女儿,于是买了两张周六晚t66坐票,顿时觉得人生惨淡啊。
接着又走去单向街书店,还在门口搔首弄姿拍照留念。在二楼的咖啡座坐了一会。五点多的时候走去不远的将太无二,里面的服务生穿着黑色的日式服装,引我们去包间,名字好听,山水,可实际上很小的空间,一张矮桌,窄窄的边空上贴地设置了几个座位,大家的脚都伸在底下一个大坑里。我正坐在那里和服务生商量点菜,一个女孩探头进来,她一直朝我笑,美丽的脸,也是黑色外套里露出白色衣领。我还是没反应过来,她说话了,哦!悦然。天哪,瞧我这眼神。两分钟后,余老师也到了,这次我倒是响亮地率先叫了声余老师,一会儿陆老师也到了,都很准时。菜不一会就上来了,三文鱼和北极贝刺身,天妇罗,寿司,沙拉,小牛肉火锅,还有大麦茶。清爽又简单,边吃边聊。悦然真好,跟余老师把我狠狠夸了一通,搞得我都很惭愧了。余老师很随意,讲起了他去德国的经历。fischer出版社,托马斯曼的高大雕像。我说我最近在做一个08年得pulitzer奖的作家的代表作,非常好看,他说去年遇到一个得pulitzer奖的作家,光头,黑人,我马上问,是不是还带个眼镜?他说是的,又说,他这本书前面只写了一本书,我说这就对了,就是我说的junot diaz,多米尼加人都很黑,看着像非洲人。他也是十几年前写了一本《沉溺》,成名了,最近的书拿了pulitzer,三月份还来中国参加书虫读书节。我基本上可以断定余老师遇到的就是junot diaz!陆老师说起他在研究保路运动那段历史,我问他,是不是在影射时弊,他说没,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我之前和陆老师并不熟悉,八九年前在浙江南湖一起开过几天会,那时他还挺年轻,是我们系男生崇拜的对象。但之后就很少交流。这次一起吃饭,感觉他很nice,还不失时机夸我美女,呵呵,其实我肯定不是大众型美女,只是还算秀气,有点小文艺气质而已。去北京之前,因为试用一种玫瑰水,脸上冒出了一个小痘,豆子虽小,很给了我一些心理障碍。
很快到了六点多,我打了电话确认速记员到场,书店的小武来电话催促我们,吃得差不多了,买单出发。到书店时已经有很多人,小武领着我们从人群中挤了进去。一张米色转角沙发,四个人坐下,时间就到七点了。我很紧张,吃饭的时候笑得就有点吃力,被走路和推挤加速的心跳还没缓和下来,就要念开场白了!念了几句,我发现拿着话筒的手开始不听话地抖起来,好丢人啊。偏偏这时候包里的电话不停地响。我只好尴尬的笑了一下,伸出手去安抚包里的手机。因此漏说了一两句介绍悦然的话。后来我干脆拿着纸念了起来,好在念也有人听,比如陆老师,一直很专注的样子。终于念完了。这时,一个有点新疆人面容特征的小个女孩走上来,她是速记,才挤进来,刚刚就是她打我电话的。这时陆老师已经开讲了,我把位置让给速记,她麻利地打开电脑,开始记录了。
陆老师讲话不紧不慢,清晰而有层次,对听众又很considerate,学者式的健谈。他说了一会就交给余老师,余老师一开始就说了下介入这本书的过程,然后就开始忘情地赞美麦克尤恩了,直白又可爱。悦然先谦虚了一下,就开始接着讲,也是很细致的分析。我开始在一边不停地咔咔咔。这边站站,那边蹲蹲。听他们三个分析得很起劲,我忍不住也插了一两下嘴。三个人讲了几轮下来,余老师一挥手,很大将风度的,说,不讲了,提问吧。
发现提问的大多是女生。有一个男生,是余老师的粉丝,他说他有十年没敢看国内原创小说了,因为余老师十年没出新小说了。有十年吗?《兄弟》是哪一年。时间真快啊。那个男生说《立体几何》让他想起了博尔赫斯和余老师的《世事如烟》,听他这么说,我就想到当初我给余老师的email里也是这么说的,我觉得麦克尤恩是博尔赫斯和余华的混合。看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可世事如烟我没看过,要去找来看看。提问者里似乎没有出现资深麦粉,也许麦粉都比较羞怯,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想法?以至于余老师要一遍遍提醒,说今天我们还是讨论麦克尤恩吧。还有一个八卦细节,现场最前排坐了一位美女,以始终不变的姿势,展示着她两条长得惊人,颇具立体几何感的腿。估计只有我注意到了,并且拍下来了,嘉宾们发言正high,手之舞之,根本没空旁顾。
一提起问来,时间就过得很快,看得出来还有不少读者想要提问,但小武过来提醒时间已到,接下来要进入签售环节。现场一下子混乱起来。很多人一下子围住了余老师,我和悦然被挤在角落里。我还努力地想按几张签名照。但几乎动弹不得。过了一会,悦然也被团团包围,估计粉丝是女孩,挤过来速度慢点。我终于挤出重围时,沈卫娟终于露面了,说她被记者拉住,后来就挤不进来了。录音笔因此也无法发挥作用了。陆老师在一旁也被几个气质深沉的男生围在,也在签名。热闹而混乱的局面维持了蛮长时间,我们最终下楼时,王燕安告诉我们一共签出78本,但不知怎么少了十本。丢书比例似乎不太正常...也搞不清楚了。后来我们决定认下十本丢失的书,只按90本结算。
悦然和颜禾接下来还有活动,陆老师跟我们告别,说往另一边去打车回家。我和沈卫娟送余老师去坐出租,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唧咕了几句毫无意义的话。余老师就上车了,从窗子里向我们挥手。
这是我第一次为新书组织活动。总算对付过去了。到这里为止好像一切顺利。
“辛酸的”遭遇在后面,呜呜,比如某人以搬家为理由食言,导致我在宾馆闷头睡了一天大觉。这里就不讲了,毕竟不是真的私人日记。呵呵。
晚上准备开场白,写好了,但觉得不能照着念,又读了几遍。十二点的火车。十一点下楼,在报亭与沈会合。她老公送她过来,蛮朴实的那种。一路顺利。只是夜间有小孩哭,是邻座一个好胖的女人。早上下车时,北京天气不错,也不冷。直接打车去了单向街,把书放下,又在楼上转了转,接着就去订好的旅馆,原来就是我先前住过的永安宾馆旁边,离蓝色港湾很近。中午去吃了饺子,回去洗了个澡,就到三点多了,下楼去买票,沈说她们办公室没买到,要我们在这边买,于是步行去不远的长城饭店买。结果竟然买不到卧铺和动车了!因为沈卫娟急着回家看女儿,于是买了两张周六晚t66坐票,顿时觉得人生惨淡啊。
接着又走去单向街书店,还在门口搔首弄姿拍照留念。在二楼的咖啡座坐了一会。五点多的时候走去不远的将太无二,里面的服务生穿着黑色的日式服装,引我们去包间,名字好听,山水,可实际上很小的空间,一张矮桌,窄窄的边空上贴地设置了几个座位,大家的脚都伸在底下一个大坑里。我正坐在那里和服务生商量点菜,一个女孩探头进来,她一直朝我笑,美丽的脸,也是黑色外套里露出白色衣领。我还是没反应过来,她说话了,哦!悦然。天哪,瞧我这眼神。两分钟后,余老师也到了,这次我倒是响亮地率先叫了声余老师,一会儿陆老师也到了,都很准时。菜不一会就上来了,三文鱼和北极贝刺身,天妇罗,寿司,沙拉,小牛肉火锅,还有大麦茶。清爽又简单,边吃边聊。悦然真好,跟余老师把我狠狠夸了一通,搞得我都很惭愧了。余老师很随意,讲起了他去德国的经历。fischer出版社,托马斯曼的高大雕像。我说我最近在做一个08年得pulitzer奖的作家的代表作,非常好看,他说去年遇到一个得pulitzer奖的作家,光头,黑人,我马上问,是不是还带个眼镜?他说是的,又说,他这本书前面只写了一本书,我说这就对了,就是我说的junot diaz,多米尼加人都很黑,看着像非洲人。他也是十几年前写了一本《沉溺》,成名了,最近的书拿了pulitzer,三月份还来中国参加书虫读书节。我基本上可以断定余老师遇到的就是junot diaz!陆老师说起他在研究保路运动那段历史,我问他,是不是在影射时弊,他说没,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我之前和陆老师并不熟悉,八九年前在浙江南湖一起开过几天会,那时他还挺年轻,是我们系男生崇拜的对象。但之后就很少交流。这次一起吃饭,感觉他很nice,还不失时机夸我美女,呵呵,其实我肯定不是大众型美女,只是还算秀气,有点小文艺气质而已。去北京之前,因为试用一种玫瑰水,脸上冒出了一个小痘,豆子虽小,很给了我一些心理障碍。
很快到了六点多,我打了电话确认速记员到场,书店的小武来电话催促我们,吃得差不多了,买单出发。到书店时已经有很多人,小武领着我们从人群中挤了进去。一张米色转角沙发,四个人坐下,时间就到七点了。我很紧张,吃饭的时候笑得就有点吃力,被走路和推挤加速的心跳还没缓和下来,就要念开场白了!念了几句,我发现拿着话筒的手开始不听话地抖起来,好丢人啊。偏偏这时候包里的电话不停地响。我只好尴尬的笑了一下,伸出手去安抚包里的手机。因此漏说了一两句介绍悦然的话。后来我干脆拿着纸念了起来,好在念也有人听,比如陆老师,一直很专注的样子。终于念完了。这时,一个有点新疆人面容特征的小个女孩走上来,她是速记,才挤进来,刚刚就是她打我电话的。这时陆老师已经开讲了,我把位置让给速记,她麻利地打开电脑,开始记录了。
陆老师讲话不紧不慢,清晰而有层次,对听众又很considerate,学者式的健谈。他说了一会就交给余老师,余老师一开始就说了下介入这本书的过程,然后就开始忘情地赞美麦克尤恩了,直白又可爱。悦然先谦虚了一下,就开始接着讲,也是很细致的分析。我开始在一边不停地咔咔咔。这边站站,那边蹲蹲。听他们三个分析得很起劲,我忍不住也插了一两下嘴。三个人讲了几轮下来,余老师一挥手,很大将风度的,说,不讲了,提问吧。
发现提问的大多是女生。有一个男生,是余老师的粉丝,他说他有十年没敢看国内原创小说了,因为余老师十年没出新小说了。有十年吗?《兄弟》是哪一年。时间真快啊。那个男生说《立体几何》让他想起了博尔赫斯和余老师的《世事如烟》,听他这么说,我就想到当初我给余老师的email里也是这么说的,我觉得麦克尤恩是博尔赫斯和余华的混合。看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可世事如烟我没看过,要去找来看看。提问者里似乎没有出现资深麦粉,也许麦粉都比较羞怯,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表达想法?以至于余老师要一遍遍提醒,说今天我们还是讨论麦克尤恩吧。还有一个八卦细节,现场最前排坐了一位美女,以始终不变的姿势,展示着她两条长得惊人,颇具立体几何感的腿。估计只有我注意到了,并且拍下来了,嘉宾们发言正high,手之舞之,根本没空旁顾。
一提起问来,时间就过得很快,看得出来还有不少读者想要提问,但小武过来提醒时间已到,接下来要进入签售环节。现场一下子混乱起来。很多人一下子围住了余老师,我和悦然被挤在角落里。我还努力地想按几张签名照。但几乎动弹不得。过了一会,悦然也被团团包围,估计粉丝是女孩,挤过来速度慢点。我终于挤出重围时,沈卫娟终于露面了,说她被记者拉住,后来就挤不进来了。录音笔因此也无法发挥作用了。陆老师在一旁也被几个气质深沉的男生围在,也在签名。热闹而混乱的局面维持了蛮长时间,我们最终下楼时,王燕安告诉我们一共签出78本,但不知怎么少了十本。丢书比例似乎不太正常...也搞不清楚了。后来我们决定认下十本丢失的书,只按90本结算。
悦然和颜禾接下来还有活动,陆老师跟我们告别,说往另一边去打车回家。我和沈卫娟送余老师去坐出租,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唧咕了几句毫无意义的话。余老师就上车了,从窗子里向我们挥手。
这是我第一次为新书组织活动。总算对付过去了。到这里为止好像一切顺利。
“辛酸的”遭遇在后面,呜呜,比如某人以搬家为理由食言,导致我在宾馆闷头睡了一天大觉。这里就不讲了,毕竟不是真的私人日记。呵呵。